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信宮燈——「中華第一燈」,來自漢代的一束光!

一位西漢宮廷女子,眉眼細長,臉型圓潤,頭上佩戴巾幗,身穿曲裾深衣,跣足而坐。

她為燈而生,兩手持握燈盞,向前投放光亮,想象著她的溫度,如同感知久遠的溫暖。

長信宮燈——“中華第一燈”,來自漢代的一束光!

看見這盞燈,彷彿能夠看見被它照亮的時代。

長信宮燈——“中華第一燈”,來自漢代的一束光!

長信宮燈

長信宮燈高48釐米,宮女高44.5釐米,重15.85千克。現藏河北省博物館。

宮燈的整體造型是一個跪坐著的宮女雙手執燈。整件燈由分鑄的頭部、身軀、右臂、燈座、燈盤、燈罩六部分組成。

長信宮燈——“中華第一燈”,來自漢代的一束光!

長信宮燈通體鎏金,燦爛而華麗。銅器上的鎏金工藝在戰國時期已出現。銅器經過鎏金處理後,表面金碧輝煌,而且經過鎏金後對於銅器的保護也起著很重要作用。

兩千多年歲月的滄桑使燈身鏽跡斑駁,但仍華光四射,凸顯漢代鎏金工藝的高超水平。

長信宮燈——“中華第一燈”,來自漢代的一束光!

其採取分別鑄造,然後合成一整體的方法。考古學和冶金史的研究專家一致公認,此燈設計之精巧,製作工藝水平之高,在漢代宮燈中首屈一指。

長信宮燈——“中華第一燈”,來自漢代的一束光!

“中華第一燈”

長信宮燈造型優美,宮女的坐姿身材挺拔,膝蓋並緊,臀部坐在腳跟上,腳背貼地,目視前方,這種“危坐”的坐姿,展現了漢代端莊、肅穆、謙恭的禮儀風範。

長信宮燈——“中華第一燈”,來自漢代的一束光!

宮女穿的服裝,緊窄合體,長可拖地,下襬像喇叭狀,走路時不露腳。衣袖寬大,袖口鑲邊。衣領部分的交領很有特色,領口很低,露出裡面的衣服。

這種女子的服飾在漢代之後的兩千多年間,儘管衣服長短寬窄時有變化,但基本形制始終保持著漢代服飾最初的樣式,影響深遠。

長信宮燈——“中華第一燈”,來自漢代的一束光!

長信宮燈一改以往青銅器皿的神秘厚重,整個造型及裝飾風格都顯得舒展自如、輕巧華麗,是一件既實用、又美觀的燈具珍品,堪稱“

中華第一燈”

長信宮燈——“中華第一燈”,來自漢代的一束光!

兩千年前的環保理念

長信宮燈,跪地宮女左手執燈盤,燈盤可轉動,燈罩由兩塊弧形平板組成,其中一片還可以左右推動,便於調節燈的亮度和照射方向。宮女右臂高高舉起,垂下的袖管成為燈罩。

長信宮燈——“中華第一燈”,來自漢代的一束光!

最為驚豔的設計就是它蘊含了環保理念

由於古代青銅燈多是用動物油脂為燃料。當燈火點燃時,雖然帶來了光明,隨之而來的還有燃燒後殘留的炭粒和灰燼,它們形成的煙塵,瀰漫在室內的每個角落,散發出刺鼻的氣味。

長信宮燈——“中華第一燈”,來自漢代的一束光!

長信宮燈在使用時,嗆鼻的煙塵能夠隨著熱空氣的推動徐徐上升,沿宮女的袖管不斷進入中空的燈體內,之後由於失去熱氣流的推動作用,煙塵逐漸冷卻在燈體內部形成菸灰,避免了室內空氣汙染。

長信宮燈——“中華第一燈”,來自漢代的一束光!

