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小黃車59元包年卡惹風波 平台公司的底線在哪裡?

ofo小黃車59元包年卡惹風波 平臺公司的底線在哪裡?

之前一篇文章沙水還原了下“韓雪炮轟攜程”捆綁銷售的事件。沒想到的是,國慶之後互聯網平臺“侵犯用戶利益”的事情還真是不少。這不,10月10日那天開車路上聽廣播,主持人正在評述ofo小黃車交押金頁面誤導用戶充值包年卡卻不能退的事情,不覺心頭一緊,那些年我們振臂高呼的信條——“用戶體驗至上”,已經被拋棄了嗎?

當正確的策略遇見錯誤的設計

通過搜索相關信息源發現,在新浪微博、百度貼吧、天涯論壇以及其他網絡論壇中,都有用戶就ofo小黃車誘導用戶購買59元包年卡的吐槽和投訴。具體來說就是,ofo小黃車在其產品的交押金充值頁面上,默認勾選了59元包年卡選項,導致一些不知情的用戶充值後發現不可退,致電客服也是反饋說:“只要支付了就生效,不能退了。”事件由此發酵。

在沙水看來,ofo小黃車的這一運營策略調整本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但是當運營策略投射到產品設計上之後,要麼是產品經理的自以為是,要麼是公司高層的別有用心,最終導致了一個正確的運營策略在一個錯誤的產品設計之下變成了糟糕的用戶體驗。尤其是,明明是一個不合理的設計,因為動機不純,所以在售後環節都頑固的堅持不給誤操作的用戶退款,這就是故意而為之的典型,明顯是有備而來。

ofo小黃車盈利的迫切性作梗

中國互聯網的競爭的確激烈而殘酷,每個垂直領域都有多個玩家存在,並且可能惡意相對。在共享單車領域,經過一輪輪的洗牌之後,目前看來最後只會剩下ofo小黃車與摩拜單車兩家,這也與他們背後的金主實力直接相關。

但是即便如此,兩家共享單車要實現盈利還是一個不確定事件,這也是投資人關心的問題,所以折射到企業經營行為中就是,ofo小黃車為了加快增收步伐,將經營策略從收取199元可退押金變成了收取不可退的59元包年費,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大規模增加營收的目的。

沙水這麼說絕不是空穴來風。不知各位是否還記得,9月底的第三屆復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金沙江創投的董事總經理朱嘯虎,ofo小黃車的投資人,也是“一直嘴硬堅持ofo與摩拜不會合並,從90天見到1年見”的那個朱嘯虎,現在話鋒180度轉彎了。他說:“目前共享單場行業的格局已經確定,基本上前兩家佔據了95%的市場份額。雖然ofo與摩拜佔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但每個月仍然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運營。唯有兩家合併才有可能盈利。”這也剛好驗證了ofo小黃車對盈利的迫切心態。

為逐利而損壞用戶利益將得不償失

所以,在行業洗牌後,在寡頭競爭的格局下,由補貼策略轉為增收盈利策略是所有玩家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即便創業者不考慮,背後的投資人也會等不及,因為只有實現增收或盈利,才能走向IPO,也才能妥妥的拿著高回報退出變現。也正是在這樣的外因驅動下,一些成長為寡頭的獨角獸公司才有動機如此煞費苦心地去算計用戶,不折手段地去動用戶的腰包。

商業的本質是贏利。不贏利的企業是沒有生命力,也是沒有未來的。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也許面對贏利二字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可以犧牲短期的贏利,投入巨資進行市場補貼,培養用戶習慣,從而保持長期的競爭力而階段性戰略虧損。滴滴如此、美團如此,而一旦市場格局進入寡頭模式,為了避免虧損,寡頭玩家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經營模式便會逐漸迴歸商業的本質,小步伐的小心試探和邁進。亦或是直接寡頭間完成合並,形成壟斷格局,讓本該收取的佣金連本帶利的收回去,滴滴和美團如今正這麼做著。

但是,滴滴和美團可沒有采用ofo與攜程小黃車這麼卑劣的手段來達到獲利的目的。可以說,ofo小黃車與攜程及其他捆綁銷售誘導用戶消費的平臺已經拋棄了互聯網用戶至上的信條,為了自身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經營底線,機關算盡地從用戶身上獲取不正當利益,一時間企業的格局立現,更無異於自掘墳墓,終將得不償失。

還好,ofo小黃車在媒體的曝光後於10月11日晚間立即對押金頁面進行了重新設計和優化,讓用戶可以更加明確的自行選擇,以減少被誤導而產生損失的可能。這跟攜程面對媒體與公眾高壓所作出的反應基本如此一轍。總之,這些個互聯網平臺侵犯用戶利益的行為在眾目睽睽之下,在媒體與公眾的監督之下總算得到了解決。但是我們也不禁要捫心自問一下,作為一直強調用戶體驗至上的互聯網公司到底怎麼了?為什麼會這樣故意而為之地自降底線?

作者:沙水,一個產品運營人。微信交流:shashui007,歡迎提供爆料線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