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不好,原来是丙肝病毒在偷袭

肝不好,原来是丙肝病毒在偷袭

老杨生病了,平时自认身体不错的他,从来不去医院。可是,他这回一生病就是大病——吐血了,原因是因为过节在家吃得多、吃得杂,尤其是吃了一顿爆炒鸡肉后自觉胃里一直不适,结果晚间临睡前解的大便是柏油样的,他也没有在意。到后半夜感觉恶心、口中有血腥味,紧接着就吐了咖啡色样物混杂食物,然后恶心不止,随即吐了大口鲜红色的血,家人在一旁都吓呆了。老杨不停地吐,吐了大约有大半盆的血,终觉吐干净了,自觉极度乏力、头晕、心慌、出汗,迷迷糊糊中被120救护车紧急送到了附近的医院。

经过三天紧张的抢救,最终老杨的命是挽回了,但医生最后的诊断给了老杨一个沉重的打击: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老杨以前从未体检过,从来不知道自己患有慢性丙型肝炎。在医生的追问下,老杨想起来自己年幼的时候(大约是1988年),因为手术输过血浆,医生高度怀疑老杨可能就是那次输血浆感染的丙型肝炎。

好在尽管老杨的病已经到了肝硬化失代偿期的阶段,但现在有直接抗病毒的小分子化合物(DAA)。在医生的建议下老杨家人购买了索非布韦加达卡他韦两种药物给老杨服用。联合服药1个月时复查丙肝病毒(HCV-RNA)已经检测不到了,后续治疗过程中复查一直阴性。总共治疗了半年时间。现在停药已经大半年了,复查血液中的病毒一直阴性,肝功能正常,胃镜检查食管胃底曲张的静脉表面没有糜烂和红色征,病情一直稳定。

当然,自从上次生病以后,饮食方面老杨一直很小心,一直吃性质温和细软的易消化的食物,并且细嚼慢咽,不食粗糙、辛辣刺激性食物,平时也注意观察自己的大便颜色是否变黑。

为什么老杨自小就感染了丙型肝炎却一直未能发现呢?这是由丙型肝炎的特点所决定的。

那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丙型肝炎有什么特点呢?

丙型肝炎的特点

1、传染源是患者和无症状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2、传播途径主要是经过血液、体液传播:如输血、静脉药瘾吸毒、性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等;

3、人群普遍易感。

4、慢性化率高,感染HCV后,约有70%的患者会慢性化,其中10-20%的患者会发展为肝硬化;

5、起病隐匿,临床上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不容易引起患者的重视;6、早期大部分患者肝功能正常或仅轻度异常;

7、检出率低,常规体检不查丙肝抗体。

哪些人群建议做丙型肝炎筛查

1、曾经输过血或血制品(血浆、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的患者,尤其是1992年以前;2、经常性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

3、静脉药瘾吸毒的人群;

4、在感染控制条件较差的场所内接受过纹身、身体穿刺或接受过医源性或口腔开放性治疗的个体;

5、HCV感染母亲所生的儿童;

6、HIV感染者;

7、HCV感染者的配偶;

8、男同性恋者、性工作者。

(肝胆相照-肝胆病在线公共服务平台www.igandan.com)

更多肝胆资讯,免费咨询医生,请关注“肝胆相照公益行动”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