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擦肩而过的美丽女孩|我的家在东北(十四)

作者 | 王志华 图片 | © 网络

那个擦肩而过的美丽女孩|我的家在东北(十四)

巍巍的兴安岭,一条婉娫的河,盘山过岭一路润沃野,夏日青草绿,冬天封冰雪,蓝天飘白云,碧水向天歌,下笔千言写不尽,最美呼兰河,小村的传说。by 王志华

那个擦肩而过的美丽女孩|我的家在东北(十四)

美丽女孩

一方水土一方人,呼兰河畔出美女,提起小山村里的女孩,不禁使我想起朦胧的记忆。

我初中班有个美丽的女孩,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她眉宇之间有种少女惊人的美丽,淡淡的柳眉天生未曾仔细的修饰过,颀长的身材,胸前隐隐坟起的鸽乳造型优美,颇有魅力。

这个美丽的女孩,她叫孙梦琳。她留给我的印象是她那长长的睫毛,那一双忽闪忽闪漂亮的的大眼睛。

十几岁正是豆蔻年华,怀春的年龄。私下里,男生们都会偷偷的多看她几眼。那年代,不像现在开放进步,男孩女孩在一起打打闹闹,说说笑笑非常热络,我们男女同学之间都不主动说话,更不会在一起玩耍,农民的孩子都比较封建。

孙的父母懂得人情事故,春天给老师送鸡蛋,夏天送西瓜和呼兰河里的鲜魚,冬天送猪肉及棉鞋棉袜。她父母对大队、乡文教组领导也照此施以小恩小惠。他哥孙俊林初中毕业回乡务农,没几个月,就当上了民办教师。

靠家长周旋,孙梦琳一个女孩子竟当上了我们初中班的班长。每天上课前,等各科老师一进门,她都会第一时间,声音悦耳地喊大家起立,同学们再一起喊老师好, 老师说同学们好, 她在喊坐下。

我们既是同学又是一个村的,两家离得不远,上学去放学回,都是一个方向。

那个擦肩而过的美丽女孩|我的家在东北(十四)

不说就拉倒

一天放学回家,我在前边走,她见道上左右无人,快步追上来,超过了我,在我眼前还边走边笑。我不知她在笑什么,但心怦怦地跳。

闻得到她身上散发出的那一缕少女的清香,也好似听得到她那销魂荡魄的柔语。她突然回头问我: 你看我长的漂亮吧?你心里怎么想的?现在没人看见,你说!你快说呀!快点说!

她洋溢着少女的纯情和青春的风采。那天,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双湖水般清澈的眸子,以及长长的、一闪一闪的睫毛。像是探询,像是关切,像是问候。

我闹了一个大红脸,太突然了没有一点思想准备。我语塞,性格中的腼腆,让我无言语对。朦胧中对她有好感,但真不好意思说出口。

男女恋爱之事,是不太懂得,有时想了也不敢说更不敢做。而且我深知家庭的贫困, 父母的艰辛, 他们沒有钱为我出彩礼,大哥的婚事已让父母焦头烂额, 为彩礼没有着落, 父母整天哀声叹气,更绝不会允许我,一个十五六岁男孩过早恋爱搞对象。

「我啥也没想啊!」我故作轻松回答她。她不死心,又说:「你究竟想沒想? 想就想了呗,这有啥话不能说,怎地?」我晃着脑袋说,没有,真的没想过。

她两颊连同白皙的脖颈,整个都羞红了,我的回答令她失望,有点难堪。

她歪着脖子,瞪着大眼皘,咬着嘴唇说:你不想啊!你不想我,你总瞅我干啥?你不说就拉倒 。

我不想丢面子,违心说,拉倒就拉倒,可以啊。她恨恨的说,拉倒可拉倒,以后你不行瞅我,我也不在看你。

她健美的身材,尤其是那一头乌亮的秀发回眸一甩,扭头快步小跑,走了, 那种迷人的风度, 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

我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怅然若失,我不是无心之人,家里的窘境让我却步。

从此我俩见了面,都面无表情,扬着脸,擦肩而过。她是有心的而我却是无意,老天知道,我和她仍然会偷偷地用眼睛的余光瞄着双方的一举一动。

那个擦肩而过的美丽女孩|我的家在东北(十四)

野 游

初中毕业,班级毕业仪式结束后,我和班级男同学约好上南山玩,同去呼兰河畔野游。那天大约有本村十来个同学,她悄悄问一会你们上那去玩, 我说白石砬。她问我可不可以带她,我也去, 我说不带女生。

同学们也都不乐意带着女生,农村孩子封建,上课男女生坐一张课桌上课,中间划一条橫线,不能越界,缺个铅笔橡皮,得女生主动说话借给男生,男生也不借。当时能念到初中的女孩子很少。

初中一个班二三十人,也就二三个女孩,多数女孩在小学五年级前就辍学务农了。有的十六七岁就结婚生子,被家长逼着去买卖婚姻换取彩礼,礼金用于给哥哥弟弟等男孩盖房子娶媳妇。

