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百姓向皇帝上访的“绿色通道”

废话不多说,这个“绿色通道”就是登闻鼓制度。

啥叫登闻鼓呢?电视剧《包青天》看过没?在那里面的开封府衙门口放有一面大鼓,供百姓鸣冤之用,这便是“登闻鼓”制度。然而,这一制度并非宋朝首创。

揭秘:古代百姓向皇帝上访的“绿色通道”

据史料的记载,其实早在尧舜之时就有“敢谏之鼓”了,当时但凡直言谏诤或是申诉冤枉者,均可挝鼓上言。到了周朝时,这鼓便被悬在了路门之外,称作“路鼓”,有专人守护,百姓有击鼓伸冤者,守护之人要迅速报告上司,上司再直接报告周王,不得延误。

这“路鼓”便是后来“登闻鼓”的前身。

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候,很多政权实体加强了皇帝对司法审判权的控制,他们除了频繁地直接参与或干预司法审判活动之外,还建立了直诉制度。从晋武帝开始,正式在朝堂之外设置登闻鼓,允许百姓击鼓鸣冤,直接向中央申诉。

揭秘:古代百姓向皇帝上访的“绿色通道”

不过纵观数千年的帝王史,这一制度最完备、最有效果的朝代还当看宋朝,尤其是北宋时期。

据说,宋太祖年间,开封曾有百姓跑去猛敲登闻鼓,惊动了整个皇城。赵匡胤一问,才知道这百姓原来是走失了一头猪,请皇帝帮忙寻找。对此赵匡胤甚感宽慰,给宰相赵普下了一道手谕说:“今日有人声登闻来问朕觅亡猪,朕又何尝见他猪耶?然与卿共喜者,知天下无冤民。”

由此可见,宋朝确实是一个比较开明和宽厚的朝代。

我们再来看宋太宗一朝,同样也有个富有戏剧性的案子。

揭秘:古代百姓向皇帝上访的“绿色通道”

公元984年,开封有位寡妇刘氏派婢女前来报案,说前夫所生的儿子王元吉向自己下毒,王元吉被捕后,屈打成招。不久后,刘氏死了,司法官在复查此案时,仵作验尸后说刘氏并没中毒的症状,随即开封府将王元吉的死刑,改判成了徒刑。

由于本案疑点重重,王元吉的前妻张氏便击登闻鼓称冤,宋太宗接谒了张氏,将案子发回重审后,方才得知刘氏是因为自己的奸情被继子撞破,惭悸成疾,临死前尚不悔悟,还派人诬告王元吉。

另外,公元1004年,曾有一百多名落榜的举子恳求皇帝给他们安排差事,于是便一起击鼓,自陈:“素习武艺,愿备军前役使。”后经过宋真宗的面试,“能挽弓者才三,各赐缗钱,令赴天雄指使”。由此可见,敲击登闻鼓直接上诉的效果确实不错。

揭秘:古代百姓向皇帝上访的“绿色通道”

当然了,也并非每个人敲登闻鼓都是为了自身的冤枉和一家的私事而来的。福建罗源县衙原处在两条溪流中间,给百姓带来了诸多不便,公元1048年,罗源县百姓陈智津、倪昱等人便极敲登闻鼓,请求迁移县衙。后得到批准,将县衙移到了本县的东北部。

除了这些,在两宋时期,民告官的案例也有不少。

公元977年,辰州知州董继业,公然贩卖私盐,并强行高价卖给州民,在阵阵鼓声中被革去了官职。公元988年,百姓翟马周击鼓控诉宰相李昉不作为,说“北方宿敌契丹人怀有纵马南侵之念,李昉不修边备,只知赋诗宴乐。”宋太宗便将李昉降了职,且严加指责。

揭秘:古代百姓向皇帝上访的“绿色通道”

当然了,既然有民告官的例子,自然也就有官告官的例子,目的就是为了打击政治对手。他们会经常指示管下的”良民“去敲登闻鼓,以此来干掉对手。

比如翰林学士卢多逊就是宰相赵普的政敌,曾屡次在皇帝面前诋毁赵普。最终,赵普在卢多逊自导自演的告发案下逐渐被皇帝所疏远,导致被罢相,流放到了外地。

所以说这登闻鼓,就看什么人来敲了,是怀着啥样的目的来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