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教授建議,40歲以下職工按工資比例交生育基金,不生二胎不能取,你怎麼看?

用戶65969511


又是一個專家的餿主意,這樣的建議,很壞很無恥,很讓人反感,磚家們每天真的很閒嗎?能不能說點積極有意義的事情?能不能做點對老百姓有意義的事?人家不願意生二胎,為何要採取強制措施?國家想不生就不生,想讓你生就必須生嗎?

不要說這個建議的操作性有多不現實,這是典型的強迫國民生育二胎餿主意,任何違揹人的意志而採取的強制措施,都是無恥和不要臉行為,任何想在大家工資里扣款、變相“罰款”行為,都是耍流氓行為。

對於這個問題,我要說幾句話:

一、生不生二胎,是每一個人的自由選擇,磚家就不要操心了。有的人,想生,你攔都攔不住,我們單位,有2個職工,在二孩政策沒開放前,已經生了。


有的人,四五十歲了,不要說生孩子,連女朋友都沒有,人家就是不談戀愛不結婚。還有的,已經結婚十幾二十年,人家就是一個都不願意生,只想兩個人好好過日子,過自己的二人世界,也挺好的。所以,有的人想生,有的人不想生,你用各種辦法限制和激勵,估計都不管用。

何況,生孩子的事情,是每一個國民最基本的自由選擇權利,難道這個權利也要被剝削嗎。

二、把基本的生育配套政策完善了,尤其是生二胎的優惠政策出臺了,各種費用降低(減免)了,再談生二胎的事情。想想,現在生孩子成本多大?


1、沒有人帶,找保姆帶,一個月四五千,還帶的不放心;

2、上幼兒園,一個月少則一兩千,多則三四千(在一二線城市,公立幼兒園確實便宜,沒有關係,你想都不想進去);

3、各種培訓和興趣班昂貴、就醫看病不僅要排長隊,還貴的不行,隨便生一個病,少則幾百,多則上千或幾千塊砸進去;

4、孩子大學畢業後,要結婚,買房子,得花多少錢?一輩子掙的錢,還不夠給他們買房子。 高物價、高房價,已經把人壓的喘不過氣來,一輩子,都在為孩子的未來拼搏和奮鬥。



生孩子的相關激勵、減免措施跟不上,看病貴、房價貴、上學貴、物價貴等生活成本、養孩子成本不降下來,你讓誰去給你生去?我建議,提出建議的專家先生幾個看看。

三、任何通過強制手段激勵國民生二胎的行為,都是不要臉行為。這兩個專家的意見,就是典型的專家餿主意。希望不要被採納,不然,國民又要被專家禍害了。

四、還嫌廣大職工扣的不夠多嗎?工資拿到手上的,各種扣,甚至現在單位每個月還要扣除部分互助金,其他各種金,都在扣,你再來扣一個生育基金,是不讓我們有活路啊。

這種從工資里扣錢,就是變相給不生二孩的人進行罰款,這是耍流氓行為。

五、扣除生育基金面臨錢貶值和利息問題,如何解決?把大家的工資扣除一部分作為生育基金,如果不生二胎,就只有退休了才能取出來,這裡就存在兩個問題:

第一,放在裡面的錢,有利息嗎?沒有利息,我的錢,為何要放到生育基金大池子裡?

第二,那時候的錢,比現在更不值錢,現在一百塊還能吃一頓大餐,如果那時候100塊,只能吃一頓早餐,老百姓的損失,專家或國家來承擔嗎?