七月的小兴安岭西南蔍余脉, 山峦起伏,绿树成荫,白云朵朵,空气清新,习习的山风,使人心旷神怡。不时听到白石砬山崖上,王敢哥鸟儿和布谷鸟此起彼伏的叫声,一群野鸽子扑楞楞从山凹里树梢上飞过,几只黄雀绿头八哥鸟儿落在我身边花丛的小树枝上,有的甚至飞到我们脚下,蹦跳着欢唱。

白石砬山下是由东向西靜靜流淌的的呼兰河,一湾清澈的河水流到这里,突然遇到了西侧白色立陡的山崖,湍急的水流在岩石下猛的一个急转弯,打着旋儿转向南流,河里涌起一个接一个的旋窝,哗哗流到草原深处才拐弯向西奔腾而去。

我们站在高高的白石砬上,极目远眺, 绥化县城在白云飘渺下若隐若现,冒着白烟的火车, 在广阔无垠的大地上奔驰,呼兰河畔绿草如茵,一望无际的松嫩平原尽收眼底,大家豪情滿怀, 冲着呼兰河畔明媚的阳光绿野蓝天,齐声朗诵毛主席诗词: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有的朗诵随口编的小诗:呼兰河,母亲河。卫星大地红烂漫,呼兰河畔尽朝珲, 看今朝革命风雷击,忆往昔崢嵘岁月稠。 啊, 中国,是我们的中国!啊, 世界, 是我们的世界!敌人一天天乱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等等。

过一会儿,总会有一个人挥手,振臂高呼,同志们,冲啊!先跑下山,其他人随后蜂拥下到河畔沙滩,拿柳条子轰赶从河里爬上岸来晒太阳的十几只水貂,驱赶抽打岸边的甲魚,掀翻了几只王八盖子,那些上岸产卵的甲鱼翻身很快,跑的更快。大家眼瞅着水貂,甲鱼扑腾扑腾的跳到了河里。

大家正疯玩时,突然我看见她和另一名女生,从河边沙滩迎面走过来,越来越近,四目相对……大家面面相观,无言以对,谁也没想到她也来参加野游。

同学们没人和她说话,谁都不理她,她十分难堪,自觉无趣,非常难过,走也不是,不走又无人欢迎她,她眼里噙泪,快步从我身边擦肩走过,哭着跑上山坡回家去了。

有的同学说是我让她来的,讥笑我和她好上了,我百般抵赖,对天发誓绝无此事,那时我年龄小,不懂爱情,更不会体贴女孩。

我知道,同学们一定伤了她的心,我们不该彼此遇见了,让她尴尬,从根本上说同学们这样对待她是因为我俩的原因 ,我们擦肩而过,相识却没有相知,熟悉却无缘相爱。

我多年以后,仍时常想起和梦见呼兰河,想起呼兰河,就想起了她,那个擦肩而过的美丽女孩。

「行千山,涉万水,相思路上雾蒙胧。」若干年后回头望,都是

错。

那个擦肩而过的美丽女孩|我的家在东北(十四)

金色的学生时代一去不复返

高三快毕业时候,因文革取消了高考,为了毕业后能顺利在兵团军垦农场就业,我转学到了赵光兵团,就是大哥工作的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

我的同学,他们毕业后基本都回乡务农,和父辈一样世世代代在田野里劳动,过脸朝黑土背朝天的日子。

离开学校前夕,我恋恋不舍的在校园里转了一圈。每栋校舍,教室都进去看了一遍,又到坐了二年多的课桌椅子上静坐一会。别了,我的母校,再见了,我尊敬的老师,我朝夕相处的同学,金色的学生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走那天,老师和同学们都为我祝福,挥手告别时,我一回头看见她和几个女同学远远的站在人群外边向我腭首致意。我至今能清晰的记得那天的画面:她白白净净的脸庞,透明如雪的肌肤。双眉弯长,双眸闪烁。小小的鼻梁下有张小小的嘴,嘴唇薄薄的,嘴角微微上翘,带着点儿哀愁的笑意。

我挥挥手,没有说一声再见,道珍重。我后悔,那时不会表达爱意,竟为几句话不投机互相治气,见面不说话,好几年不来往。那段美妙朦胧的感情,还没有发芽,就被扼杀了。

后来我在兵团军垦农场参加了工作,她回乡务农。再后来,她被推荐选拔考上了绥化师范学校,毕业后回乡中学当了教师。

她几次到我舅舅和四姨家打听我,志华他来信了吗?他处对象了吗?他现在是否有女朋友等等,这些话都是多年后四姨和表哥郑兴周告诉我的。

舅舅和四姨都不看好她,都不同意我和她来往,根本不会为她给我传口信。

那时人的思维滞后,通讯也不发达,如果写封信,打个长途电话,或她直接买票上火车来兵团,什么亊能不解决呢!

