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順風車帶來的到底是便利還是罪犯的搖籃?

滴滴的橫空出世,對於出租車實體戶是個很大的衝擊。是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不僅帶來了便捷,更帶來了經濟的發展,是社會的一種進步。而順風車的出世,對於更多私家車車主來說,更是在上班下班出行等方面平攤了支出費用,也節省了搭車人開銷,是個互惠互利的app。

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順風車車主殺人事件,導致整個網約車行業都不太景氣。對於出行依賴順風車軟件的人們無所適從,瞬間沒有了原有的方便快捷。就是這樣一個方便於人們出行的一個軟件於今日下線了。

僅僅時隔3個月,順風車再出命案,讓滴滴蒙上了“噬血”的陰影。

面對輿論集中向滴滴的“討伐”,滴滴也在事發後接連發布多份聲明並回應: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那麼,滴滴到底做錯了什麼?

滴滴順風車帶來的到底是便利還是罪犯的搖籃?

美好出行變成了“千夫所指”

現如今,以“美好出行”為己任的滴滴已經被千夫所指,因為兩次命案的發生,讓很多用戶認為,滴滴似乎並未將“保護乘客生命安全”作為第一標準。

對此,央視深夜發表《三問滴滴,以生命的名義!》評論,對滴滴公司連發三問:管理哪裡去了?責任哪裡去了?監管哪裡去了?人民日報也在評論中指出:“整改期再出慘劇,稱得上怙惡不悛。這起悲劇完全可避免,平臺的確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說實話,個人感覺滴滴更多的責任在於客服體系。沒有一個完好的客服體系,在對於用戶諮詢以及處理應急事件的時候,效率低下就容易導致工作的失誤,這波失誤會導致全盤皆輸。

滴滴順風車帶來的到底是便利還是罪犯的搖籃?

出行類軟件於交管部門溝通協調機制

對於最近的事件,滴滴客服對於警方的“帶搭不理”使得滴滴更加的在風口浪尖徘徊。

樂清警方發佈的案件通報中描述:“16時41分許,該所民警利用朱某某手機與滴滴客服溝通,在表明警察身份後希望向滴滴客服了解更多關於趙某某所乘坐的順風車車主及車輛的相關信息,滴滴客服回覆稱安全專家會介入,要求繼續等回覆。”

“17時13分許,滴滴客服向該所民警反饋稱趙某某在13時許預約了順風車後已於14時10分許將訂單取消,並未上車。民警質疑上車後還可以在中途取消訂單,再次提出要求瞭解該順風車司機聯繫號碼或車牌號碼以便於聯繫,未果。”

警方接連兩次與滴滴客服方面提出查看司機信息,皆遭拒絕。對此,法律界人士表示,這體現了滴滴缺乏與警方有效溝通機制。

由此可以看出滴滴客服部門的管理和應急處理機制的缺陷。

對了,忘說了一件事情,滴滴客服由滴滴承包於外包公司。

說實在的,就順風出行app本身又有什麼錯呢

大家好像都在斥責這滴滴不作為以及責任的追查,當所有人都在找責任,找懲罰,找訴責對象的時候,會不會有人為滴滴出行軟件說句話,軟件本身沒有錯,它方便了大家的生活,深植於日常消費、掌握海量數據和交易量,為大家的出行帶來了便利,這又何罪之有?網約車的問題,難道實體出租車不存在麼?

中國這種事情在很多平臺上都有,只是沒有被放大而已。漏洞百出的管理機制以及不完善的“售後”處理機制對於人民生活和日常工作帶來了許許多多的問題,當偶然被放大,就會讓越來越多人認為是必然,其實,事實並非如此。

滴滴順風車帶來的到底是便利還是罪犯的搖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