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砍柴樵夫到蓋世皇帝,本可統一中國,卻因一大臣,放棄統一大業

中國歷史上有這樣一個蓋世皇帝,出生寒門,自小生活貧苦,為了生存砍過柴,打過魚,最後卻一步一步爬上了皇帝之位。生平殺了六個皇帝,滅了三國,被稱為最能打的皇帝之一。甚至有人評價,如果這個人能多活十年,一定可以一統中原。

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劉宋的開國之君——劉裕。

從砍柴樵夫到蓋世皇帝,本可統一中國,卻因一大臣,放棄統一大業

在他還未建立劉宋朝之前,曾經長時間的征戰沙場。公元417年,也就是義熙十三年之時,他帶兵北伐,成功消滅了後秦,一舉拿下長安。但抵達長安不久後,一個驚人的噩耗從建安傳來??——劉穆之病逝了。劉裕一聽到這個消息馬上就慌了,立馬決定打道回府,放棄征伐北魏。於是乎,他留下自己兒子劉義真和部分官員鎮守長安,自己收拾行李回去了。

劉穆之是誰?為什麼他去世的消息會讓劉裕方寸大失?這就要從劉裕的發家經歷開始講起了。劉裕少年從軍,大半輩子都是在軍營裡度過的,他所戰披靡,作戰兇猛,指揮有方。

從砍柴樵夫到蓋世皇帝,本可統一中國,卻因一大臣,放棄統一大業

劉穆之家居京口,年輕時開始就喜歡讀書,曾在琅琊建威將軍府上擔任主簿。在劉裕起兵攻打桓玄時,曾想給身邊找一個參謀人員,負責軍中的瑣事,在他人推薦之下,他選擇了曾經擔任過主簿一職劉穆之。

劉穆之此人能力出眾,學富五車。在他的管理下,劉裕的軍府可謂是迅速發展壯大。而劉裕也十分的信任劉穆之,甚至許多大事交給他決定,而劉穆之幾乎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妥當處理。這也讓劉裕更加的信任依賴他了。不論什麼事情,都喜歡過問劉穆之幾句。

從砍柴樵夫到蓋世皇帝,本可統一中國,卻因一大臣,放棄統一大業

擊敗桓玄之後,劉裕又面臨著一個新的問題。當時東晉律法寬鬆,地方的門閥世家甚至可以隨便欺負百姓。這些作惡多端的世家們自然成了劉裕的重點打擊對象。他聽從了劉穆之的意見,首先處理了江東的王愉父子,以此殺雞儆猴。此事一出,果不出其然,幾乎所有的高門大家都被威懾到了。

解決了這樣一個社會隱患之後,他又開始著手朝廷官員的問題。東晉末年之時,律法寬鬆同時也致使了朝堂官員的懈怠。為此,劉裕以身作則,並且嚴格約束百官,不過幾日,風氣就有所好轉。還有此後發生的諸多事情因為有劉穆之在身旁,劉裕都得以安然度過。隨著常年跟隨劉裕作戰的劉裕心腹,何無忌、劉毅等人的一個個戰死沙場或被殺,最後劉裕身邊只剩下了劉穆之。劉穆之也因此成為劉裕靡下最重視的臣子和唯一謀士。

從砍柴樵夫到蓋世皇帝,本可統一中國,卻因一大臣,放棄統一大業

但唯一併不是一件好事。連狡兔都知道要有三穴,劉裕竟然只給自己留下了劉穆之一個智囊,一旦劉穆之意外離開或者背叛了劉裕,他將陷入一個非常被動的局面。這也是為什麼劉裕得知劉穆之死訊之後驚慌萬分的原因,除去他們兩人之間多年磨合出來的情感外,劉穆之的死亡意味著劉裕失去了一個有力的臂膀。

至於劉穆之的死因,後人有著諸多的揣測,有人說是因為劉穆之後面當上尚書僕射後,事務繁多,加上劉裕對他的十足信任,他每天還要處理許多職務外的工作,十分勞累。長此以往,他的身體自然出現了問題。

從砍柴樵夫到蓋世皇帝,本可統一中國,卻因一大臣,放棄統一大業

​ 也有人說是因為劉裕沒有派他去向皇帝請授象徵禪位的九錫,而是叫其他人去了。這讓重臣劉穆之心覺不平,氣鬱而疾。

當然,這些都只是揣測,歷史的真相我們已經無從得知,但是劉穆之之死確實對劉裕影響重大,致使劉裕放棄攻打北魏,統一中原的大業也隨之中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