1976年,我回老家探亲。四姨对我说:她不行,她想跟你处对象,你不处,不理她对了。这两年,她处了几个对象又都黄了。大家对她怎么上的师范学校有怀疑,怀疑她勾搭了乡上的领导,怀疑她作风不好,怎么学坏的不好说,你这次回来,可千万可别理她。

我嘴上没有辩驳,心里却一千次的否定,应该不是的,她怎么能这样, 她不应该如此。

她后来嫁个当兵的人,兰东县武警中队指导员。结婚后,她与经常到他家做家务打扫卫生的小通讯员,武警小战士关系暖眜,被指导员抓了个现行,弄的身败名裂,离了婚。

卿本佳人,奈何如此结局?世界上,那个少年不多情? 那个少女不怀春!如果当年她能找到倾心相爱的人,人生一定会改写,绝对不至如此。

红颜薄命,人生不如意十八九。

人生要有端正的生活态度,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无论处在顺境逆境,都要把握自已,不作践自己。我至今仍为她惋惜悲哀。

叹,人生能有几多愁,恰似呼兰河水向西流。

那个擦肩而过的美丽女孩|我的家在东北(十四)

秦家姐弟跳龙门

我挚友秦煥金,上学后改名秦煥军, 他父母和发小们仍然喚他秦煥金,他是我的下届同学。他脸庞白皙,眼眸乌黑深邃,不苟言笑,是个眼中有山河,胸中存沟壑的主。和那些脸朝黑土背朝天,世代务农家的孩子相比,他颇与众不同,显得更有文化气质。

他每天坚持写日记,把每天所见所闻,所做的事,都记录在笔记上。保尔柯察金的名言,雷锋日记上面写的有些话,古今英雄豪杰的至理名言他都能倒背如流。

他多次给我朗诵:「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雷锋)。」

在那火红的年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他把欧阳海,王杰,麦贤得,刘英俊许多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都端正的写在日记本上。

我向他学习过写日记,也写了几天日记,但感觉内容枯燥乏味记豆腐帐一样,没意思,认为生活在乡村平凡的世界里,没有价值的东西可记,就没坚持下去。

平日他看小人书,我画画。他研究过我画的钢笔漫画,试着临摹过小人书中的人物、景色、花卉,结果都没有我画的好。

我俩换读过许多书,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林海雪原》《人生》等等,我俩把身边周围能借到的书都看遍了。

孩提时曾有作家梦, 他曾模仿毛主席,郭沫若写诗,模仿魯讯巴金写作, 他提出比赛,和我比试谁写的好,但是由于文化底蕴低,幼稚小儿竟想唱和领袖名家名人的诗作,结果根本写不出作家名人诗人的豪情和气魄,只得做罢。

他有理想和抱负,胸怀大志, 多次说不甘心将来回乡当农民,发誓一定跳出农门,到更广阔的天地,大风大浪里去遨游。

他和我谈理想,谈人生,甚至认为自已生不逢时,惋惜自己为什么没出生在枪林弹雨的革命战争年代!

农村小孩交朋友,只是相约在一起下五道,打扑克,打冰嘎;到呼兰河洗澡,抓蛤蟆;为了骑老牛,和牧童去放牧,上山打鸟、拿梯子掏房檐家雀窝、打山梨;下水泡子里摸魚,采菱角,捡野鸭蛋等活动。

秦煥金不太参与这些事,他的业余时间除了看书,就是帮家里干活。

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赠给我一本橫格本,口袋大小的笔记本或天坛牌铅笔等一些小礼物。本上会有赠言,写上「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人生道路坎坷不能一帆风顺,我们要乘风破浪,像海雁,在大风大浪中翱翔」等励志的鼓励话。

我也学着用等价值的大算草本,横格本,端端正正用红蓝铅笔写上「书到用时方恨少,船到江心补漏迟, 人生向雄鹰展翅,志在千里,永往直前」等名言警句回赠他。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俩相互之间惺惺相惜,彼此很合得来。

我俩一起上学,放学后一起采野菜喂家里养的猪,一起去南山采蘑茹打柴。

那个擦肩而过的美丽女孩|我的家在东北(十四)

偷 瓜

他很有胆量,领我猫腰钻玉米地到瓜地去当吃瓜群众,就是偷瓜。他爹秦国荣和另一个老头看瓜,秦国荣站在瓜地那一边老远地头上骂他,小焕金不要脸,瓜地还沒开园,你就领同学来偷瓜!

他面不改色心不跳,一点都不在乎,一本正经地回敬他爹:吃瓜不算偷,青瓜裂枣,谁见着谁咬!

我羞的脸通红,赶紧小声说:走吧,走吧,我都不好意思了。他大声干脆地说,没事!我摘你吃,并笑着咬一口瓜,边吃边招手喊他爹:爹, 农民老爹秦同志,你种的这瓜真甜, 不吃白不吃,白吃谁不吃,哈哈, 真好吃, 真好吃。

气的他爹在瓜窝棚前地上暴跳如雷,跺脚骂娘,就差沒骂他祖宗了。

父亲是不允许我去掰青苞米偷甜瓜的。每年瓜秋了,屯里的孩子们都相约去瓜地头,偷吃甜瓜。瓜农会像征性呵叱吆喊二声,一人摘一个小瓜都走吧!

