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共享經濟將從個人走向產業,進入大共享時代

共享經濟是2017年整個創業圈最火的詞。

共享經濟,一般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於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其本質是整合線下的閒散物品、勞動力、教育醫療資源。有的也說共享經濟是人們公平享有社會資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獲得經濟紅利。此種共享更多的是通過互聯網作為媒介來實現的。

從年初共享充電寶為共享經濟創業者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一時間共享籃球、共享雨傘、共享KTV、共享娃娃機、共享睡眠艙、共享汽車……扎堆成群如雨後春筍般湧出,競相成為資本追捧的對象。

如果說摩拜、ofo的“B2C”模式精準的解決了用戶“最後三公里”這一實際需求,明顯提升交通使用效率,實現商業利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那麼,當“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籃球”,甚至“共享衛生巾”等各種名目的“共享經濟”出現後,人們不得不開始審視,共享經濟究竟是現代商業社會的“靈丹妙藥”,還是“共享是個筐,啥都往裡裝”的偽風口

在這一年,有太多的共享經濟項目轟轟烈烈的生,悄無聲息的死。

站在風口上的共享項目,終歸只能褪去它的外衣,大浪淘沙。正如某位投資人說的,“一切泡沫終究被戳穿,不合理終歸被合理所取代”。從上半年一窩蜂扎進共享市場,到短短數月已被加速“洗牌”出局,共享經濟項目究竟是新風口,還是虛火一場。

時間已經給出了答案。

共享經濟將成為社會服務行業內最重要的一股力量。在住宿、交通,教育服務以及生活服務及旅遊領域,優秀的共享經濟公司不斷湧現:從寵物寄養共享、車位共享到專家共享、社區服務共享及導遊共享,甚至移動互聯強需求的WiFi共享。新模式層出不窮,在供給端整合線下資源,在需求端不斷為用戶提供更優質體驗。

2018年共享經濟也將從1.0時代走向2.0時代,從個人走向產業,進入大共享時代。

2018共享經濟將從個人走向產業,進入大共享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