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见了嫂嫂潘金莲,为何三次低头?网友:英雄难过美人关

众所周知,在《水浒传》和《金瓶梅》中,武松都是一个正面的英雄人物的形象,威风凛凛,打虎英雄。这样一个人本不该有任何瑕疵,但武松却显然不是这样的人。在《金瓶梅》中,武松打虎归来以后,被清河县的知县聘用做了都头,在这里遇到了自己的哥哥和嫂嫂潘金莲,他与潘金莲的第一次见面,写得非常有意思:“武松见那妇人十分妖娆,只把头低着。”武松为什么要低头?因此这时候的武松只有二十八岁,是一个精力旺盛的小伙子,而且尚未娶妻,眼里心中只有猛虎,突然出现这么一朵妖娆的娇花,心中自然砰砰乱跳,但趋于礼节,所谓非礼勿视,便低下了头。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武松并非是个只知道五大三粗的莽汉,他也有七情六欲,更有道德标准的自我约束。

武松见了嫂嫂潘金莲,为何三次低头?网友:英雄难过美人关

第二次低头,武大郎买了些肉果回家,潘金莲陪着武松喝了几杯酒,然后就一边劝酒一边在武松身上不停地乱看。原文这样写道:“那妇人陪着武松吃了几杯酒,一双眼就看着武松的身上,武松吃她看不过,只得倒低了头。”面对猛虎连眼睛都不眨一下的武松在这里却被潘金莲打量的不好意思了,这种表现可以解释为男子见到了心意的女子之后害羞的表现,但武松作为一个打虎英雄,如果将害羞写成脸红,便不合时宜,于是就写成了低头。这也再一次证明了武松是个有着正常情感的男子。

武松见了嫂嫂潘金莲,为何三次低头?网友:英雄难过美人关

第三次低头,原文是这样说的:“那妇人也有三杯酒落肚,哄动春心,哪里按捺得住。欲心如火,只把闲话来说。武松也知了八九分,自己只把头来低了,却不来兜揽。”这一回更有意思了,武松搬到了哥哥家一个来月,想必从平日里相处中也能够得知自己的嫂嫂是个什么德行,面对嫂嫂的明示暗撩,武松却没有表现出明确拒绝,只是选择装傻充愣,他是否对潘金莲的动作充满抗拒的同时,隐隐又有些期待呢?此时的武松,心中应该是十分矛盾的。只是日复一日的相处,最终武松的道德标准战胜了情感。

武松见了嫂嫂潘金莲,为何三次低头?网友:英雄难过美人关

书上还有描写武松见到潘金莲时,但见: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擅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

武松见了嫂嫂潘金莲,为何三次低头?网友:英雄难过美人关

眉毛像什么,脸蛋像什么,腰里系着什么,口上涂着什么,看得十分仔细。说明武松也是个精细人,只这一样便看出了潘金莲的情意。那么武松对他的这个嫂嫂,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