乡里乡亲,左邻右舍,论起来都是屯亲家的孩子,睜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有时瓜农高兴,还会亲自下地摘一筐主根小瓜。最先开花,最先结果早熟的小瓜,给孩子们吃。

瓜地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谁去田头都可以吃瓜,尝个鲜,但是不能随便带走。瓜得一茬一茬统一采摘,按户按人均分。秋后分红时从工分中扣钱,也有效益好的生产队,秋后统一销帐,一分钱不要了,变成社员的福利待遇。

我小时候腼腆,从不去瓜地打扰。我们家哥几个被父母管的甚严,不许我们动生产队的一草一木。屯里瓜农经常对社员们说:人家王队长的孩子从来不来瓜地偷瓜吃。

瓜农一般一年换一个,他们每年都让别人给我捎话:告诉王二安子放学后来一趟,我找他有点事。这样,我一年瓜秋也就去一回,他就会精挑细选,宝贝似的给我摘2个又大又甜的瓜。

每次他们都说:这瓜地就你不来呀!有时还会指给我看:这个是瓜王,我特意给你留的,二安子吃吧,家家孩子都来吃,又不是你一个来吃瓜, 别不好意思,香瓜裂枣,谁见着谁咬! 你大哥大姐我让他们来吃瓜,他们都不来,你能来大姨父很高兴!农村都是屯亲,见面称呼的都很亲。

我回家后都会和父亲说,父亲毎次都说,中,再别去了。

那个擦肩而过的美丽女孩|我的家在东北(十四)

烤青苞米

我俩在呼兰河草甸上打柴,秦焕金还顺道偷掰几穗生产队青苞米,抱在怀里用衣服挡着走路下山。中午在山下河套打间吃饭,就着家里带的咸黄瓜蒜茄子吃烤青苞米,渴了就喝呼兰河里清水。

他烤青苞米有高招,苞米不扒皮,直接放在沙滩扒好的坑里。苞米上边再放上一蔟地头掰来的麻籽,麻籽含油量高,秋后果实能炸麻油,用青麻籽烤玉米很香, 然后在麻籽上埋一层黄沙,黄沙上放干枯的柴草,干巴柳树根,枯树枝。用火柴点着,拢篝火一样,不一会在灰烬里扒出苞米。苞米扒下外皮,里面的玉米穗被烤的焦黄,外焦里嫩,焦香四溢,真个好吃。

那个擦肩而过的美丽女孩|我的家在东北(十四)

打 柴

秦焕金做事思考一般都是先看后做,细致周到。农村的地头地角都有不成片荒草地,有的地头还有埋了死人的坟头。坟头和梯田埂上都长半人或一人高的蒿子野草,到秋天家家用这些茅草烧火做饭,它们是上好的柴火燃料。

我俩结伴去打柴,到草地那我伸镰刀就割。秦焕金都会拦住我说,别介,咱俩先走一圈,看看长势。我俩一走,才发现蒿子野草,有高有低,有疏有密。

他指点我说:高低疏密分开割,平分一家一半,这样,我俩打的柴都对等,好的坏的均摊,谁的不多,谁也不少,一家一马车,或两家一车对半分,公平合理。相比较,我头脑简单,没有他的韬略心计。

那个擦肩而过的美丽女孩|我的家在东北(十四)

姐弟都能上中专

秦焕金她姐秦艳芳,高中毕业,就在乡小学当了民办教师。二年后,她被乡党委选拔保送到绥化师范上学,毕业后分配在乡中学当教师。几年后又调到县教育局任科员,后提拔为人事股长。

我上大学的第二年,秦焕金给我来信,告诉我他已被公社党委保送到黑龙江省拉林水利工程学校上中专。二年后毕业,他被分配到绥棱县四方台镇,在绥化地区拉林河四方台水文站工作。拉林河水文站只有他一个人顶班,他即当站长又当工人,重要的是娶了卫星公社老家本屯的村花张梦兰,没要一分钱彩礼。

后来,他把父母和全家人带出农村,户口落在绥棱县四方台镇,全家吃上了商品供应粮变为城镇户口。九十年代他调到绥化市水利局工作。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秦家姐弟都能上中专,毕业就是国家干部,掙级别工资,吃商品粮,那年月,国家包分配,不愁安排工作,不愁找对象,山沟里飞出了金凤凰,就像现在的孩子考上211和985大学,叫人羡慕。

农村孩子凭自已努力,一家二个孩子双双跳出农门,令人刮目相看,举大姆手指佩服,姐弟俩受到了舅舅和村民的啧啧称赞。

白驹过隙,日月如梭。转眼之间,曲指一算,分别40多年了。90年代因为各自工作太忙,失去联系,不知他后来发展到何程度。

孩提时的知心好友,祝贺你实现了小时候的理想和愿望,祝你家庭幸福,事业有成!

秦煥金,我的老同学,你一切都好吗?

「末完待续」

2017-12月于海南三亚

作者 | 王志华 图片 | © 网络

那个擦肩而过的美丽女孩|我的家在东北(十四)

那个擦肩而过的美丽女孩|我的家在东北(十四)

巍巍的兴安岭,一条婉娫的河,盘山过岭一路润沃野,夏日青草绿,冬天封冰雪,蓝天飘白云,碧水向天歌,下笔千言写不尽,最美呼兰河,小村的传说。by 王志华

那个擦肩而过的美丽女孩|我的家在东北(十四)

美丽女孩

一方水土一方人,呼兰河畔出美女,提起小山村里的女孩,不禁使我想起朦胧的记忆。

我初中班有个美丽的女孩,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她眉宇之间有种少女惊人的美丽,淡淡的柳眉天生未曾仔细的修饰过,颀长的身材,胸前隐隐坟起的鸽乳造型优美,颇有魅力。