最後引用經濟學家馬光遠對此建議的一評論:“如果沒有更多的更有力的鼓勵措施,降低大家生孩子養孩子的成本,消除生孩子的鼓勵,生孩子的意願仍然很難回升。”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實際上太多人很激動,是沒有注意到:劉志彪的這個提案中,設立育基金屬於中期措施,所謂中期,也就是5-15年以後的事,並非要現在就要徵收。

很多人沒看完全文,發現要扣工資就開始罵了,但其實這一點只佔全文的10%不到,讓我們看看其他95%部分他講了什麼。


我們一起來理一理。看看他全文說了啥。


在他的方案中,促進生育的政策分為:短期措施,中期措施,長期措施。


短期措施(3-5年):全面放開生育,重建國家公共托幼體系,幼兒園可能要納入義務教育範圍,小學會增加在校時間,減輕父母們的負擔。


中期措施(5-15年):用生育基金來補貼生育多的家庭,同時延長產假時間,建立育兒假制度,給二孩家庭提供住房補貼等等。


長期措施是(15-30年):對二孩家庭減稅,給相關企業減稅,發育兒津貼等等。(等於是讓政府從國防辦公經費中省出錢來,真金白銀的補貼老百姓)


如果他提上面這些,估計這新聞出來,老百姓會誇他是個好專家。


但問題是,凡是政策都是有成本的,越是好政策,成本越大,所以真正的專家提出政策,還要說明成本是何而來?


關於實行這些政策的錢從哪裡來?劉教授提到三點:


第一:原來計劃生育徵收的罰款,書面點叫“社會撫養費”,2012年時據說有1300億元,這是第一筆。


第二:社會撫養費用完了以後,就該老百姓出錢,從工資里扣一部分做為生育基金存起來,給生育多的家庭補貼。不夠的再由國家拿錢。


第三:等到老百姓的生育基金也不夠了, 就需要國家真金白銀的從其他國防,外交等經費中抽出錢來,補貼生育。


說到底,鼓勵生育的政策開支是:先用過去的計生罰款----然後由老百姓交的生育基金----最後是政府兜底。



所以大家看出來了,實際上大家不滿意的就是:“這麼好的政策,可憑啥要盯著我的工資拿錢?”





有些朋友可能會疑問:為何一定要鼓勵生育呢?就讓人口減少不好麼?反正人工智能這麼發達了。


沒錯,實際上人口減少,隨之出現的勞動力減少問題並不是大問題,可以用技術進步來彌補。


真正的問題,是因為人口減少,而導致的消費不足問題。

大家都工作過,都明白,很多行業要發展,一個前提是市場不斷擴大,反過來如果說市場在萎縮,那麼大家日子都不好過,會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


比如日本,日本“少子化”帶來最大問題是,很多產業的需求不足,就連聞名世界的漫畫產業和遊戲產業,其實也在萎縮。實際上日本的經濟增長陷入停滯,和少子化關係很大。


例如動漫產業,日本動漫的主要觀眾群體(14歲以下的人群)數量從1980年到2005年就減少了1000萬人,而且預計在此後的20年內還將減少大約65萬人。



很多人說,日本這麼多年停滯,人民生活也很好啊!


但問題是日本在1990年後經濟停滯時已經是發達國家,1985年日本的人均GDP排名在世界16位,超過了英法德等傳統發達國家。


但由於經濟停滯,實際上名次也在下降2017年日本的排名滑落到25名,英法德又跑到日本前面去了,目前日本只是憑藉經濟規模大掩蓋著差距。按目前的趨勢,再過10年在人均GDP方面,日本很可能會被韓國趕上。



姑且不提日本,大家有沒想過,在10年到15年後,中國如果因為少子化經濟慢慢陷入停滯會怎麼樣?實際上在劉教授文章的開頭,已經隱晦的講了未來的處境。

國家統計局今年初公佈,2017年中國大陸全年出生人口1723萬,比上一年減少了63萬,顯示全面二孩政策導致的出生人口高峰很可能已經過去。這一觀點從目前各地衛計委披露的人口出生情況中得到驗證:2018年上半年的新生兒人數同比下降了約15%-20%。這意味著,2018年的出生人口比2017年還將有較大幅度的下降。更糟的是,按照2010年的普查數據,未來十年內我國的生育旺盛期婦女將減少約40%。在未來二三年內,隨著我國第三次人口高峰期的育齡婦女逐漸退出育齡期,以及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導致的生育堆積效應釋放結束,我國的人口出生率必然面臨斷崖式下跌。“少子化”的後果是十分嚴重的,提高生育率應成為新時代中國人口發展面臨的新任務。


