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盘的来历和寓意

算盘,历史上一项重要发明,在阿拉伯数字出现前是世界广为使用的计算工具。算盘是中国人在长期使用算筹的基础上发明的,迄今已两千六百年多年的历史。算盘的出现,被称为人类历史上计算器的重大。

关于算盘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东汉末年,徐岳在《数术记遗》中记载,他的老师刘洪访问隐士天目先生时,天目先生解释了14种计算方法,其中一种就是珠算,采用的计算工具很接近现代的算盘。这种算盘每位有5颗可动的算珠,上面1颗相当于5,下面4颗每颗当作1。

中国算盘是从算筹发展而来的。随着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数学计算日益复杂,拨珠的速度远比摆算筹方便快捷多了,于是人们发明了珠算。珠算不是一个人创造,应该是一个时代的产物。珠算盘应该说是中国首创的,并流传到了朝鲜、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后来又经一此商旅传到了西方。

扩算盘的用法

现存的算盘形状不一、材质各异。一般的算盘多为木制(或塑料制品),矩形木框内排列一串串等数目的算珠,中有一道横档把珠统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为两珠(财会用为一珠),一珠当五;下面为五珠(财会用为四珠),一珠当一。用算盘计算称珠算,珠算有对应四则运算的相应法则,统称珠算法则。相对一般运算来看,熟练的珠算不逊于计数机,尤其在加减法方面。

珠算的口诀

珠算口诀,是算盘进行四则运算的法则。以“口诀”的形式背诵下来,然后进行运算。如:加法口诀表不进位的加 进位的加,减法口诀表 ,不退位的减 退位的减等等。

什么是珠心算

所谓珠心算,即珠算式心算。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用来计算多位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计算、开方等题型。其运珠技巧有一定的规律及口诀,当使用者能熟练操作算盘,除了会快速的求出正确答案外,也能透过脑细胞的滋长,将算盘的盘式,档次及珠子的浮动变化描绘到脑子里,即好像在脑子里有把「活算盘」,这种活算盘的影像,称为「虚盘」。它透过知觉,形象,记忆等过程,在大脑里来完成珠算运算,即我们所谓珠算式心算。

在古代,算盘不仅是“会计”、“账房”的随身之物,许多文人、富人乃至官员、贵族都会随身携带算盘用于计算。也正因如此常被当做象征富贵的吉祥物为人们所推崇。象征着招财进宝、财源滚滚。

算盘在民间,常会听到“金算盘”、“铁算盘”之类的比喻,形容的也多是“算进不算出”的精明。久而久之,人们为算盘注入了赏玩的功能,许多个头精巧、材质昂贵、制作精美的算盘,成为算盘收藏中的珍品。

算盘,又作祘(suàn)盘,珠算盘是我们祖先创造发明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起源于北宋时代,是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明代算盘横梁上面开有木榫、圆角,并配有抽屉底板;清代算盘一般多为红木材质,横梁上铁质的挂壁提梁是那个时期的明显特征;民国时期,各种各样材质的算盘多了起来,且工艺日趋精致。现在,清代以前的算盘十分罕见,流传至今的多为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算盘。

古代小孩挂在脖子上驱凶辟邪的百眼筛上有算盘;除此之外算盘还作为警醒新娘学会“精打细算”的陪嫁,出现在嫁妆“六证”中,可以放在新房或者书房,以祝福新人婚姻生活富足安宁,赢得广茂财源。

若是小型挂件的话还可以随身携带,寓意财源广进;还有很多人将算盘做成吊坠,当做礼物馈赠给孩子。

据称,最大的算盘有上百档,3米长,需要多人操作;最小的算盘可镶在戒指上,用绣花针拨算。也有清宫御制或出自贵胄豪门的算盘,以各色珠宝、象牙或贵金属制作算珠,或镶嵌在梁上“进位”等处,堪称算盘“豪华版”,主要就是供人赏玩,实用性就退居其次了。

中国是算盘的故乡,也是我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

但一些私人性质的算盘博物馆却因为种种原因销声匿迹。其中上海的两家算盘博物馆中,建国路上陈氏算盘博物馆由于创始人陈老先生的去世,已经停止对外开放多年。而位于北苏州路的葛蓓雁老算盘收藏馆则已经随着动迁改造被夷为平地,无处可寻。

算盘的材质越好价值越高,而造型奇特的异形算盘,制作工艺细腻考究,清秀雅致,妙趣横生,皆为算盘之珍品。

算盘的来历和寓意

最大的算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