这个美丽的女孩,她叫孙梦琳。她留给我的印象是她那长长的睫毛,那一双忽闪忽闪漂亮的的大眼睛。

十几岁正是豆蔻年华,怀春的年龄。私下里,男生们都会偷偷的多看她几眼。那年代,不像现在开放进步,男孩女孩在一起打打闹闹,说说笑笑非常热络,我们男女同学之间都不主动说话,更不会在一起玩耍,农民的孩子都比较封建。

孙的父母懂得人情事故,春天给老师送鸡蛋,夏天送西瓜和呼兰河里的鲜魚,冬天送猪肉及棉鞋棉袜。她父母对大队、乡文教组领导也照此施以小恩小惠。他哥孙俊林初中毕业回乡务农,没几个月,就当上了民办教师。

靠家长周旋,孙梦琳一个女孩子竟当上了我们初中班的班长。每天上课前,等各科老师一进门,她都会第一时间,声音悦耳地喊大家起立,同学们再一起喊老师好, 老师说同学们好, 她在喊坐下。

我们既是同学又是一个村的,两家离得不远,上学去放学回,都是一个方向。

那个擦肩而过的美丽女孩|我的家在东北(十四)

不说就拉倒

一天放学回家,我在前边走,她见道上左右无人,快步追上来,超过了我,在我眼前还边走边笑。我不知她在笑什么,但心怦怦地跳。

闻得到她身上散发出的那一缕少女的清香,也好似听得到她那销魂荡魄的柔语。她突然回头问我: 你看我长的漂亮吧?你心里怎么想的?现在没人看见,你说!你快说呀!快点说!

她洋溢着少女的纯情和青春的风采。那天,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双湖水般清澈的眸子,以及长长的、一闪一闪的睫毛。像是探询,像是关切,像是问候。

我闹了一个大红脸,太突然了没有一点思想准备。我语塞,性格中的腼腆,让我无言语对。朦胧中对她有好感,但真不好意思说出口。

男女恋爱之事,是不太懂得,有时想了也不敢说更不敢做。而且我深知家庭的贫困, 父母的艰辛, 他们沒有钱为我出彩礼,大哥的婚事已让父母焦头烂额, 为彩礼没有着落, 父母整天哀声叹气,更绝不会允许我,一个十五六岁男孩过早恋爱搞对象。

「我啥也没想啊!」我故作轻松回答她。她不死心,又说:「你究竟想沒想? 想就想了呗,这有啥话不能说,怎地?」我晃着脑袋说,没有,真的没想过。

她两颊连同白皙的脖颈,整个都羞红了,我的回答令她失望,有点难堪。

她歪着脖子,瞪着大眼皘,咬着嘴唇说:你不想啊!你不想我,你总瞅我干啥?你不说就拉倒 。

我不想丢面子,违心说,拉倒就拉倒,可以啊。她恨恨的说,拉倒可拉倒,以后你不行瞅我,我也不在看你。

她健美的身材,尤其是那一头乌亮的秀发回眸一甩,扭头快步小跑,走了, 那种迷人的风度, 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

我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怅然若失,我不是无心之人,家里的窘境让我却步。

从此我俩见了面,都面无表情,扬着脸,擦肩而过。她是有心的而我却是无意,老天知道,我和她仍然会偷偷地用眼睛的余光瞄着双方的一举一动。

那个擦肩而过的美丽女孩|我的家在东北(十四)

野 游

初中毕业,班级毕业仪式结束后,我和班级男同学约好上南山玩,同去呼兰河畔野游。那天大约有本村十来个同学,她悄悄问一会你们上那去玩, 我说白石砬。她问我可不可以带她,我也去, 我说不带女生。

同学们也都不乐意带着女生,农村孩子封建,上课男女生坐一张课桌上课,中间划一条橫线,不能越界,缺个铅笔橡皮,得女生主动说话借给男生,男生也不借。当时能念到初中的女孩子很少。

初中一个班二三十人,也就二三个女孩,多数女孩在小学五年级前就辍学务农了。有的十六七岁就结婚生子,被家长逼着去买卖婚姻换取彩礼,礼金用于给哥哥弟弟等男孩盖房子娶媳妇。

七月的小兴安岭西南蔍余脉, 山峦起伏,绿树成荫,白云朵朵,空气清新,习习的山风,使人心旷神怡。不时听到白石砬山崖上,王敢哥鸟儿和布谷鸟此起彼伏的叫声,一群野鸽子扑楞楞从山凹里树梢上飞过,几只黄雀绿头八哥鸟儿落在我身边花丛的小树枝上,有的甚至飞到我们脚下,蹦跳着欢唱。

白石砬山下是由东向西靜靜流淌的的呼兰河,一湾清澈的河水流到这里,突然遇到了西侧白色立陡的山崖,湍急的水流在岩石下猛的一个急转弯,打着旋儿转向南流,河里涌起一个接一个的旋窝,哗哗流到草原深处才拐弯向西奔腾而去。

