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威德對話新零售丨賦能「新零售」,重構「人貨場」

“新零售”無疑是這兩年零售業最火的一個詞!

提到新零售,很多品牌會浮現在我們的眼前。那麼,什麼是新零售呢?對比傳統零售,這個“新”到底新在哪裡?

關於“新零售”的定義,查詢百度百科,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答案:

新零售,即企業以互聯網為依託,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大威德對話新零售丨賦能“新零售”,重構“人貨場”

大威德認為,“新零售”本質上是個偽命題,因為今天的“新”必然是明天的“舊”,新舊很難界定。但是,假如站在今天這個時點上看零售業所出現的變革,拋開百度百科冗長的定義,我們可以用兩個詞來精準定義今天零售業的變革,即:

新零售= 全渠道+智慧供應鏈

第一個關鍵詞“全渠道”很容易理解,即線上+線下,它包含:線上的平臺電商、垂直電商、社交網站,線下的直營店、加盟店、聯營店。所謂“全渠道銷售”。

即將線上和線下打通,多層次、多維度、多角度地接觸客戶,為其提供一體化的產品和服務,使其獲得良好的客戶體驗。在這一點上,業界普遍認同,因此不再贅述。

大威德對話新零售丨賦能“新零售”,重構“人貨場”

關於新零售的第二個關鍵詞,業界普遍提出的是“智慧物流”,這一點筆者認為不夠精準。僅僅以智慧物流來承載“新零售”,是“新零售”的倡導者互聯網企業的慣性思維,是站在流通與消費環節的角度來看待這場零售業的變革。

但是,它忽視了上游原材料採購和產品生產環節的供應鏈,是一個割裂的供應鏈片段。如同過去我們將線上和線下切割開來運營一樣,這同樣也是一個誤區。假如我們換個思路,站在品牌企業的角度上來看,他們在面對“新零售”變革時,需要考慮如何架構從源頭到消費者的完整供應鏈。

因此,大威德認為,支撐“新零售”變革的,不是單存的“智慧物流”,而應當是“智慧供應鏈”,即具備了“可視化、可感知、可調節”能力的端到端協同供應鏈體系。

強調協同有其重要的意義!從傳統零售,到電子商務,到O2O(線上到線下),再到全渠道,以及今天的新零售。

這是一個由分散到整合、由開環到閉環的漸變過程,它的核心就是實現全面協同。縱向是“線上和線下”的銷售協同,橫向是“供應鏈”的三流協同,是從原材料採購,到製成中間品和成品,最後經由銷售網絡抵達最終客戶手中的包括正向和逆向的供應鏈端到端的三流協同。

大威德對話新零售丨賦能“新零售”,重構“人貨場”

由於“新零售”概念的提出,“物流”或者更準確地來說是“供應鏈”被放置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上來了,它的重要性得到了廣泛的認可。這對所有從事供應鏈管理的專業人士來說,都是一件鼓舞人心的好事!

新零售本質不是顛覆,而是融合!圍繞傳統零售所關注的“人、貨、場”,即“客戶、品類、場景”,通過運用先進的互聯網和數據工具精準地挖掘、定位、甚至引導線上和線下客戶的需求,並通過高效的供應鏈來滿足這些需求。這就是新零售!

事實上,驅動“新零售”的不僅僅是新技術,更是消費的個性化。

在“新零售”推動下,傳統的生產方式也發生了轉變,過去大批量採購、大批量生產、大批量運輸的方式顯得步履沉重、缺乏柔性,而多品種小批量的採購、生產和運輸模式已經逐漸成為主流。

在這種模式的驅動下,許多品牌企業不得不調整其供應鏈運營模式,例如採用推拉模式來降低產品庫存,推動定製化生產來滿足個性化需求,採用廠家直供門店的方式減少中間環節等。

大威德對話新零售丨賦能“新零售”,重構“人貨場”

由個性化驅動的“新零售”在改變了傳統的銷售模式的同時,也驅動著供應鏈模式的升級再造。這是一種倒逼式的升級,是沿著供應鏈的路徑,從下游消費端、到物流端、再到生產端、最後到採購端的漸進式升級。

以鞋服行業為例,中國雖然是全球最大的鞋服制造國,但是鞋服領域的供應鏈管理水平卻依然比較落後,許多知名的鞋服企業連一套完整的端到端的IT系統解決方案都沒有,大多數工作還依賴手工報表,效率十分低下。

大威德對話新零售丨賦能“新零售”,重構“人貨場”

在零售變革的驅動下,化妝品企業近些年已經完成了銷售端的POS系統配置,供應鏈管理端也出現了像益邦供應鏈這類第三方供應鏈管理服務平臺。這類平臺的出現除了幫助生產計劃效率得到提升,也將進一步地拉動上游原材料供應鏈的升級變革。

“新零售”無疑是推動這場變革的重要驅動力之一。但是,究竟是供應鏈成就了“新零售”,還是“新零售”成就了供應鏈,我們無從探究,也不必深究,它們彼此“賦能”,相互依存,原本就是一個完整的生態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