白羽雞42天出欄,你還在質疑有問題嗎?

有一種雞養42天就能“走”上餐桌,可能很多朋友聽到42天會有很多疑問,這麼短時間這雞能夠從一個雞殼裡孵化出來長成五斤多嗎?即便能長成,那麼它到底健不健康呢?這到底是啥樣的雞?為什麼能長這麼快?在這42天裡它又是怎樣被養大的呢?

白羽雞42天出欄,你還在質疑有問題嗎?

一直以來,對於這種成長迅速的雞就總有各種各樣的謠言,有人說它肯定是被激素催著長大的,還有人說白羽雞一定是養殖者為了促進其生長採取了各種不正常的措施,存在質量安全問題,甚至還有人說,這雞因為不正當的措施長出了好幾個翅膀好多條腿......

其實,小編想說,是你們想太多了!!!請看下文專家怎麼說!

白羽雞,又叫白羽肉雞,國外國內都有,是通過選育培養出來的雞種,它屬於快大肉雞的範疇,就是生長快,料肉的轉化率高,所以是養雞產業中的主要雞種。肯德基用的就是白羽雞,白羽雞的養殖標準其實比土雞苛刻很多,飼料要求也高,屬於規模養殖,因為養殖方式不同,所以無法單純比較成本。

白羽雞42天出欄,你還在質疑有問題嗎?

通常來說,專家們年復一年的篩選,平均每年只能把白羽肉雞的生長週期減少半天的時間。所以說,白羽肉雞養到多大適合上市,專家最清楚,最重要是看兩個指標:一個是體重,另一個是雞肉的品質。

白羽肉雞是雜交選育的品種,最大的特點就是特別能長。從白羽肉雞的自身發育情況就能看出他與普通雞的不同,從雞蛋裡孵化出來也就60多克,和其他小雞沒什麼區別,即便是長到七八天也沒有什麼不同的,當到了十天以後它的飯量會增大,生長速度也會明顯加快。

選育不僅僅是快,還有其他指標,如果營養指標達不到,不好吃也不行,白羽肉雞長到42天時雞肉的肌纖維比較細嫩。青島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畜產加工教研室主任孫京新介紹:“白羽肉雞最大的特點就是脂肪含量少,蛋白含量高,白羽肉雞不飽和脂肪含量相對多,從健康來說是有益的。”

實際上,42天對於白羽肉雞來說42天是他的童子雞階段,只不過它的塊頭大,營養是沒問題的,過了42天最佳食用期後,他的肌纖維會變粗,口感會下降。

白羽雞42天出欄,你還在質疑有問題嗎?

專家解讀,白羽肉雞為什麼長這麼快?

一、育種是關鍵·基因定基礎

其實,白羽雞42天就能上餐桌,其基因佔了70%-80%的原因!

幾十年來,一大批世界頂級育種專家,專門就生長速度的提升、雞肉品質的改善等方面進行選育,把雞的養殖週期從半年以上的時間縮短到42天。憑藉育種的優勢,白羽雞目前已成為歐美國家第一大消費肉類,在我國也撐起了大半個肉雞養殖市場。

二、餵養是重點

讓白羽雞42天就能走上餐桌,剩下20%的原因就是餵養了。現代化的養雞場,小雞每一天的吃喝拉撒都有量化標準。白羽雞42天的養殖週期分成3個階段:0-15天為起跑階段;16-27天為途中跑;最後十幾天為衝刺階段。

每一個階段白羽雞都有主糧和配餐,對疾病的防控也是白羽雞順利走上餐桌的關鍵。

現代化雞舍一年四季保持一個溫度——24攝氏度,不受外界環境影響才能發揮最好的生長性能。環境是我們現在非常關注的問題,白羽雞的高生產效率和高飼料轉化率意味著可以降低碳排放量。

符合標準和方向的雞,你還會不明所以地對它有偏見嗎?

白羽雞適合工廠化規模化養殖,生產效率高,在成本上有競爭優勢,適應於現代化生產,對咱們國家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的。張宏福介紹:“每年我們生產白羽肉雞有50億隻,人均可以有四五隻的數量。”除此之外的第二大貢獻是省糧食,山東省畜牧獸醫局局長唐建俊解釋說:“它飼料轉化率比較高,生長速度快,1.6:1~1.7:1這是在所有家禽裡面飼料轉化率算高的。”張宏福說:“50只億的雞每年可以節省幾百萬、上千萬噸的糧食,這對我們國家是一個巨大的貢獻。”

如今人們是越來越關注生態環境和減排了,白羽肉雞生產效率和飼料轉換率高,這就意味著它的碳的排放可以成倍地降低,通過育種科學的餵養和防控,白羽雞會健康的“走”上老百姓的餐桌。

謝謝您關注我們,小編會每天為您推送不同的精品文章,歡迎廣大粉絲們參與我們的討論,小編也歡迎大家盡情來吐槽,也可以在留言區暢所欲言,祝每位客官天天開心,錢包鼓鼓,快樂生活每一天!看完可別忘記關注喲,感謝親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