我们站在高高的白石砬上,极目远眺, 绥化县城在白云飘渺下若隐若现,冒着白烟的火车, 在广阔无垠的大地上奔驰,呼兰河畔绿草如茵,一望无际的松嫩平原尽收眼底,大家豪情滿怀, 冲着呼兰河畔明媚的阳光绿野蓝天,齐声朗诵毛主席诗词: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有的朗诵随口编的小诗:呼兰河,母亲河。卫星大地红烂漫,呼兰河畔尽朝珲, 看今朝革命风雷击,忆往昔崢嵘岁月稠。 啊, 中国,是我们的中国!啊, 世界, 是我们的世界!敌人一天天乱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等等。

过一会儿,总会有一个人挥手,振臂高呼,同志们,冲啊!先跑下山,其他人随后蜂拥下到河畔沙滩,拿柳条子轰赶从河里爬上岸来晒太阳的十几只水貂,驱赶抽打岸边的甲魚,掀翻了几只王八盖子,那些上岸产卵的甲鱼翻身很快,跑的更快。大家眼瞅着水貂,甲鱼扑腾扑腾的跳到了河里。

大家正疯玩时,突然我看见她和另一名女生,从河边沙滩迎面走过来,越来越近,四目相对……大家面面相观,无言以对,谁也没想到她也来参加野游。

同学们没人和她说话,谁都不理她,她十分难堪,自觉无趣,非常难过,走也不是,不走又无人欢迎她,她眼里噙泪,快步从我身边擦肩走过,哭着跑上山坡回家去了。

有的同学说是我让她来的,讥笑我和她好上了,我百般抵赖,对天发誓绝无此事,那时我年龄小,不懂爱情,更不会体贴女孩。

我知道,同学们一定伤了她的心,我们不该彼此遇见了,让她尴尬,从根本上说同学们这样对待她是因为我俩的原因 ,我们擦肩而过,相识却没有相知,熟悉却无缘相爱。

我多年以后,仍时常想起和梦见呼兰河,想起呼兰河,就想起了她,那个擦肩而过的美丽女孩。

「行千山,涉万水,相思路上雾蒙胧。」若干年后回头望,都是

错。

那个擦肩而过的美丽女孩|我的家在东北(十四)

金色的学生时代一去不复返

高三快毕业时候,因文革取消了高考,为了毕业后能顺利在兵团军垦农场就业,我转学到了赵光兵团,就是大哥工作的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

我的同学,他们毕业后基本都回乡务农,和父辈一样世世代代在田野里劳动,过脸朝黑土背朝天的日子。

离开学校前夕,我恋恋不舍的在校园里转了一圈。每栋校舍,教室都进去看了一遍,又到坐了二年多的课桌椅子上静坐一会。别了,我的母校,再见了,我尊敬的老师,我朝夕相处的同学,金色的学生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走那天,老师和同学们都为我祝福,挥手告别时,我一回头看见她和几个女同学远远的站在人群外边向我腭首致意。我至今能清晰的记得那天的画面:她白白净净的脸庞,透明如雪的肌肤。双眉弯长,双眸闪烁。小小的鼻梁下有张小小的嘴,嘴唇薄薄的,嘴角微微上翘,带着点儿哀愁的笑意。

我挥挥手,没有说一声再见,道珍重。我后悔,那时不会表达爱意,竟为几句话不投机互相治气,见面不说话,好几年不来往。那段美妙朦胧的感情,还没有发芽,就被扼杀了。

后来我在兵团军垦农场参加了工作,她回乡务农。再后来,她被推荐选拔考上了绥化师范学校,毕业后回乡中学当了教师。

她几次到我舅舅和四姨家打听我,志华他来信了吗?他处对象了吗?他现在是否有女朋友等等,这些话都是多年后四姨和表哥郑兴周告诉我的。

舅舅和四姨都不看好她,都不同意我和她来往,根本不会为她给我传口信。

那时人的思维滞后,通讯也不发达,如果写封信,打个长途电话,或她直接买票上火车来兵团,什么亊能不解决呢!

1976年,我回老家探亲。四姨对我说:她不行,她想跟你处对象,你不处,不理她对了。这两年,她处了几个对象又都黄了。大家对她怎么上的师范学校有怀疑,怀疑她勾搭了乡上的领导,怀疑她作风不好,怎么学坏的不好说,你这次回来,可千万可别理她。

我嘴上没有辩驳,心里却一千次的否定,应该不是的,她怎么能这样, 她不应该如此。

她后来嫁个当兵的人,兰东县武警中队指导员。结婚后,她与经常到他家做家务打扫卫生的小通讯员,武警小战士关系暖眜,被指导员抓了个现行,弄的身败名裂,离了婚。

卿本佳人,奈何如此结局?世界上,那个少年不多情? 那个少女不怀春!如果当年她能找到倾心相爱的人,人生一定会改写,绝对不至如此。

红颜薄命,人生不如意十八九。

人生要有端正的生活态度,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无论处在顺境逆境,都要把握自已,不作践自己。我至今仍为她惋惜悲哀。

叹,人生能有几多愁,恰似呼兰河水向西流。

那个擦肩而过的美丽女孩|我的家在东北(十四)