10-15年後,中國的人均GDP大約在15000-20000美元之間,可能距離發達國家的門檻還差一點。


要是在這個時候因為“少子化”而經濟增長慢慢停滯,那麼中國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成為發達國家的機會,從手中慢慢溜走。


我和大家一樣,不希望發生這種事。





那也有人問了,我明白你說的話了,人口少子化會帶來經濟增長的慢慢停滯,那麼難道除了搞生育鼓勵,我們沒有其他辦法了嗎?


我說:沒錯!除了生育基金,我們還有別的選項!!!


第一選項:學歐洲模式---引進移民。


很多人大概不清楚,中國是世界上引進外國移民最少的國家,不但比歐洲少,甚至比日本,印度還少。


這意味著,即使我們只是引入外國移民到世界平均水平,即引入2000萬外國移民。就可以很大量的解決”少子化“問題。




實際上就連一貫不願意接受外國移民的日本,近年來政策也有所鬆動。。。日本人最後還是走了這條路。


但不可否認,接受移民,會導致大量的社會問題,大多數中國人還沒做好準備和幾千萬不同民族人接觸的準備。






第二選項:降低房價


實際上有很多研究已經證明,房價的高低和生育率有很大關係,基本上是房價越高的地區,生育願望越低,上海的本地人口負增長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



但降低東部沿海地區房價,放寬土地限制,放手讓很多城市擴張,修建更多的房屋--------會導致地方土地財政制度解體,地方上搞地鐵等資金變得緊張,地方債務問題凸顯。。。。


而且由於東部地區土地已經飽和,讓城市自然擴大,會帶來耕地減少,糧食自給率下降的問題。我們的18億畝紅線制度很可能要改動。






最終辦法是什麼?


我真不知道,我估計今天中國也沒有一個人知道這問題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恐怕不能光是某些專家或者領導一個人拍板,它需要全社會,全國人民一起老動腦筋,想辦法,最後再一起承擔責任吧!


紅楓歷史觀


這條建議再一次證明了,在我們國家,有很多專家空有頭銜,實際是多麼地無知和無良。

生育與否是人類最基本的權利

生還是不生,生一個還是生十個,這都是每一個人的權利,只能由個人的意願去決定,任何通過行政,法律,經濟等手段干預甚至強制限制這項權利的做法都是不值得提倡的。所以無論是過去的計劃生育,還是現在專家提倡的生育基金,本質上都是對個人生育權利的粗暴干涉。當然,這些政策和想法的確在特定的國情下會產生積極的作用,但如果國民最基本的權利都得不到保障,我們努力建設又是圖個什麼呢?

你可以制訂政策和導向,去鼓勵,但不能直接或者變相強制。


對女性的不尊重

女性是什麼?生育的機器嗎?你說不生就不生,你說生就生,你說生幾個就生幾個,我就問問這子宮到底是不是個人的器官?


現在女性就業就充滿了歧視,這樣逼著生二胎,我就問問,哪個企業還敢招女員工?隔兩年就休一次產假。咱們國家的女性沒那福分,各個都可以全職在家,一樣要出來找工作掙錢,這政策一出,還讓人家怎麼找工作?


別沒事就盯著我們口袋裡的錢

無論這個提議打著怎樣的旗號,站在怎樣的高度,本質就是一條:不生二胎就罰款。有人會說不生將來也會還給你啊,如果你這麼想,請你把每月的收入轉給我,我承諾,幾十年後,你退休了,我再還給你。

我們是比原來富裕了一些,但這錢不是風颳來的啊,那是我們辛苦付出的回報,也是國家高速發展國民應該享有的紅利,憑什麼你一句話,就每個月要扣掉一些?


