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國曾瀕臨亡國,三次亡國危機的發生,竟有相同之處

世界共有四大文明古國,雖然國家均歷史源遠流長,但一個國家從古到今從未中斷過的,大概也只有中國了。古代的中國並沒有如今這麼大的面積,但是中國的文化一直是一脈相承的。炎黃二帝被認為是中國人的祖先,儒家文化已經滲透了中華民族的血液。但是在這麼多年的發展史中,中國也曾經碰上過亡國的危機時刻,除了離我們最近的一次,也就是日本人攻打中國,還有三次嚴重的亡國危機,但是這三次亡國危機的發生,都有一個共同原因——那就是將難民收留在境內。那麼今天來和小編一起看看這三次亡國危機都是怎麼發生的,最終中國又是為何沒有亡國吧。

古中國曾瀕臨亡國,三次亡國危機的發生,竟有相同之處

秦朝時中國地圖

第一次亡國危機的禍根埋藏在東漢後期。自從劉邦登基做皇帝的漢初時代,匈奴就是漢朝北方的一根大刺。這根打次狠狠地紮在漢朝皇帝的心中。在劉邦統治的年代,劉邦曾經親率大軍前去攻打匈奴,可最終不僅折損了兵力,也沒有大敗匈奴。到了文帝景帝時期,只好放棄攻打匈奴的念頭,雖然此時匈奴仍舊不斷地騷擾漢朝的邊境。

古中國曾瀕臨亡國,三次亡國危機的發生,竟有相同之處

胡人南下

在漢武帝時期,漢武帝勵精圖治,派大將衛青,霍去病出擊漠北,徹底擊敗了匈奴,才算拔去了這一根大刺。但說是永遠除掉禍患卻不準確。到了幾百年後的東漢,匈奴又養精蓄銳許多年後東山再起,仍舊不斷地騷擾大漢的北邊邊界,但是實力已經大不如前。其中較為強大的一支稱為北匈奴,與漢朝呈劍拔弩張的狀態。還有一支南匈奴則是臣服東漢。當時的皇帝也就心慈手軟,准許南匈奴寓居在漢朝,皇帝尚且做著以夷制夷的美夢。卻沒想到,南匈奴假意臣服,實則實力不弱,不斷地在漢朝邊界內興風作浪,但是當時的南匈奴與泱泱大漢相比,它的反叛無異於撓癢癢,很快就鎮壓了。但是沒有斬草除根,也就留下了禍患。

古中國曾瀕臨亡國,三次亡國危機的發生,竟有相同之處

兩漢內亂

東漢末年群雄爭霸,這時南匈奴才露出了他的豺狼面目,其中的一支由南匈奴的首領李淵帶領,他驍勇善戰,也很有智謀。在三分天下的時候佔得了不少的好處。雖說當時司馬氏王朝短暫平定天下,中原一統,但隨後八王之亂,便有南匈奴在裡面搗亂。最後西晉滅亡,五胡亂華,那是中華民族最為黑暗的一段時間,也和南匈奴脫不了干係。看來,東漢好意收留的南匈奴人民,卻造成了很大的禍患。

第二次亡國危機就是出現在大唐盛世的安史之亂。唐朝時期,匈奴已經在中國的北方不再活躍,但是取而代之的則是突厥民族。突厥人一樣的驍勇善戰,但是在唐朝中前期,尚且和唐朝和平相處,相安無事。唐朝帝王也吸取之前五胡亂華的教訓,以史為鑑,避免悲劇發生,讓突厥人生活在邊境之外。可是在唐朝建立之前,便有很多突厥人已經生活在了中原境內,國內的難民大多數都是突厥人。這也就上了唐王朝的“戶口”,很多官員都是突厥血統。國內的突厥人竟也佔了一小半,這其中就包括安祿山和史思明。二人由於驍勇善戰,獲得了唐玄宗的青睞,因此也就得到了高官厚爵,然而二人並非一意為主,而是生了私心,最終率領大軍叛亂,當時情況危急到連唐玄宗也不得不在馬嵬坡下刺死自己的愛妃楊貴妃,雖然最後唐王朝仍舊統治中國,但是其實已經國力大不如前了。

古中國曾瀕臨亡國,三次亡國危機的發生,竟有相同之處

安史之亂

第三次叛亂可以說是全面淪陷了,這就是滿清入關建立大清。在中原統治了二百多年的滿洲族,並非純正的女真人,而是被女真人本民族瞧不起的偽女真人。於是這支部落逃入了明朝境內,放到現在,就是難民入境。隨後在東北地區發展壯大,在明朝末期,群雄湧現不斷反抗的年代,努爾哈赤一族在東北異軍突起,以至於稱帝,入關,建立起了清朝的統治。雖然滿人被漢化的十分厲害,也寫漢字,學漢文化,但是畢竟不是純正的中原人。

古中國曾瀕臨亡國,三次亡國危機的發生,竟有相同之處

滿清入關

從這三次險些亡國的事件也可以看出,他們的共同點就是難民入境在境內滋養,不斷壯大,難民升起了反叛之心,差點亡國。但是中國畢竟是有著悠久而優秀歷史的中華民族,是不會輕易被外族所亡的,現在的中國更是強大,更不會遭受當年被外族入侵的屈辱事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