秦家姐弟跳龙门

我挚友秦煥金,上学后改名秦煥军, 他父母和发小们仍然喚他秦煥金,他是我的下届同学。他脸庞白皙,眼眸乌黑深邃,不苟言笑,是个眼中有山河,胸中存沟壑的主。和那些脸朝黑土背朝天,世代务农家的孩子相比,他颇与众不同,显得更有文化气质。

他每天坚持写日记,把每天所见所闻,所做的事,都记录在笔记上。保尔柯察金的名言,雷锋日记上面写的有些话,古今英雄豪杰的至理名言他都能倒背如流。

他多次给我朗诵:「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雷锋)。」

在那火红的年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他把欧阳海,王杰,麦贤得,刘英俊许多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都端正的写在日记本上。

我向他学习过写日记,也写了几天日记,但感觉内容枯燥乏味记豆腐帐一样,没意思,认为生活在乡村平凡的世界里,没有价值的东西可记,就没坚持下去。

平日他看小人书,我画画。他研究过我画的钢笔漫画,试着临摹过小人书中的人物、景色、花卉,结果都没有我画的好。

我俩换读过许多书,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林海雪原》《人生》等等,我俩把身边周围能借到的书都看遍了。

孩提时曾有作家梦, 他曾模仿毛主席,郭沫若写诗,模仿魯讯巴金写作, 他提出比赛,和我比试谁写的好,但是由于文化底蕴低,幼稚小儿竟想唱和领袖名家名人的诗作,结果根本写不出作家名人诗人的豪情和气魄,只得做罢。

他有理想和抱负,胸怀大志, 多次说不甘心将来回乡当农民,发誓一定跳出农门,到更广阔的天地,大风大浪里去遨游。

他和我谈理想,谈人生,甚至认为自已生不逢时,惋惜自己为什么没出生在枪林弹雨的革命战争年代!

农村小孩交朋友,只是相约在一起下五道,打扑克,打冰嘎;到呼兰河洗澡,抓蛤蟆;为了骑老牛,和牧童去放牧,上山打鸟、拿梯子掏房檐家雀窝、打山梨;下水泡子里摸魚,采菱角,捡野鸭蛋等活动。

秦煥金不太参与这些事,他的业余时间除了看书,就是帮家里干活。

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赠给我一本橫格本,口袋大小的笔记本或天坛牌铅笔等一些小礼物。本上会有赠言,写上「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人生道路坎坷不能一帆风顺,我们要乘风破浪,像海雁,在大风大浪中翱翔」等励志的鼓励话。

我也学着用等价值的大算草本,横格本,端端正正用红蓝铅笔写上「书到用时方恨少,船到江心补漏迟, 人生向雄鹰展翅,志在千里,永往直前」等名言警句回赠他。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俩相互之间惺惺相惜,彼此很合得来。

我俩一起上学,放学后一起采野菜喂家里养的猪,一起去南山采蘑茹打柴。

那个擦肩而过的美丽女孩|我的家在东北(十四)

偷 瓜

他很有胆量,领我猫腰钻玉米地到瓜地去当吃瓜群众,就是偷瓜。他爹秦国荣和另一个老头看瓜,秦国荣站在瓜地那一边老远地头上骂他,小焕金不要脸,瓜地还沒开园,你就领同学来偷瓜!

他面不改色心不跳,一点都不在乎,一本正经地回敬他爹:吃瓜不算偷,青瓜裂枣,谁见着谁咬!

我羞的脸通红,赶紧小声说:走吧,走吧,我都不好意思了。他大声干脆地说,没事!我摘你吃,并笑着咬一口瓜,边吃边招手喊他爹:爹, 农民老爹秦同志,你种的这瓜真甜, 不吃白不吃,白吃谁不吃,哈哈, 真好吃, 真好吃。

气的他爹在瓜窝棚前地上暴跳如雷,跺脚骂娘,就差沒骂他祖宗了。

父亲是不允许我去掰青苞米偷甜瓜的。每年瓜秋了,屯里的孩子们都相约去瓜地头,偷吃甜瓜。瓜农会像征性呵叱吆喊二声,一人摘一个小瓜都走吧!

乡里乡亲,左邻右舍,论起来都是屯亲家的孩子,睜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有时瓜农高兴,还会亲自下地摘一筐主根小瓜。最先开花,最先结果早熟的小瓜,给孩子们吃。

瓜地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谁去田头都可以吃瓜,尝个鲜,但是不能随便带走。瓜得一茬一茬统一采摘,按户按人均分。秋后分红时从工分中扣钱,也有效益好的生产队,秋后统一销帐,一分钱不要了,变成社员的福利待遇。

我小时候腼腆,从不去瓜地打扰。我们家哥几个被父母管的甚严,不许我们动生产队的一草一木。屯里瓜农经常对社员们说:人家王队长的孩子从来不来瓜地偷瓜吃。

瓜农一般一年换一个,他们每年都让别人给我捎话:告诉王二安子放学后来一趟,我找他有点事。这样,我一年瓜秋也就去一回,他就会精挑细选,宝贝似的给我摘2个又大又甜的瓜。

每次他们都说:这瓜地就你不来呀!有时还会指给我看:这个是瓜王,我特意给你留的,二安子吃吧,家家孩子都来吃,又不是你一个来吃瓜, 别不好意思,香瓜裂枣,谁见着谁咬! 你大哥大姐我让他们来吃瓜,他们都不来,你能来大姨父很高兴!农村都是屯亲,见面称呼的都很亲。