這點錢不夠看

養一個孩子要多少錢?就這點基金,奶粉錢都不夠。


你說可以減少開銷,養得糙一些啊,不用喝進口奶粉,不用上私立幼兒園,不用買學區房,不用報興趣班,不用出國...奇怪了,我們多花錢,多辛苦,多生一個,到頭來非但沒有任何好處,還讓孩子獲得的各種資源減少,降檔了,專家你告訴我,作為父母圖啥?


愛陪娃的熊叔


教授們,不食人間煙火啊。


還好這這是教授的建議,希望千萬不要被採納,因為生育基金換一種說法,就是罰款——即不生二胎的罰款,這樣的建議,顯然是很荒謬的,之前是生二胎罰,現在不生要罰。罰款就能解決問題?這是太過簡單的思維模式。


下圖為劉志彪教授


孔方兄還仔細看了這篇文章,發現教授們天真到了哪種程度,他們說:


考慮到我國社會撫養費已經徵收了30年,存量資金應是一個極為龐大的數字,理論上可以支撐一兩年內對二孩家庭的生育補貼。可考慮將存量撫養費資金用於充實生育基金,或作為生育基金的初始資金。


社會撫養費(即超生罰款),這些資金從來都是去向不明的,哪裡還有所謂的結餘,哪裡還可能作為生育基金的初始資金。


無論是個稅改革,還是企業的降稅減費,國家的目標都是儘量降低居民和企業的負擔,以激發社會活力,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而這兩位教授卻反其道而行之,繼續鼓勵給企業、個人增加負擔

,這顯然是違背了大的方向。大家本來負擔就已經很重了,求求這些教授不要再盯著工薪階層的錢包了。


從西方國家的經驗來看,其實對丁克家丁、單身人士徵收“單身稅”並不能促進生育。只有把教育、住房、養老、醫藥和食品安全這些最基本的問題解決了,或許才對生育有促進作用。否則只是紙上談兵。尤其對這些教授來說,他們都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了,反正生育基金又不會落到他們頭上,反倒是他們想生二胎的時候還可以從基金裡面拿到錢。不觸動他們的利益,他們自然什麼都敢說。


最後說一個很可怕的事情,據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的介紹,劉志彪教授“所撰寫的諮詢報告,獲得過中央和省部領導肯定性批示20多次。”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事件背後的經濟原理.


孔方財經


經濟學教授建議,40歲以下職工按工資比例交生育基金,不生二胎不能取,我表示堅決反對!

是否生育二胎是每個家庭和每個公民的自由,而不是一項強制的義務。因此,任何部門和個人都沒有權力來收取這樣的生育基金,更沒有權力來截留這部分資金。提出這樣的建議的學者,表面上看,是因為雖然在2016年就開始施行全面二胎政策,但是2017年的新生人口數量增速卻下跌了。也就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生育意願在不斷下降!在這樣的情況下,試圖通過這樣的政策,來增加人口出生率!但是,根本沒有任何法律依據,也沒有任何可操作性!

因為,我們以前只有計劃生育法,而沒有強制生育法。因此在法律層面嗎,無法可依。其次,就是所謂40歲以下職工按工資比例交生育基金,沒有任何可操作性。因為,類似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等五險一金,明顯是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的。而這個生育基金能保障什麼?生二胎的權利嗎?但是,實際上優生優育對於很多家庭來說,是更為現實的!


