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這座百年大橋,是詹天佑一錘定音後所建!

近日,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一批)正式公佈,咱們省的中興煤礦國家礦山公園、坊子炭礦遺址文化園、膠濟鐵路、濟南濼口黃河鐵路大橋、津浦鐵路局濟南機器廠、張裕釀酒公司、青島啤酒廠等七處工業遺址入選全國首批100個保護項目。

濟南濼口黃河鐵路橋作為一段工業史的見證,再次成為“網紅”。早在1908年8月12日,孟阿恩橋樑公司與津浦鐵路北段總局正式簽訂了建造濼口黃河鐵路橋的合同,並於10月15日舉行開工典禮。然而在大橋即將開工之際,山東省道員丁達意考慮到建橋既要對濟南的繁榮有利,又不能因橋墩阻水而易引起河防險患,遂要求孟阿恩橋樑公司重新設計,以加大橋孔跨度、減少橋墩。可經多次磋商,雙方未能達成一致意見。

濟南這座百年大橋,是詹天佑一錘定音後所建!

2222洛口橋全長1255米,共12孔

同年12月30日,清政府郵傳部專門派中國鐵路工程專家、京張鐵路局會辦兼總工程師詹天佑等來濟南考察並協調建橋工作。對鐵路橋樑建設非常有經驗的詹天佑,經過實地勘察,認真測算,提出了兩方都能接受的“減少橋墩、擴大橋孔、加固堤身”的方案。就這樣,直到1909年下半年,濼口黃河鐵路大橋的設計方案才最終確定:全橋11座橋墩12孔,橋長1255.20米,寬9.4米;梁下留有充分的通航空間;橋上鋪設單線線路,留有鋪設雙線的餘地;載重為E-35級;按7度地震烈度設防等。

濟南這座百年大橋,是詹天佑一錘定音後所建!

1912年11月16日,濼口黃河鐵路大橋竣工,並舉行落成典禮,總造價為1166萬德國馬克,摺合當時白銀454.56萬兩。至此,濼口黃河鐵路大橋正式投入使用,也標誌著津浦鐵路全線貫通,結束了以黃河為界分南北兩段通車的局面,使得南下北上的人員、物資得以暢通無阻地橫渡黃河,極具戰略和經濟價值。

由於設計、構造、用材在當時都堪稱先進,並採用了當時最為先進的氣壓沉箱等技術,濼口黃河鐵路大橋建成伊始就成了舊中國最具現代化的建築物之一,是當時全國孔徑最大的鐵路橋樑,在當時世界橋樑中也是罕見的。(新銳大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