我回家后都会和父亲说,父亲毎次都说,中,再别去了。

那个擦肩而过的美丽女孩|我的家在东北(十四)

烤青苞米

我俩在呼兰河草甸上打柴,秦焕金还顺道偷掰几穗生产队青苞米,抱在怀里用衣服挡着走路下山。中午在山下河套打间吃饭,就着家里带的咸黄瓜蒜茄子吃烤青苞米,渴了就喝呼兰河里清水。

他烤青苞米有高招,苞米不扒皮,直接放在沙滩扒好的坑里。苞米上边再放上一蔟地头掰来的麻籽,麻籽含油量高,秋后果实能炸麻油,用青麻籽烤玉米很香, 然后在麻籽上埋一层黄沙,黄沙上放干枯的柴草,干巴柳树根,枯树枝。用火柴点着,拢篝火一样,不一会在灰烬里扒出苞米。苞米扒下外皮,里面的玉米穗被烤的焦黄,外焦里嫩,焦香四溢,真个好吃。

那个擦肩而过的美丽女孩|我的家在东北(十四)

打 柴

秦焕金做事思考一般都是先看后做,细致周到。农村的地头地角都有不成片荒草地,有的地头还有埋了死人的坟头。坟头和梯田埂上都长半人或一人高的蒿子野草,到秋天家家用这些茅草烧火做饭,它们是上好的柴火燃料。

我俩结伴去打柴,到草地那我伸镰刀就割。秦焕金都会拦住我说,别介,咱俩先走一圈,看看长势。我俩一走,才发现蒿子野草,有高有低,有疏有密。

他指点我说:高低疏密分开割,平分一家一半,这样,我俩打的柴都对等,好的坏的均摊,谁的不多,谁也不少,一家一马车,或两家一车对半分,公平合理。相比较,我头脑简单,没有他的韬略心计。

那个擦肩而过的美丽女孩|我的家在东北(十四)

姐弟都能上中专

秦焕金她姐秦艳芳,高中毕业,就在乡小学当了民办教师。二年后,她被乡党委选拔保送到绥化师范上学,毕业后分配在乡中学当教师。几年后又调到县教育局任科员,后提拔为人事股长。

我上大学的第二年,秦焕金给我来信,告诉我他已被公社党委保送到黑龙江省拉林水利工程学校上中专。二年后毕业,他被分配到绥棱县四方台镇,在绥化地区拉林河四方台水文站工作。拉林河水文站只有他一个人顶班,他即当站长又当工人,重要的是娶了卫星公社老家本屯的村花张梦兰,没要一分钱彩礼。

后来,他把父母和全家人带出农村,户口落在绥棱县四方台镇,全家吃上了商品供应粮变为城镇户口。九十年代他调到绥化市水利局工作。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秦家姐弟都能上中专,毕业就是国家干部,掙级别工资,吃商品粮,那年月,国家包分配,不愁安排工作,不愁找对象,山沟里飞出了金凤凰,就像现在的孩子考上211和985大学,叫人羡慕。

农村孩子凭自已努力,一家二个孩子双双跳出农门,令人刮目相看,举大姆手指佩服,姐弟俩受到了舅舅和村民的啧啧称赞。

白驹过隙,日月如梭。转眼之间,曲指一算,分别40多年了。90年代因为各自工作太忙,失去联系,不知他后来发展到何程度。

孩提时的知心好友,祝贺你实现了小时候的理想和愿望,祝你家庭幸福,事业有成!

秦煥金,我的老同学,你一切都好吗?

「末完待续」

2017-12月于海南三亚

那个擦肩而过的美丽女孩|我的家在东北(十四)

那个擦肩而过的美丽女孩|我的家在东北(十四)

往期精选(点击标题可直接阅读)

  • 舅舅给的那个烧饼,我印象极其深刻 | 我的家在东北(十三)
  • 汪支书的人生哲学 | 我的家在东北(十二)
  • 呼兰河畔小山村 | 我的家在东北(十一)
  • 那年月,东北是山东人最好的出路和选择 | 我的家在东北(十)
  • 嫩江组诗 紫薇花 | 有奖征文N0.01
  • 钟灵毓秀大王庄 | 我的家在东北 (九)
  • 那山那水山里人 | 我的家在东北(八)
  • 那山那水那片大森林 | 我的家在东北(七)
  • 那山那水山里人 | 我的家在东北(六)
  • 我的大哥大姐 | 我的家在东北(五)
  • 我的父亲 | 我的家在东北(四)
  • 我的父亲 | 我的家在东北(三)
  • 我的父亲 | 我的家在东北(二)
  • 我的父亲 | 我的家在东北(一)

-END-

那个擦肩而过的美丽女孩|我的家在东北(十四)

王志华 ,笔名远近,齐齐哈尔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知青,中国一重教师,富拉尔基公安分局民警、副所长、指导员、分局政治处宣传干事、教导员。1977年毕业于哈尔滨电机学校政文专业。在《齐齐哈尔日报》《鹤城晚报》《齐齐哈尔公安报》《原创文学》《海南文苑》等报刊发表过多篇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