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学而思:我们是这样做大语文的

自7月13号正式入驻喜马拉雅FM、发布首个“大语文音频”产品以来,“学而思大语文”的粉丝数已达到10.8万,总共发布了389条音频,单条音频时长都在六七分钟。

作为k12领域首个“大语文音频产品”,它是学而思大语文团队的一次大胆尝试,在整个产品体系中属于引流产品。

现学而思大语文负责人李林把这次与喜马拉雅的“联姻”,称为资源互换,一方提供内容,一方提供平台,“让更多人知道大语文是什么、传播学而思大语文的教育理念”。

这次合作并非偶然。

数学出身的学而思近年来有意拓宽大众对它“理科”身份的认知。从2017年7月在品牌发布会上宣布将学而思旗下乐加乐英语、东学堂语文以及好未来旗下乐未来分别整合为学而思英语、学而思语文、学而思国际起,就能看出它全面发展的决心。

事实上,从2008年的语文培训到今年三月大语文产品体系的发布,学而思语文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其语文也经历了三次迭代,现在的大语文恰好是旧产品的升级和延续。

李林作为主负责人全程参与了学而思语文的第三次产品迭代,包括前期的产品筹备与规划,以及后期的产品维护与反馈。

基于此,Martha专访了李林,下面尝试就二人的对话内容、在为期十年的时间轴线上刻画出学而思大语文的现状。

专访学而思:我们是这样做大语文的

(一)缘起:“大语文是学习语文的趋势”

2008年,学而思语文学科就已经诞生。那时的语文培训贯彻“哪里丢分补哪里”的传统学习思路,因此学而思语文的第一代产品主要是针对考点提供答题思路和技巧的阅读、写作体系。

然而,这套实用的方法论很难帮助那些自小偏科、语言能力较弱、阅读量落后于同龄水平的学生有效提升语文成绩,因此2014年4月,主旨为“回归阅读,五大能力”的第二代语文产品发布。

2016年,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提出,语文学习正式进入了“核心素养”时代。2017年,部编本教材在全国落地,回归语文学习人文性、加强阅读量、增加传统文化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新方向。

学而思的第三代语文产品——大语文,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但李林并未把政策归结为学而思由语文转为大语文的主要原因,她表示:“政策的导向会让语文越来越火,但是不是大语文还有待时间检验。”

高思和诸葛学堂是做大语文的“始祖”,其课程当时在市场上有一定影响力,特别在家长端的口碑不错。

要起步做大语文,研究同行产品必不可少。李林研究了市面上一些口碑颇佳的大语文课,有时也会去亲身体验一番,“当时是有二十多位学生和二十多位家长的开放课堂,现场非常火爆。家长坐在教室后边听边做笔记,课程结束后连他们都觉得很感兴趣,我当时就觉得这可能是学习语文的一个趋势。”

亲历感受过大语文课堂后,她又带领团队在北京地区做了一次用户调研。从几十位家长的反馈中,他们得到了很多答案:“第一个是觉得大语文课堂比较有意思、孩子喜欢。第二个就是觉得大语文这种产品体系和理念比较好,对孩子素养的培养和兴趣的激发有帮助,另外老师的综合素质不错,所以家长觉得这跟学校的语文学习不太一样,对孩子的语文学习而言是打开了另外一扇窗。”

有了自身体验和客户反馈的支撑,他们开始组建团队,构思大的战略方向,以及构建初步的大语文产品体系。

(二)团队:“北大中文系近十年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团队是产品开发的核心。

现在学而思大语文团队约有两百来人做产品研发,包括调研、教学产品研发、课件开发以及互联网技术团队和运营维护人员。另外据李林透露,学而思全国的语文老师加起来有一千来人。

“我们会去一些文科名校招应届生,比如说北大中文系、复旦中文历史系、人大中文系、北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等。另外,因为大语文比较灵活新颖,所以相对于那些思维比较固化的老师,我们会优先录取比较有想法、有创意的人。”

教研团队是核心中的核心,成员大都在25岁至30岁这个区间范围,一般都是名校毕业或有教育背景的语文老师。

这其中当然不乏名师。李林举了现教研团队负责人刘纯的例子:“据北大教授说,他算是北大中文系近十年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他本硕都在北大就读,成绩优异,研究生期间在学而思当过老师,毕业后留在了学而思。”

老师是教研的主力。今年暑假的课程共有四十讲,而课件研发的工作从去年秋天就开始了。“研发大语文产品的第一步是要做产品体系,比如一到五年级全年是怎么安排的、每一讲要讲什么等。第二步是教研团队收集资料和做文档,即把每一讲的大概内容做出来,然后交给教学产品组来设计这个课该怎么讲。第三步是研发团队把课件做出来,教研团队反复磨讲、反复修改。整个研发过程,一讲课件差不多需要两个星期。”

课程就在不断的磨讲和修改中产出,而团队通力合作的成果只有真正摆到课堂上才能检验出好坏。

(三)课程:“相当于上了一遍少年版北大中文系”

大语文的课堂学习是一个长线的过程,贯穿一至五年级,至于学完能达到什么效果,李林半开玩笑地引用了一句刘纯的话:“相当于上了一遍少年版北大中文系。”

学而思大语文的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两条线。一条是中国文学史,这条线会从先秦两汉开始讲,再讲到三国、魏晋南北朝、大唐、明清,从诗经、唐诗宋词到明清时代的四大名著,还有《三国演义》那些书,再包括现当代文学的一些著名作家,比如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另一条是外国文学史,包括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日本文学等,还有很多获奖作品或者经典名著。

其中,中国文学占三分之二,外国文学占三分之一。

那学而思的大语文课堂具体是怎么呈现的?

