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砍柴樵夫到盖世皇帝,本可统一中国,却因一大臣,放弃统一大业

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盖世皇帝,出生寒门,自小生活贫苦,为了生存砍过柴,打过鱼,最后却一步一步爬上了皇帝之位。生平杀了六个皇帝,灭了三国,被称为最能打的皇帝之一。甚至有人评价,如果这个人能多活十年,一定可以一统中原。

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刘宋的开国之君——刘裕。

从砍柴樵夫到盖世皇帝,本可统一中国,却因一大臣,放弃统一大业

在他还未建立刘宋朝之前,曾经长时间的征战沙场。公元417年,也就是义熙十三年之时,他带兵北伐,成功消灭了后秦,一举拿下长安。但抵达长安不久后,一个惊人的噩耗从建安传来??——刘穆之病逝了。刘裕一听到这个消息马上就慌了,立马决定打道回府,放弃征伐北魏。于是乎,他留下自己儿子刘义真和部分官员镇守长安,自己收拾行李回去了。

刘穆之是谁?为什么他去世的消息会让刘裕方寸大失?这就要从刘裕的发家经历开始讲起了。刘裕少年从军,大半辈子都是在军营里度过的,他所战披靡,作战凶猛,指挥有方。

从砍柴樵夫到盖世皇帝,本可统一中国,却因一大臣,放弃统一大业

刘穆之家居京口,年轻时开始就喜欢读书,曾在琅琊建威将军府上担任主簿。在刘裕起兵攻打桓玄时,曾想给身边找一个参谋人员,负责军中的琐事,在他人推荐之下,他选择了曾经担任过主簿一职刘穆之。

刘穆之此人能力出众,学富五车。在他的管理下,刘裕的军府可谓是迅速发展壮大。而刘裕也十分的信任刘穆之,甚至许多大事交给他决定,而刘穆之几乎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妥当处理。这也让刘裕更加的信任依赖他了。不论什么事情,都喜欢过问刘穆之几句。

从砍柴樵夫到盖世皇帝,本可统一中国,却因一大臣,放弃统一大业

击败桓玄之后,刘裕又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当时东晋律法宽松,地方的门阀世家甚至可以随便欺负百姓。这些作恶多端的世家们自然成了刘裕的重点打击对象。他听从了刘穆之的意见,首先处理了江东的王愉父子,以此杀鸡儆猴。此事一出,果不出其然,几乎所有的高门大家都被威慑到了。

解决了这样一个社会隐患之后,他又开始着手朝廷官员的问题。东晋末年之时,律法宽松同时也致使了朝堂官员的懈怠。为此,刘裕以身作则,并且严格约束百官,不过几日,风气就有所好转。还有此后发生的诸多事情因为有刘穆之在身旁,刘裕都得以安然度过。随着常年跟随刘裕作战的刘裕心腹,何无忌、刘毅等人的一个个战死沙场或被杀,最后刘裕身边只剩下了刘穆之。刘穆之也因此成为刘裕靡下最重视的臣子和唯一谋士。

从砍柴樵夫到盖世皇帝,本可统一中国,却因一大臣,放弃统一大业

但唯一并不是一件好事。连狡兔都知道要有三穴,刘裕竟然只给自己留下了刘穆之一个智囊,一旦刘穆之意外离开或者背叛了刘裕,他将陷入一个非常被动的局面。这也是为什么刘裕得知刘穆之死讯之后惊慌万分的原因,除去他们两人之间多年磨合出来的情感外,刘穆之的死亡意味着刘裕失去了一个有力的臂膀。

至于刘穆之的死因,后人有着诸多的揣测,有人说是因为刘穆之后面当上尚书仆射后,事务繁多,加上刘裕对他的十足信任,他每天还要处理许多职务外的工作,十分劳累。长此以往,他的身体自然出现了问题。

从砍柴樵夫到盖世皇帝,本可统一中国,却因一大臣,放弃统一大业

​ 也有人说是因为刘裕没有派他去向皇帝请授象征禅位的九锡,而是叫其他人去了。这让重臣刘穆之心觉不平,气郁而疾。

当然,这些都只是揣测,历史的真相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但是刘穆之之死确实对刘裕影响重大,致使刘裕放弃攻打北魏,统一中原的大业也随之中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