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只逛而不買?我們從大數據商圈分析到了其中的原因

以前,商場坐落在市中心的繁華地段,就引進高檔輕奢品牌;在寫字樓林立的商務區,就定位快時尚;在高檔小區附近,就引入精品超市。放眼全國,商場定位嚴重雷同,品類品牌也千篇一律,對消費者的吸引力越來越小,不少商場有客流無消費,艱難度日。

消費者只逛而不買?我們從大數據商圈分析到了其中的原因

傳統零售的疑問:好地段、好品牌,為什麼消費者不買單呢?

根源是“場”與“人”關係的逆轉。傳統商場側重對“場”的運營,選地段、拼裝修,尤其在招商層面有著豐富的經驗。而今天,消費者成為商業的核心,他們沉浸在各種商業業態中,有充足的選擇餘地,不再侷限地段位置的空間限制。毫不誇張的說,由於線下數據的缺失,傳統零售90%都沒有“人”的運營,在一片零售紅海中,找不準定位,看不清方向。

新零售首先要實現消費者全流程在線,包括外在行為的追蹤和內在心理的洞察。比如通過全域數據、算法、技術的疊加,【友盟+】的消費者群體畫像已經清晰到消費行為、上網偏好、地理畫像、行業畫像等上百個維度。

零售商場MALL們能夠基於對商圈人群的理解,一方面在“場”的層次中提升招商效率;另一方面構建對“人”的認知,完成商場精準定位,包括品類組合、品牌組合策略。這些對品牌商同樣適用。

一、商場層,由“人”定位“場”,提升效率

  • 由商圈客流特徵,優化業態屬性

消費者只逛而不買?我們從大數據商圈分析到了其中的原因

根據人群的屬性描繪業態輪廓。比如女性客群佔65%,年齡集中在25-29歲、30-34歲,公司職員佔60%以上;有車、已婚已育;我們可以粗略的定位“女性白領商場”;如果年齡集中在55-59、60歲以上,職業以自由職業者為主,有房,對摺扣敏感,購物頻繁等,以社區服務商場。這是最初級的描繪。

【友盟+】Oplus數據:年齡分佈、性別佔比、職業分佈、消費能力、客流曲線;

  • 由品牌+品類偏好,細化品類組合

消費者只逛而不買?我們從大數據商圈分析到了其中的原因

全域數據畫像為零售商提供了清晰的數據參考,能夠洞察到更細微的消費者需求。比如,群體中40%的消費者關注化妝品,且消費能力高,對某2-3個品牌的關注最高,偏愛面膜、口紅/唇膏、面部精華;再由人生階段已婚已育佔62%,且地理畫像顯示47%的人群聚集在周邊5公里範圍內,近期也關注母嬰、玩具類用品。零售商場就可以將“女性白領商場”再清晰到增加化妝品、母嬰類品類,由關注品牌再驗證消費能力,做放大引進相似品牌。同時可增加女性盥洗室、母嬰室的數量,在停車場增加關愛女性停車的指引員,增加品牌好感度。

【友盟+】Oplus數據:消費能力、人生階段、PC/APP上網偏好、品類/品牌偏好、地理畫像;

  • 由熱力動線,優化品類區域位置

消費者只逛而不買?我們從大數據商圈分析到了其中的原因

除了人群畫像,商場內的人流軌跡、動線分佈也有大作用。一是清晰獲得區域和品牌的受歡迎程度,複製經驗,比如貨品組合、櫥窗展示,也可在沿線建立更多的亮點區域;二是及時優化人流量小的區域,調控品類品牌、增加創意設計、設置休息區等,平衡場內熱度。比如,某運動服裝品牌,每月都有主打商品,如泳裝季、滑雪季、春遊季,可以將主題設計在人流動線密集的區域,並驗證對相應貨架的人流拉動作用。

【友盟+】Oplus數據:動線圖、熱力圖;

二、門店層,由“人”定位“貨”,提升銷售額

由人群特徵,分析潮流趨勢,精選SKU

消費者只逛而不買?我們從大數據商圈分析到了其中的原因

對於單個品牌來說,能夠基於人群特徵分析,獲取產品設計的靈感。比如,某手錶專櫃每季度會有30+SKU新品,主推新品會基於設計師對潮流的預測,但是並不一定符合具體商圈的偏好。為了讓消費者“說出”喜好,專櫃將原有的智能電子購物屏,利用AR遊戲吸引消費者互動,再將人群數據與線上的消費者行為打通,獲得客流的人群特徵。

比如模玩動漫、度假旅行的受眾偏多,那麼就增加這些品類的SKU;如果美容護膚、流行配飾的佔主導,就增加女性時尚色彩的SKU。還可以通過銷售數據、互動數據再驗證和優化畫像模型。

【友盟+】Oplus數據:PC/APP上網偏好、品類/品牌偏好。

“傳統”線下商業存在一百多年,在供應鏈、選址、運營等方面都有珍貴的經驗。我們希望利用全域數據升級好的經驗,並形成大數據算法模型,幫助品牌實現與消費者的實時個性化互動,促進品牌的持續增長、增值、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