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難阻“中國芯”崛起!長江存儲研發成功全球首款128層QLC閃存

疫情難阻“中國芯”崛起!長江存儲研發成功全球首款128層QLC閃存

作為閃存行業的新人,長江存儲用短短3年時間實現了從32層到64層再到128層的跨越。4月13日,長江存儲最新128層QLC 3D NAND閃存,宣佈在武漢光谷研發成功,這是全球首款128層QLC閃存。目前,該閃存已通過多家知名控制器企業在固態硬盤等終端存儲產品上的驗證。同時,該公司發佈了兩款128層3D NAND芯片產品,分別為容量1.33Tb的128層QLC 3D NAND閃存和512Gb的128層TLC 3D NAND閃存(型號:X2-9060)。

作為業內首款128層QLC規格的3DNAND閃存,長江存儲X2-6070擁有業內已知型號產品中最高單位面積存儲密度,最高I/O傳輸速度和最高單顆NAND閃存芯片容量。所謂QLC,是繼當前TLC(3bit/cell)後3DNAND閃存新的技術形態,具有大容量、高密度等特點,適合於讀取密集型應用。

據介紹,每顆X2-6070QLC閃存芯片擁有128層三維堆棧,共有超過3665億個有效的電荷俘獲型(Charge-Trap)存儲單元,每個存儲單元可存儲4字位(bit)的數據,共提供1.33Tb的存儲容量。

在業內人士看來,長江存儲此次發佈QLC的128層3D NAND閃存芯片具有里程碑意義。128層3D NAND是業界主流技術,也是各國際大廠爭奪的焦點。三星在2019年8月宣佈推出首個100+層的TLC 3D NAND閃存;美光在同年10月初宣佈第一批第四代3D NAND閃存芯片流片出樣;SK海力士在11月宣佈128層TLC的3D NAND閃存產品出樣。

疫情難阻“中國芯”崛起!長江存儲研發成功全球首款128層QLC閃存

相比這些大公司,長江存儲成立短短4年,就已經發布了128層的閃存產品。半導體行業評論員、芯思想研究院創始人趙元闖認為,長江存儲此次發佈128層產品意味著其朝閃存行業第一梯隊邁進。

存儲器是半導體產業的重要分支。中信證券電子組表示,存儲芯片產業2019年全球銷售額約1200億美元,約佔全球4000億美元半導體市場的30%。其中,DRAM約620億美元,NAND Flash約570億美元。韓美3家DRAM廠商佔全球95%的份額,其中韓國廠商三星、SK海力士佔75%。韓美日6家NAND Flash廠商佔全球99%的份額,其中韓國三星、SK海力士以及日本鎧俠(原東芝)3家的份額超過60%。

長期以來,我國使用的存儲芯片嚴重依賴進口。以2018年為例,根據智研諮詢統計,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額達3120億美元。其中,存儲芯片為1230億美元,佔集成電路進口總額的39%。目前,長江存儲、長鑫存儲、福建晉華等3家國內廠商正奮力追趕。隨著量產的推進,我國依賴進口的局面有望得到緩解。長鑫存儲和福建晉華主攻DRAM,前者去年9月宣佈內存芯片自主製造項目投產。

據官網介紹,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16年7月,總部位於“江城”武漢,是一家專注於3D NAND閃存設計製造一體化的IDM集成電路企業,同時也提供完整的存儲器解決方案。長江存儲為全球合作伙伴供應3D NAND閃存晶圓及顆粒,嵌入式存儲芯片以及消費級、企業級固態硬盤等產品和解決方案,廣泛應用於移動通信、消費數碼、計算機、服務器及數據中心等領域。

2017年10月,長江存儲通過自主研發和國際合作相結合的方式,成功設計製造了中國首款3D NAND閃存。2019年9月,搭載長江存儲自主創新Xtacking®架構的64層TLC 3D NAND閃存正式量產。截至目前長江存儲已在武漢、上海、北京等地設有研發中心,全球共有員工5000餘人,其中研發工程師約2000人。通過不懈努力和技術創新,長江存儲致力於成為全球領先的NAND閃存解決方案提供商。

疫情難阻“中國芯”崛起!長江存儲研發成功全球首款128層QLC閃存

2016年,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正式確認了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立的消息。這份由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授權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發佈的公告顯示,長江存儲已於7月26日成立。公司註冊資本分兩期出資,一期由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國芯產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和湖北省科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並在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的基礎上建立長江存儲。趙偉國任長江存儲董事長,丁文武和楊道虹任副董事長,王繼增任監事長,楊士寧任總經理。武漢新芯將是長江存儲的全資子公司。二期將由紫光集團和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

集成電路是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是支撐社會經濟發展和保障國家信息安全、產業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是世界各國和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集中體現。趙偉國曾說,存儲器最能代表集成電路產業規模經濟效益和先進製造工藝,屬於“皇冠上的明珠”,技術的難度、投資的總量,在全世界也沒有幾個玩家,進入存儲芯片市場,本身就是一場“世界戰爭”。

要打贏存儲芯片製造的“世界戰爭”,就必須建起“航母級芯片工廠”。“總投資240億美元,核心廠房設備和建設投資,每平方米超過3萬美元”,趙偉國用直觀的場景體現項目投資金額的巨大:“每一個平方米的核心廠房,都是300張一百美元堆出來的”。

湖北省人民政府網站這樣介紹: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趙偉國,被稱為集成電路產業領軍人物。他有一個“追芯”夢。十年佈局,落子光谷。他率紫光集團投資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積極探索“國家戰略推動、地方大力支持、企業市場化運作”三合一運作模式,啟動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在光谷實現中國集成電路存儲芯片產業規模化發展“零”的突破,在全球版圖上寫下光谷的名字。他引領集成電路產業,寫入光谷“5+2”產業新格局,並構築了光谷“芯屏端網”萬億級光電子產業集群上重要一環。

疫情難阻“中國芯”崛起!長江存儲研發成功全球首款128層QLC閃存

1月16日,長江存儲在北京召開了合作伙伴年會,這次出席會議的規格很高,從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到長江存儲CEO楊士寧,再到群聯、慧榮、江波龍、威剛、國科微等,可以說全球存儲市場的半壁江山都到了。

在這次年會上,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發表了致辭,他首先感謝了長江存儲各位合作伙伴的捧場。趙偉國表示,“從2016年7月份成立到現在3年多,經歷了從32層研發,64層研發,32層、64層的這種變化,這個過程確實是非常不容易,也蠻艱辛的。回想這3年多,真的是有一種雄關漫道真如鐵的感覺,這個過程中,特別感謝方方面面的支持,包括在座的各位合作伙伴和媒體界的支持,因為大家的支持和理解才走到今天。”

趙偉國還感謝了長江存儲的團隊,尤其是CEO楊士寧為首的研發和工程團隊,他稱楊士寧及這個團隊“能吃苦能打硬仗,包括楊總他本人是大陸人員裡面研發最天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