地震博士


提高生育意願,需探索國家兒童監護制度

以前生二胎,要交社會撫養費,這筆費用用到哪裡並不清楚,但好歹可以說是二胎自己承擔自己的社會撫養費。現在專家建議,要繳納生育基金,40歲之前繳,不生二胎,不能領取,這其實就是要為其他人生二胎交社會撫養費,不知道這是什麼邏輯,別人生孩子關自己什麼事?要鼓勵生育,不要指望想著法子由老百姓自己承擔生育成本,而必須由國家承擔生育成本。簡單來說,國家要考慮建立國家兒童監護制度,由國家承擔未成年孩子出生後到成年的教育、醫療費用。

在放開二孩政策後,出生人口並沒有如有關專家預測的那樣井噴。原因在於我國社會的傳統生育觀“多子多福”、“養兒防老”,已經變了。包括以前寧願罰款也要超生、多生的農村,也隨著年輕人進城務工而改變了生育觀。而生育觀的轉變,與生育成本有直接關係,現在無論是城市家庭還是農村家庭,都感受到巨大的生育成本壓力——生孩子不是隻把孩子生出來,還必須養育,讓孩子吃飽穿暖,送孩子讀書,給孩子營造健康的成長環境。

要鼓勵適齡夫妻生育孩子,我國需要考慮減輕家庭的生育成本,而由國家承擔生育成本。在發達國家,具體的制度就是國家兒童監護制度,如加拿大,孩子一出生,就會領取政府的牛奶金,所有教育費用、醫療費用由國家承擔。國家兒童監護制度不但減輕家庭生育成本,而且切實保障未成年人的權利,如父母作為監護人沒有履行監護職責,將剝奪監護人資格,由於兒童的生活費、教育費和醫療費均由國家承擔,所以剝奪不合格父母的監護人資格、委託其他人監護不存在什麼障礙。

我國要一步到位實行國家兒童監護制度可能會有困難,但可以借鑑發達國家的做法,減輕所有家庭的教育支出和醫療費用支出,並對農村地區的孩子率先實行生活補貼。國家和社會多考慮為家庭生育分憂,承擔責任,才是提高人口出生率的正道。


熊丙奇看教育


這是一個不務正業的經濟學教授,他提的方案屬於變相苛政,毫無存在實用價值,屬於吃飽沒事幹折騰國家折騰人民。

四十歲按工資比例繳納生育基金,四十不生二孩的不能拿回這筆錢,這裡就有非常多的漏洞。

第一因為各種原因找不到老婆的人怎麼辦?

第二因為生育有問題導致無法生育的人怎麼辦?

基於第一點這個教授有能力幫所有的人在適婚年齡找到配偶嗎?

如果他可以幫助每一個人在適婚年齡的人找到配偶的話我封他為當代月老,每天給他上三支香。

光棍問題都無法解決,他現在提這個方案有什麼意義。這不是明擺明讓那些無法找到配偶本身就夠悲慘的人,進一步往死裡整。難道人家不想結婚嗎?人家不想生孩子嗎?這位教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基於第二點,對於沒能力生育的人這位教授有能力讓每一個人都具有正常的生育問題嗎?如果有我把他封為當代華佗,每天給他上三支香。

當然了這位教授一定會說沒有生育問題的人可以免交這筆錢,那麼問題來了,是不是又要開各種證明,讓別人跑來跑去,還要增加一個監管機構來處理這些問題。

這不單是在折騰人民,還在折騰政府,而且還嚴重浪費國家財富,無中生有多增加了一個機構,這個機構誰來供養?誰來出這些錢?

沒有生育能力的人即使最後不用交生育基金,但他要無端的要付出時間和金錢去證明自己沒有生育能力,這算什麼?

除了這兩個基本點之外還有什麼社會問題,比如說配偶過世他不想再娶怎麼辦?強迫他再婚嗎?如果不再婚就按交這筆錢?

人家心愛的人過世已經夠傷心的了,還要因此“罰”人家的錢,這算什麼?

假如配偶中一方有生育能力另一方沒有生育能力,這個又怎麼算?

其實像這種方案狗屁不通,純屬不經過大腦,張開嘴巴就來,這裡面還涉及到很多問題,沒結婚的年輕人收入也許就不高,正好需要一筆談戀愛的費用,在他沒結婚之前你竟然讓他先上繳這筆錢,你叫他沒錢怎麼談戀愛,不談戀愛怎麼找老婆,就算是相親也要花錢的,這些錢從哪裡來?

