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噪音隆隆當傳統

別把噪音隆隆當傳統

文\惠振堅

相信不少人受盡了春節期間爆竹噪音之擾,更不用說其汙染磬竹難書。每當一部分人起來控訴的時候,總有人另一部分人跳出來說,這是傳統。好像一涉及傳統,其他人就應該閉嘴。

確實,在古詩詞“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與“爆竹聲起, 又是一年。” 中,爆竹還真算得上是地道的傳統。當時,人們更多的是散居的形式,就是在上一點規模的城鎮,也多是一家一戶的格式,在傳統節日或是家庭喜慶的日子,大人帶領著小孩,在門前用竹杆子挑出一串鞭炮,或者在門前點燃二踢腳(雙響爆竹),那場面不僅傳統得可敬,也讓今人懷想。但是,考察一下現在城市裡多數人居住在商品房裡的情形,大家都擠在一幢樓裡燃放,你就無法產生美好的情愫,在一陣緊接一陣的鞭炮聲中,而且是不分時間,不分早晚地燃放,最後,你就只剩下了咬牙切齒的感覺。

在空曠之地燃放,還多少有驅邪驅逐傳說中年獸的意思,在一幢一幢的樓裡燃放,卻只顯示出人與人之間,鄰居與鄰居之間的大不敬,那巨響更像是對鄰居的宣戰,也是對鄰居的挑釁。

僅僅三十年前的鞭炮與現在都有了天壤之別。那時燃放的鞭炮遠沒有現在猶如炸彈爆裂的聲響,也沒有現在的所謂沖天炮禮花彈,更沒有聲勢奪人的巨響。我們有理由相信,國人在製造巨響方面是有超常想像力的,惟獨在營造靜謐方面缺少能力。(文/惠振堅)

有人總說,我有錢,買個鞭炮放放增加節日氣氛,難道還犯法不成!這可是傳統啊。誰還沒有買鞭炮的閒錢?錢不是問題,問題是噪音與汙染是繞不過去的大問題。除非有人鐵了心不承認。再說,傳統的東西就是好的,這一命題顯然有毛病。打麻將是傳統,除了賭徒認同,有正經營生的人是很難認可的。在筆者所在的縣城,還有一樣缺德的傳統,總有人把中藥藥渣倒在路上,意思是希望生病人家的病症被路人踩到藥渣後,把病症帶走。這個傳統就是標準的損人利己行為。

對於鞭炮的態度不是趕盡殺絕,事實上也無法做到。對於城鎮而言,最可取的做法就是儘可能地在指定的廣場集中燃放。這既可以增強節日氣氛,又有利於藉此搞出燃放的創意,從而形成集體性的節慶活動,民俗的味道會更為濃厚。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有集體參與的民俗活動,反觀我們漢民族,這方面也不能說沒 有,但一直是在弱化,或者被戲化。能不能把一些民俗活動固定下來,比如燈會比如龍舟賽事比如集中燃放煙花等等,這些做法也是強化民族特色風情,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有力方式。

在各家各戶燃放弊端明顯,汙染的後果顯然已經壓倒傳統意義的時候,還在聲嘶力竭地強調其傳統的作用,就顯得不僅不合時宜,而且冥頑不化了。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國人的汙染意識。這可以肯定是教育的缺失造成的素質缺陷。國人的教育內容過於脫離實際,而刻意渲染虛無縹緲的意識形態,玩弄哲學概念,使得年幼的時候無法學到對環境保護有價值的內容,年長時思想僵化,不可理喻。

未來汙染情況還會更加嚴峻,有了閒錢的人們會變本加厲地燃放煙花爆竹,我們無法對此持樂觀的態度,等到大多數國民意識的真正提高,可能五十年都難以做到。

文\惠振堅

別把噪音隆隆當傳統

別把噪音隆隆當傳統

別把噪音隆隆當傳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