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事件」頻發,醫藥板塊光芒不再?

“黑天鵝事件”頻發,醫藥板塊光芒不再?

“黑天鵝事件”會衝擊整個板塊嗎?

從18年初開始,港股市場的走勢就一直在波動,但生物醫藥板塊卻保持相對平穩甚至還能持續走強態勢,在港股市場大幅調整的時候也表現出了比較強的抗跌性。下圖所示是18年至今恆生指數和生物醫療指數的走勢圖,恆生指數從18年初開始到2018年7月17日下跌7%,從30515跌至28539;而生物醫療指數相比18年初上漲將近10%,從1360上漲至1492,且指數在3月、4月、6月屢次刷新新高。在7月初的一波大熊市中跌幅也明顯較恆生指數小,抗跌性明顯。

但從上週開始,內地醫藥板塊接連不斷的出現“黑天鵝事件”:華海藥業深陷“毒素門”,提供給歐洲市場的部分原料藥中意外發現極微量的基因毒性雜質,公司宣佈立即召回相關藥品;長生生物的狂犬疫苗被檢查出有記錄造假,該狂犬疫苗的生產被國家藥監局強制叫停;華大基因的無創基因檢測的效果也遭到了質疑,檢測出低風險的患者出生之後患有先天性染色體疾病。三則噩耗對三家公司的股價都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在事件發生接下來的幾天全部跌停。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港股的生物板塊是否還是大家強力推薦的上升板塊呢?

“黑天鵝事件”到底是哪些?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幾則消息在業務上對公司是不是產生了不可逆的巨大影響。華海的“毒素門”是華海藥業公司自己在生產過程中發現了生產線漏洞,公司主動公告並撤回目前已上市的全部藥品。據瞭解,各國的註冊法規對此生產工藝中產生的漏洞之前並沒有出臺任何標準,在公司發現此漏洞之後也已經對已有工藝進行了優化,所以對公司的影響應該只是暫時的。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公司自己檢測出此漏洞之前,藥品是符合國際註冊標準的,那麼公司本著對公眾健康負責的態度,主動告知客戶和監管機構的行為甚至還能表現出公司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相信在股價短期波動過後,華海就能迴歸原位。

長生生物的狂犬疫苗事件是在國家藥監局在飛行檢查的過程中發現疫苗生產存在記錄造假的違規行為,接著被責令停止疫苗的生產。這次的衝擊對公司的生產、經營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並且暫時無法預計準確的復產疫苗時間。所以對公司的股價還是持懷疑態度。

華大基因面臨的“華大癌變”事件整件分析下來也不是公司的技術問題。某位產婦在產前經過華大基因的基因篩查顯示的結果為“低風險”,但仍然產出了有染色體疾病的新生兒。部分網站和媒體因為此事開始懷疑華大基因的無創產前基因篩查技術是否真的有效。但經過核實,華大基因檢測出的“低風險”是針對非整倍體染色體的篩查,而新生兒最終的疾病是染色體缺失。換句話說則是華大基因檢測出低風險的疾病和最終患者患的疾病根本不是一類,所以根本不存在華大的檢測技術有問題這一說。大家總不能因為醫院檢查說沒有乙肝病毒,最後發現患了胃癌,而去怪醫院檢查乙肝病毒的技術有問題吧。這樣看來,華大基因的影響也只是暫時輿論性的,在澄清過後就會得到改善。

醫藥板塊光芒依舊

這樣看來,三個事件有兩件是暫時性的,另一個公司的危機事件也具有個別性,並不會影響到整個生物醫藥板塊的表現。由於社會逐漸老齡化的現象日益嚴重,醫藥行業的剛性也逐漸增強,整個板塊的盈利都有比較好的預期。並且由於剛性的支撐,醫藥板塊在大盤巨幅下跌的情況下還能有比較強的防禦性。此外,港交所於4月底公佈新修訂的《上市規則》也對生物技術公司來說是重大利好,新規為符合條件的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開通了綠色通道。這將吸引更多的生物企業赴港上市,對港股和對港股的醫藥板塊來說都是一次很大的機會。

“黑天鵝事件”頻發,醫藥板塊光芒不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