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武漢鐵路是如何崛起的?

5月13日,位於武昌徐家棚區的百年老站武昌北站正式停辦行車業務,武九鐵路北環線上的綠皮小火車與城市“告別”。

武九鐵路北環線的前身是1918年通車的粵漢鐵路,百年間,它給得天獨厚的武漢帶來絢爛的榮光。

百年武漢鐵路是如何崛起的?

在中國的鐵路版圖上,縱貫南北的鐵路線中,京廣鐵路的歷史地位和現實作用無可替代。

立其中而牽兩端的城市便是武漢。1906年京漢鐵路通車,武漢跨入鐵路時代。

1918年粵漢鐵路通車,九省通衢的武漢如虎添翼。從茶葉交易的碼頭城市到繁華的工業城市,再到工商繁榮的交通樞紐城市,武漢的每一次騰飛,都與鐵路緊密相連,所以有專家直言,“武漢就是一座因鐵路而興的城市”。

《武漢鐵路百年》的作者汪瑞寧表示,武漢是坐著火車穿越歷史而來的城市,每一段鋼軌,每一個車站,都是一段革命史、奮鬥史和城市發展史。

鐵路催生中國最早的工業化

1881年

中國人自行興建的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剛開始以騾馬牽引車輛,後改用機車牽引。

1889年

湖廣總督張之洞提議修建北京盧溝橋至漢口的盧漢鐵路,提出“先擇四達之衢,首建幹路”。

1890年

漢陽鐵廠興建於龜山之麓。

1893年

9月,漢陽鐵廠建成投產,中國第一座引自西方技術的鋼鐵廠在武漢誕生。

1906年

盧漢鐵路全線通車,也就是後來的京漢鐵路。火車從北京可直抵漢口。

1896年

10月,清政府批准修建粵漢鐵路。

1918年

粵漢鐵路武昌至長沙段通車。

1936年

粵漢鐵路全線通車。

京漢、粵漢鐵路承載了張之洞的洋務運動夢和武漢的工業夢。粵漢鐵路一開始就是為發展洋務運動、打造武漢工業而提出的,實際上就是給武漢工業打基礎的鐵路。

鐵路改變城市經濟格局

為修建粵漢鐵路,武昌的賓陽門和中和門之間另闢新城門“通湘門”,寓意火車從此直達湖南,以至廣東。“通湘門”的開闢,讓武昌城市格局開始突破城牆的束縛。不過受條件限制,1914年,詹天佑將粵漢鐵路起點改為徐家棚。

1936年9月1日,粵漢鐵路南北貫通後,廣州的火車第一次開到了武昌。

粵漢鐵路的選址、設計,起關鍵作用的人是詹天佑。他在設計之初就想到將來粵漢鐵路和京漢鐵路的跨江連接,預留了連接線。他選定跨江大橋的橋址,正是後來武漢長江大橋的橋址。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武漢的城市格局。

百年武漢鐵路是如何崛起的?

京漢鐵路。

百年武漢鐵路是如何崛起的?

粵漢鐵路當年剛通車時的情景。

京漢鐵路、粵漢鐵路先後建成。1937年3月10日,劉家廟站與徐家棚站的兩座鐵路輪渡碼頭竣工,列車從此可經由輪渡跨越長江。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怪事“火車要靠輪渡載”。鐵路碼頭的興旺,帶動了徐家棚區域的繁華,這裡曾因水路碼頭和粵漢鐵路而繁華一時。

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的建成改變了粵漢鐵路徐家棚站的命運。武漢長江大橋開通,京漢與粵漢兩條鐵路接軌,武漢擁有了中國第一條可直接過江的鐵路。列車無需通過鐵路輪渡就可過江。武昌北站與這段粵漢鐵路舊線也隨之冷清下來,只負責分擔新建成的武昌站的貨運和編組任務。

武漢在崛起的道路上與鐵路緊密相擁。鐵路讓武漢經濟崛起,也造就了武漢今天的城市格局。

在漢口,粵漢碼頭的名稱就是對昔日粵漢鐵路開通的一種銘記。

在武漢,有個特殊的地理名稱叫“鐵路外”。因為京漢鐵路的通車,漢口城牆拆除,變成後城馬路。鐵路變成武漢城市格局發展的走向和座標軸。

百年鐵路完成歷史使命

百年武漢鐵路是如何崛起的?

武九鐵路穿過青山,將建設十路橫向切斷。

隨著時代變遷、發展的需要,百年鐵路完成歷史使命,“讓位”新力量。

縱觀武漢城市史上的大型基礎設施,無不在完成歷史使命後改變角色,打下了深刻的時代烙印。

1991年,京漢鐵路老漢口火車站(大智門車站)啟動搬遷,遷至目前二環附近的漢口站位置,新線也沿著二環線佈設。拆除後的老鐵路線沿線,變成京漢大道和武漢軌道交通一號線。

如今,武漢正加快建設世界級地鐵城市,就在武九鐵路北環線徐家棚區域,在建的7號線、已通車的8號線兩條地鐵穿越長江,串聯起武昌、漢口。

從圈定大漢口格局的防洪長堤,到今天中國最大的城市綠道公園群,張公堤在110多年間,向世界講述了城市復興中的生態迴歸故事。

如今,武九鐵路北環線搬遷後,同樣讓位生態,規劃建設世界級城市公共空間——武昌生態文化長廊。這是新時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

騰退舊動能,為新動能發展留出空間。為了早日騰籠換鳥,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如今,一個個設備先進、運作高效的編組站、貨場、客運樞紐站,已經取代了粵漢鐵路徐家棚站以及武九鐵路北環線的歷史作用。

武漢跨江的公鐵兩用大橋有主要擔負京廣大動脈的武漢長江大橋和天興洲長江大橋。另外,貨運編組和貨場功能則由亞洲最大的編組場武漢北站取代,武漢貨車也有了外繞線路,不需再經過武九鐵路北環線。武漢市內三大客運站武昌站、漢口站、武漢站,更是各領風騷。

目前,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在江南片區即將開建一個佔地1740畝、設計4條貨物線、日均裝車達到100輛以上的大花嶺物流基地,它將與眾多物流基地一道,為長江經濟帶建設提供綠色動力。

百年武漢鐵路是如何崛起的?

武昌東站編組場也成為集電氣化鐵路駝峰編組站、貨運站、樞紐站為一體的設施先進的編組站,除滿足武鋼貨運列車解編需求外,還擔負著武九、京廣等幹線鐵路貨運列車的解編作業,將東西南北的糧、煤、油等大宗國計民生物資“分揀”後送達全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