不說談戀愛、相親要錢,結婚更要錢,這位教授的提議在我看來,不但不能增加生育率,反而會讓生育率下降,在生育率下降的同時還增加人民負擔。

連婚都沒錢結了,還生個屁率。


一號風手


這簡直就是在殺雞取卵!現階段最大的問題就是收入與支出不成比例,年輕人負擔重,重到養不起孩子,現在還要強制去增加他們的負擔只會適得其反,到最後不僅可能二胎沒生出來還導致年輕人玩不婚,連一胎的都沒有。

現在的年輕人實際上也已經表明了立場了,不是不想生,而是顧慮多!第一個是養老負擔不起,一對夫妻普遍有四個老人,這生老病死的問題是個懸樑之劍,就目前而言,我們都還沒有實現全民醫保,就算四個老人都有醫保,那麼也還有自費部分。社會沒有健全醫療問題,讓年輕人如何毫無顧慮去生更多的孩子?

第二點則是孩子的培養費用問題,多生二胎將導致夫妻雙方必須有一個人辭職回家帶孩子,這減少一人的收入也應當算到育兒成本上去。一個年輕人(男或女)的收入要供房貸,要養自己一家,要防備雙方父母常見的病痛。根本不夠。

這些教授有那麼多錢怎麼會了解底層人民是生得起養不起呢?收入低於支出說到底是社會經濟出問題了,教授們還是去研究社會經濟,怎麼讓社會生存成本降下來或者怎麼讓收入提上去!只要做到這兩點或者一點,相信二胎三胎自然會蹭蹭往上爬。


優己


這個問題也是現在的熱點問題了,我也湊熱鬧說兩句,大家參考。還是那句我經常說的話,因為已經有很多朋友回答這個問題了,為了保證閱讀效率,我們就討論一些更深刻,也更有意義的內容吧。

首先,我們說一些基礎性的知識。人類要想生存,要想存在,那就得從事生產,這是不言而喻的。生產以生產目標為標準,可以分為三種,就是生產物質財富的物質生產,生產精神財富的精神生產,以及“人類自身生產”了。

生產如糧食,鋼鐵,服裝,住宅等物質財富的物質生產,和生產諸如文學,詩歌,宗教,科學等精神財富的精神生產,大家可能比較熟悉,而人類自身生產這個說法大家可能就陌生一些了。其實,人類自身生產就是生孩子,生孩子就是生產人類自身,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生產勞動力和消費者。

把溫馨的生孩子也視為和生產物質財富的生產一樣的,或者說一類的事情,初看上去容易讓人覺得“冷冰冰”的,沒有人情味,這也遭到了很多人的批判。但把生孩子視為一種“生產”,視為人類社會大生產的一個組成部分,還是有很多可取之處的,可取之處之一就是這讓我們可以用更多的科學和理論工具,來認識人類的繁衍和生育問題。


好了,既然是生產,那就有個成本和效益問題。對於生產者而言,如果一個生產活動,投入大,風險高,而收益卻寥寥無幾,那這種生產是不會有人去幹的。現在,在人類自身生產上,就出現了這種困局。現在,在幾乎所有發達國家或地區,都面臨著生育孩子投入太大,從生到養要耗費大量的心血,從幼兒園教育的費用到買房子娶媳婦的費用,這些投入都太高太高了,而收益呢?在個人效益這一端收益卻在趨向於零。本來原來的時候,在中國的傳統社會里,養兒防老,這個“防老”是重要的收益,但現在防老養老要靠養老金了,兒女不再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承擔贍養老人的義務了,而且,在一個獨生子女面對四個甚至更多老人時,往往也贍養不起了。於是乎,養兒防老的收益沒有了,整個養育後代(人類自身生產)的收益在個人上趨向於零,自然的,對於生產者而言,這成了賠本買賣,也就越來越沒人幹了。