首先在讲述逻辑上,一般有两点:

① 第一个叫“通史博文”,通史就是要了解历史,通过了解历史去理解作品;

② 第二个叫“知人论世”,即要了解作者以及他所处的世道。

“大语文的大纲一般是两种形态,一种是讲一本书,一种是讲一个人。比如这节课讲《爱丽丝梦游仙境》这本书,我们会告诉学生作者是谁、作者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的这本书,这个就叫“知人论世”。

讲完作者的生平故事,接下来会讲这本书里的精华部分,也就相当于通过串讲的方式把整个作品的脉络给学生梳理清楚,以便他课后细读。”

其次在呈现方式上,大语文课堂会搭载一些技术应用。“首先是课件,基本上大部分会辅以二维动画和动图,尤其是双师课堂里会有大量动画。其次,老师会发起很多互动,比如语音弹幕上墙,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答题器进行实时互动。

另外,课间休息十分钟时还有小知识学习,叫“身临其境”,比如这一课讲木兰诗,那我们会播放录制好的短片,女老师穿成花木兰的样子出现在课件动画里,在那个时代背景里讲故事。”

专访学而思:我们是这样做大语文的

在大语文的双师课堂上,技术的使用更为频繁,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① 真人绿幕抠像直播,即绿幕直播;

② 人与动画相结合的录播或直播;

③ 线上作业系统,即学而思云学习的语文端口,老师可以进行批改和打分,学生可以用来阅读、预习、语音背古诗、听电台节目、做作业等。

而在授课模式上,学而思大语文主要有以下三类课堂:

① 面授小班,一个班二十个学生,老师现场授课;

② 面授双师课堂,屏幕里是主讲老师在直播,现场有一个辅导老师在辅导;

③ 在线大班,会被分割成小班形式进行线上授课,每个班都配有辅导老师。

据李林介绍,在全国范围内,学而思的大语文课堂已经覆盖了15个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地,其中北京地区各分校的覆盖率达到了2/3。

关于大语文的课堂内容,李林表示无论是新东方、高思,还是学而思、诸葛学堂,主线基本都一样,但大纲细节会有所差异。

那除了这些细微差别,学而思的大语文还有什么特色?

(四)特点:“学以致用是我们的特色”

在学而思大语文产品体系中,应用与实践这一项很显眼,它包含素养微课、素质活动及人文游学。重视线下实践和结果输出,是学而思大语文的鲜明特点。

“学这么多文学,最后得有落脚点。吸收到的精彩选段作品、写作手法等,最后还是要落脚到自己输出这个维度。”李林说。

那学而思大语文的输出渠道有哪些呢?

首先包括一些电视节目。如《少年国学派》,一档旨在宣扬传统文化的答题综艺,开设了“学而思专属报名通道”,由内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现有二十九个学而思学员进入全国百强。

其次还涵括一些文体活动。

征文:今年春天,学而思大语文与中华文学基金会共建的“茅盾青少年文学院”举办首届征文活动,先从一万多份学生投稿里选一千多份,五月组织入选学生线上写作,于规定时间内提交作品,再由评委后台阅卷,最终有一百多位学生于今年暑假走进茅盾故居桐乡进行文学创作采风。

朗读:“语文朗读大会”朗读活动,学而思报名专区一个月内报名七千余人,最终挑选出81位入围复选、50位预决选、10位总决选角逐朗读达人。

另外,学而思大语文未来也将探索更新颖的实践形式,如户外沙龙。

“我们计划在全国的多个分校举行《诗词中国》活动,让诗词领域最优秀的老师带领孩子走进名胜古迹里学诗词。

举例说,杭州西湖承载着悠久的历史,积淀着深厚的文化,这里曾留下无数文人墨客的佳话诗篇,比如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么我们的杭州分校,就可以组织学生游览西湖,并以沙龙形式带领孩子们诗词赏析。未来我们会结合分校特点,开发出更多类似于这样的、更有人文情怀和素养的课堂。”李林如是说。

专访学而思:我们是这样做大语文的

除了课堂创新值得期待,学而思大语文未来如何迎接市场挑战也同样值得关注。

(五)远景:“大语文才刚刚起步”

关于大语文的发展前景,李林表示:“从产品的势能来看、从远景来看,我觉得大语文可能比应试语文会更好。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或者家长本身意识的提升,他会觉得大语文会比那种纯抓应试基础知识和应试技巧的教学方法要好。”

大语文的火热毋庸置疑,各巨头的纷纷入驻也印证了这一点,李林对现如今市场的判断是:“大语文才刚刚起步”。

诸葛学堂创始人窦昕在立思辰大语文3.0版本发布会上曾表示,现大语文的发展开始进入注重“好体验”的第三次革命。

确实,大语文在历经十多年的概念普及与产品铺垫后,终于站在了和别的学科同样的起跑线上,但相较于那些已发展数十年的教培产品,大语文仍算是个新生儿,未来的市场挑战也依旧扑朔迷离。

学而思语文的征程已渡过十年长河,而学而思大语文的征途才刚刚起步,现有的产品体系有赞誉,当然也难免受到质疑,比如会有家长认为这些课程与学校的考试成绩没有直接关联。

课程结果短期内难以呈现,是大语文的痛点。在这方面做优化,是学而思大语文团队未来要思考的,也是所有这个赛道上的入局者需要思考的。

不管是积极布局赛道的传统巨头,还是跃跃欲试的中小机构,目前仍属于蓝海状态的大语文市场都是他们的目标对象,如何以好产品打动“深陷”应试思维的学生和家长,是他们未来共同的课题。

而有着十年经验又重新起航的学而思大语文未来将和他们摩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