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文學參與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叫好

 新時代文學有新氣象。

作家邢小俊的長篇紀實文學《拂挲大地》就是文學走向新時代的重要成果。

Part.1

這部作品,以他的家鄉黃土高原上的讓禮村為原型,從一個作家的視角,講述了一個古老村莊的歷史變遷,文化傳承以及經濟社會的發展的生動故事,深層次揭示了一個貧窮山村與一個改革開放時代的深刻關係,進而揭示了鄉村農民與土地的深刻關係,展現了中國農民創造自己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力量,從而突現了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深遠的意義,也實現了一個具有時代精神意義的思想主題。

《拂挲大地》這部作品由作家邢小俊來完成,讓我非常欣慰。他創作量很大,但我讀得不多,之前只讀過他寫終南山居士們生活的《居山活法》。這樣的題材雖然別緻難得,作家也寫得很有感覺,但出世避世的內容過於突出,最終還是使作品思想格局受到一些限制。而現在這個題材表現的是中國農村農民怎樣辛苦艱難過日子的內容,態度應該非常入世。兩個題材之間思想要求差距很大,作家要完成思想的轉變並不容易。不過,從《拂挲大地》看,作家很好地完成從出世到入世的思想轉換。從對一種活法的自然欣賞到對鄉村生活,人民命運,國家戰略的關心,不僅是生活態度的進步,更是作家創作思想的大進步。只有這種進步,才能寫好《拂挲大地》這樣重大主題的作品。因此,我們不僅要為作家思想格局的突破感到高興,而且要為中國文學積極參與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叫好。

Part.2

《拂挲大地》的第一部分是作家對土地體味思考最集中,也是最深刻的部分。作家心中的鄉村不是一個理論概念,而是一個由古老的真實歷史,可感可觸摸的地理環境,有血有肉的世俗生活組成的讓禮村。在這裡,人們生存了上百上千年,上演著無數可歌可泣的歷史劇,展現著一代一代農民為生存而艱苦奮鬥的人生與命運,並由此形成了鄉村自己獨有的偉大的文化傳統,打造了鄉村的傳統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而這一切,在作品中,都會凝聚到與土地的生命以及命運關係這個焦點上。可以說,鄉村的經濟社會的基本關係就是土地。作品以散文化的深沉抒懷的筆調描寫出古老鄉村土地田園之美,傳統之美,傳遞出作家對土地的愛與敬畏之心。這部分寫得深寫得透,關係到作品主題的思想文化厚度。應該說,作家所展現的讓禮村,就是中國鄉村的一個歷史與現實的縮影,很有概括力。

Part.3

作品當然不會停留在鄉村詩意描寫的層面上。作品思想走向深化就在於直面中國鄉村經濟社會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出現的深刻矛盾與衝突,直面古老鄉村生活的解體和破壞,直面中國農民命運面臨的歷史性轉折的現實。作品描寫了讓禮村的土地開始養不活人,留不住人,年青勞動力向城市流轉,進城打工的嚴酷現實。村子裡只剩下沒有競爭力的老人和小孩,由此產生了各種各樣和社會問題,農村農民面臨破產的風險。由於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與衝突日益劇烈,農民不得不生產出劣質低價的農產品來滿足市場的需要,加劇了城鄉之間的矛盾。一系列問題和風險都是因為土地關係被嚴重扭曲破壞的嚴重後果。

中國農民曾經是中國改革開放時代的先驅和發動者,中國農村改革曾經為中華民族走出困境找到一條出路。但隨著改革的深化,中國農民卻淪為一種落後的弱勢群體,中國農村卻走向沒落,美麗的鄉村文化卻成了一種落後的文化,偉大的土地卻成了人們要擺脫的枷鎖,為中國進步支撐起一片天地的農民仍然在為改變貧窮命運掙扎奮鬥。

Part.4

作品的第三部分也就是主體部分則更多地描寫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中國農村的拯救與復興。正是由於中國農村的危機,已經深刻影響到中國改革開放的前途命運,才顯現出國家實施“鄉村振興”的深遠意義。作品通過實實在在的鄉村振興故事,一點一滴地報告中國農村擺脫困境,農民狀況好轉的消息。作品引導我們去把“鄉村振興”與新時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聯繫起來,看到美麗鄉村、美麗中國未來的光明前景。

新時代的鄉村振興,並不是讓中國農村回到傳統意義上的農耕時代,簡單恢復傳統的鄉村道德與價值觀,以及純樸的鄉間人際關係,而是從時代發展的高展,按照新時代主要矛盾發展變化的規律,建設一種可持續的綠色發展的美麗鄉村,讓中國農民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中國鄉村發展好了,穩定安全了,中國改革開放事業才能深入,中國才真正富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才能最終實現。為了認識這個道理,我們走了很多彎路,終於在“鄉村振興”中看到正確道路所在。

總結:看得出,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受現在流行的“非虛構”理念的一些影響。這種理念,以過重的“自我”意識和立場去組織現實的素材,反而可能更加遠離紀實的目的。其實所謂的“非虛構”不完全等同於紀實。《拂挲大地》很快就意識到作家在紀實寫作中對“自我”的調控。一方面,要體現出作家的獨立思考,一方面又要堅持鄉村的立場,也就是人民的立場從“三農”的立場去發聲,去呼喚,去把握作品的思想主題。正是在這些關係的處理過程中,《拂挲大地》成了一部具有古老土地情感和溫度的優秀紀實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