這就是生育率下降背後“冷冰冰”的“理性人”邏輯。這樣下去的結果很顯然,那就是老人越來越多,年輕人越來越少,最終整個社會嚴重老齡化,一切事情都因為“老朽不堪”而走下坡路去了。

那麼怎麼解決這個困局呢?這個時候,所謂“看得見的手”就要登場了!大家知道,當市場調節,或者叫做“自發的自然調節”不能滿足人們的預期和需要時,政府調節就要粉墨登場,大展神威了。

這裡還有兩個問題很值得說一說,第一個,在政治經濟學眼裡(不是在政治家眼裡,是在泛意而抽象的“政治經濟學”眼裡),人這個東西是有雙層屬性的,就是說,人既是消耗資源的人“口”(消費者),又是創造財富的人“手”(勞動力),如果政治經濟學判斷人口屬性大於人手屬性,既多一個人帶來的消耗大於增加的勞動能創造的財富,也就是效益為負數,是賠本買賣,那麼執行政治經濟學意志的政治家(政府)就會搞控制人口數量的計劃生育,遏制人類自身生產。這也是當年中國那麼嚴酷的實行計劃生育背後的邏輯和依據。當然,於此一致的,如果政治經濟學判斷人手屬性大於人口屬性,既多一個人作為勞動力創造的財富大於其本身的消耗,勞動能創造的財富為正數(大於等於零),是賺錢買賣(至少不賠錢),那麼執行政治經濟學意志的政治家就會提倡多生孩子,增加人類自身生產。對於這一點,如果你熟悉“邊際效用原理”,可能更好理解一些。

另外一個,大家還得知道,我們中國歷史很久了,悠久的歷史沉澱下來了非常強大的政府崇拜情節,中國人是在骨頭裡相信,依賴和崇拜政府的!在這種文化背景下,我們中國特別容易相信“市場不一定是萬能的,但政府可能是萬能的”。這也是我們在遇到問題時,動不動就“國進民退”的原因。

現在,面對著人類自身生產不足的困局,很多人,包括很多學者,又像當年呼籲計劃生育一樣,呼籲政府採取措施,來調節人類自身生產了!這種情況和現象,是我們中國人的一種歷史習慣,中國人傾向於不願意自治自助,也不願意找市場,我們中國人更願意找“市長”。所以,出現相關的觀點,看法和呼籲,乃至於政策,這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本身不值得大驚小怪。這也就是說“經濟學教授”也好,“經濟學叫獸”也罷,提出“建議”本身都是對的,沒必要多見少怪,這本身是無可厚非的。

那麼,說了這麼多,到底如何解決這個人類自身生產不足,大家都不願意生孩子的事情呢?

很顯然,如果你知道,或者明白了上面我們討論的知識,那唯一的辦法就呼之欲出了,這個辦法就是;想辦法減少生養孩子的投入,增加生養孩子的收益,這是唯一可行的辦法,如果做不到這個,或者做的效果不好,那就只能採取大規模引進移民,或者像日本那樣大規模搞海外投資了。

那麼,我們用什麼辦法來減少生養孩子的投入,增加生養孩子的收益呢?

在這裡再說一遍“吃飽了不餓”的大實話;賠錢的生產是沒人乾的!大家不要抱幻想心理。我們先說生孩子的收益,在收益上做文章很難,特別是因為獨生子女的普遍存在,一個年輕人面對著四個甚至更多個老人,資源少(既子女這個資源方是“獨一”的),而需求大(既需求方,或者叫做父母老人這一方是比子女方數量多的多的),這是根本就沒法平衡的。

