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鸡42天出栏,你还在质疑有问题吗?

有一种鸡养42天就能“走”上餐桌,可能很多朋友听到42天会有很多疑问,这么短时间这鸡能够从一个鸡壳里孵化出来长成五斤多吗?即便能长成,那么它到底健不健康呢?这到底是啥样的鸡?为什么能长这么快?在这42天里它又是怎样被养大的呢?

白羽鸡42天出栏,你还在质疑有问题吗?

一直以来,对于这种成长迅速的鸡就总有各种各样的谣言,有人说它肯定是被激素催着长大的,还有人说白羽鸡一定是养殖者为了促进其生长采取了各种不正常的措施,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甚至还有人说,这鸡因为不正当的措施长出了好几个翅膀好多条腿......

其实,小编想说,是你们想太多了!!!请看下文专家怎么说!

白羽鸡,又叫白羽肉鸡,国外国内都有,是通过选育培养出来的鸡种,它属于快大肉鸡的范畴,就是生长快,料肉的转化率高,所以是养鸡产业中的主要鸡种。肯德基用的就是白羽鸡,白羽鸡的养殖标准其实比土鸡苛刻很多,饲料要求也高,属于规模养殖,因为养殖方式不同,所以无法单纯比较成本。

白羽鸡42天出栏,你还在质疑有问题吗?

通常来说,专家们年复一年的筛选,平均每年只能把白羽肉鸡的生长周期减少半天的时间。所以说,白羽肉鸡养到多大适合上市,专家最清楚,最重要是看两个指标:一个是体重,另一个是鸡肉的品质。

白羽肉鸡是杂交选育的品种,最大的特点就是特别能长。从白羽肉鸡的自身发育情况就能看出他与普通鸡的不同,从鸡蛋里孵化出来也就60多克,和其他小鸡没什么区别,即便是长到七八天也没有什么不同的,当到了十天以后它的饭量会增大,生长速度也会明显加快。

选育不仅仅是快,还有其他指标,如果营养指标达不到,不好吃也不行,白羽肉鸡长到42天时鸡肉的肌纤维比较细嫩。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畜产加工教研室主任孙京新介绍:“白羽肉鸡最大的特点就是脂肪含量少,蛋白含量高,白羽肉鸡不饱和脂肪含量相对多,从健康来说是有益的。”

实际上,42天对于白羽肉鸡来说42天是他的童子鸡阶段,只不过它的块头大,营养是没问题的,过了42天最佳食用期后,他的肌纤维会变粗,口感会下降。

白羽鸡42天出栏,你还在质疑有问题吗?

专家解读,白羽肉鸡为什么长这么快?

一、育种是关键·基因定基础

其实,白羽鸡42天就能上餐桌,其基因占了70%-80%的原因!

几十年来,一大批世界顶级育种专家,专门就生长速度的提升、鸡肉品质的改善等方面进行选育,把鸡的养殖周期从半年以上的时间缩短到42天。凭借育种的优势,白羽鸡目前已成为欧美国家第一大消费肉类,在我国也撑起了大半个肉鸡养殖市场。

二、喂养是重点

让白羽鸡42天就能走上餐桌,剩下20%的原因就是喂养了。现代化的养鸡场,小鸡每一天的吃喝拉撒都有量化标准。白羽鸡42天的养殖周期分成3个阶段:0-15天为起跑阶段;16-27天为途中跑;最后十几天为冲刺阶段。

每一个阶段白羽鸡都有主粮和配餐,对疾病的防控也是白羽鸡顺利走上餐桌的关键。

现代化鸡舍一年四季保持一个温度——24摄氏度,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才能发挥最好的生长性能。环境是我们现在非常关注的问题,白羽鸡的高生产效率和高饲料转化率意味着可以降低碳排放量。

符合标准和方向的鸡,你还会不明所以地对它有偏见吗?

白羽鸡适合工厂化规模化养殖,生产效率高,在成本上有竞争优势,适应于现代化生产,对咱们国家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张宏福介绍:“每年我们生产白羽肉鸡有50亿只,人均可以有四五只的数量。”除此之外的第二大贡献是省粮食,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局长唐建俊解释说:“它饲料转化率比较高,生长速度快,1.6:1~1.7:1这是在所有家禽里面饲料转化率算高的。”张宏福说:“50只亿的鸡每年可以节省几百万、上千万吨的粮食,这对我们国家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如今人们是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和减排了,白羽肉鸡生产效率和饲料转换率高,这就意味着它的碳的排放可以成倍地降低,通过育种科学的喂养和防控,白羽鸡会健康的“走”上老百姓的餐桌。

谢谢您关注我们,小编会每天为您推送不同的精品文章,欢迎广大粉丝们参与我们的讨论,小编也欢迎大家尽情来吐槽,也可以在留言区畅所欲言,祝每位客官天天开心,钱包鼓鼓,快乐生活每一天!看完可别忘记关注哟,感谢亲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