它的出土

1968年,解放軍在河北省滿城縣陵山進行國防施工時,意外炸開了一座墓葬,經上報中央批准,周恩來總理親自批示,由時任中科院院長

郭沫若先生負責發掘工作。

隨後,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工作隊、當地駐軍共同組成的考古工作隊對這座大墓進行了秘密發掘。

根據陸續出土的金縷玉衣、車馬儀仗、刻銘銅器等,結合史書記載,現場考古專家經過研究,斷定墓主人是西漢時期的中山國第一代王—靖王劉勝

長信宮燈——“中華第一燈”,來自漢代的一束光!

不過,長信宮燈並不是在劉勝墓中出土的。

考古人員發掘劉勝墓時發現北面一帶地貌奇特,似乎經過人工修整,這些現象與劉勝墓外觀相似,推測此處可能還有一座墓葬,很有可能是劉勝的妻子。

長信宮燈——“中華第一燈”,來自漢代的一束光!

很快,滿城陵山第二座墓的發掘工作開始,在這座墓的後室內發現了蜚聲中外的

長信宮燈

更為難得的是發現了證明墓主人身份的一枚銅印,印文一面為“竇綰”,另一面為“竇君須”。考古人員總結髮掘情況後,研究斷定這座墓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妻竇綰墓

劉勝夫婦兩墓歷經兩千多年保存基本完好,考古發掘出土文物一萬多件,被譽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重大發現”之一。

長信宮燈——“中華第一燈”,來自漢代的一束光!

它的主人

由於竇綰墓主室頂部為兩坡式構造,並不十分牢固,主室的東半部頂發生過坍塌。

原本放置在几案上的長信宮燈被震落在地上摔散,侍女頭部、燈盤、燈罩等零部件散落一地,後經專家們的修復才得以回覆原本的容貌。

長信宮燈——“中華第一燈”,來自漢代的一束光!

長信宮燈上刻有九處銘文,共計65個字。長信宮燈上部燈座底部周邊刻有“長信尚浴,容一升少半升,重六斤,百八十九,今內者臥”的銘文。

“長信”表明長信宮燈曾寄居於竇太后的長信宮中,“尚浴”則指其作為洗浴用具。

長信宮燈——“中華第一燈”,來自漢代的一束光!

仔細觀察,其字跡稍嫌潦草,可能是後來才刻上去的,故“長信尚浴”似乎並不是此燈的最初所有者,最初的所有者應當是先刻上去的,且字跡比較工整。

此外,燈體上6處“陽信家”字樣的銘文說明宮燈原本是屬於陽信夷侯的劉揭之家。銘文內容顯示應是竇太后贈予本族裔親竇綰之物。

長信宮燈——“中華第一燈”,來自漢代的一束光!

第一種看法是,這件燈具最初的主人是陽信夷侯劉揭,後來劉揭兒子劉中意因參與“七國之亂”被廢黜,此燈被沒收,歸“長信宮”所有。

長信宮是竇太后居住的宮殿,竇太后是中山王劉勝的祖母,據推測跟竇綰有親緣關係,將此燈送給了竇綰。

長信宮燈——“中華第一燈”,來自漢代的一束光!

第二種看法是:這件燈具最初主人也可能是陽信長公主。陝西茂陵出土了十幾件刻有“陽信家”銘文的精美文物,銘文字體與長信宮燈上的刻銘十分相像。

有專家認為陽信長公主與漢武帝劉徹同為景帝王皇后所生,是漢武帝的親姐姐,只有她擁有財力和物力來鑄造包括長信宮燈在內的這批銅器。推測陽信長公主將此燈獻給了竇太后,竇太后又轉贈給了竇綰。

長信宮燈,因其設計之精巧,工藝水平之高,成為蜚聲海內外的國寶文物。

長信宮燈——“中華第一燈”,來自漢代的一束光!

塵封的歷史猶如漫漫永夜,時間似光,生命如燭,長信宮燈帶來了靈動的光亮,成為青銅器史一閃而逝的華光。

一件寶器,一位佳人,從此執手,互為你我。

下期預告:素紗禪衣 湖南省博物館

古建中國-未來建築的產業鏈孵化平臺。融合建築、文化、文創三大行業,彙集“資訊、商務、文化、交流”四大服務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