那麼,唯一一個辦法就是減少生養成本了,比如說搞九年制義務教育減少孩子的教育成本,比如說搞廉住房和經濟適用房減少養育孩子的購房成本,等等。但是,坦白的說,這些辦法,還有很多辦法那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已經都用過了,事實證明效果並不是多好。中國還有個原來搞計劃生育帶來的歷史包袱(比如說所謂的“未富先老”),所以估計搞這些措施的效果恐怕會更差更差。

而且,這裡的深層次原因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社會財富可以再分配,但社會財富不可能靠刮西北風颳下來。這是無法違反的客觀規律,於是,在這種情況下,那就只好靠“罰款”了。

題主題面中提到的“生育基金”,這個辦法說白了,說到底就是搞“罰款”制度,總體上來講,總的結果上來說,所謂的“生育基金”就是對少生育或者不生育孩子的人“罰款”,胡蘿蔔不管用,那就上大棒了。這也許是無奈之策,但這種做法在道義上真的很有問題!至少在沒有新的道德倫理體系被建立起來之前,這樣做無論如何都逃不脫被懷疑是“缺德損招”的嫌疑。這也是這個辦法一出來,就引發了許多人反感的原因了,最重要的原因了。

最後說一句,我認為解決問題的辦法,還在於創新上,當然了,創新不是生缺德的損招兒!在這裡,我向題主和大家推薦《二十四小時無差別生活工作制》,大家可以在網上搜索了看一看,瞭解一下。總之,依靠科技創新才是真正的康莊大道,抱著老思想不放,恐怕是重蹈歷史覆轍,最後的結果會更糟糕。

說了不少了,因為涉及到的內容很多,也不知道在有限的篇幅內,我都說清楚了麼?供大家參考吧。拋磚引玉,歡迎斧正,期待在交流中共同進步。


137億年前的氫二氧一


8月14日,南京大學的兩名教授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 劉志彪、張 曄,在新華日報發表署名文章稱,建立生育基金制度,建議對40歲以下職工按工資比例徵收生育基金。

這種建議絲毫沒有考慮到我國的現狀,深受以前計劃生育思維的影響,單純的就事論事,引起廣大居民不理解也是理所當然的。

目前的年輕人負擔很重,大家往往三四十歲就負擔二三十年的房貸,房價不斷攀升,很多地方六個錢包都不一定買得起房。居無定所,又如何能夠生孩子呢?而且生育孩子之後無人照看,可能需要女方辭職後照料,家庭收入又會減少?而且現在供養一個孩子,往往需要幾十到上百萬元。就目前我們職工的收入,又如何供養得起呢?



在這一系列矛盾下,而且還要再額外徵收生育基金,可支配收入又要減少。不生二胎就讓你可支配收入減少的這種做法,十分讓人憤慨。

生育孩子是個人的自由,也是國家保證種族文化傳承的責任。不能簡單的講國家責任,推脫給個人。

其實還是要有國家政府努力創造更好的條件,讓年輕人願意生孩子,生得起孩子,養得起孩子才是關鍵。

鼓勵生育是以國家獎勵為主,而不是抽取其他人的收入。經濟越發達,生育率越低,這是必然現象,沒見一個發達國家真正實施單身稅,不生育稅,更未聽說生了一個還不夠,還要收二胎基金的。

還好,執行的是政府部門。並不是所謂的專家教授。

根據以往的經驗看,即使實行這樣的制度,國家也是在不增加個人和企業負擔為前提的。

生育保險不需要個人繳費,而且未來將跟醫療保險合併,國家已經在重慶、山東威海等八個地區做了實際。


而且,國家也在時間長期護理保險。從2017年起,國家在15個地市試行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這種制度也是在不增加,企業和個人負擔的情況下執行的。

青島市的做法是個人承擔0.2%的本人繳費基數,從醫保個人賬戶中扣除。企業承擔0.5%,用統籌賬戶支付。政府還額外每人補貼30元。三方共同努力,建立的長期護理保險。

因此,還請大家放心,提升人民生育意願需要的獎勵是不可能從居民收入中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