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孩子更好的成長,我們的教育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國內的教育事業也在飛速進步。在有關部門的積極推動下,九年義務教育得以全國範圍實施,為了讓民眾接受更優質的教育,多項利於教育的舉措相繼出臺。而重視教育的成果也是喜人的,民眾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現在即使在農村家庭,也會格外注重孩子的教育問題。

國內的教育行業,之所以出現種種良好的轉變,除了官方的積極推動之外,還與民眾教育觀念的轉變有很大關係。隨著民眾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家長願意花費更多用於子女教育,而子女教育問題成為很多家庭的頭等大事。

為了孩子更好的成長,我們的教育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為人父母,都希望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家長讓孩子從小就上各種課外班,學習文化知識同時還涉獵才藝技能。這種做法很難片面的下定論,對孩子成長是利還是弊,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

雖然孩子課外時間被補習班佔據,但學習的主要場景無疑還是學校,學校學習才是孩子教育的重點。而孩子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與國內的教育大環境還有較大關係。國內教育事業的確在蓬勃發展,但現階段來看,我們的教育還存在不少侷限性。

為了孩子更好的成長,我們的教育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首先,國內教育發展並不平衡,這種不平衡表現在多個方面。教育資源地區分佈不均衡,這一點已經被多次討論過。除此之外,教育內容設置上也不合理,文化類課程佔據大部分時間,而體育藝術類課程往往被忽視。最後,教育的本質除了傳授知識外,培養學生品德更為重要,而育人這一點並未受到重視。

其次,追求分數文憑風氣盛行,喧賓奪主混淆了教育的本質。在學生學校學習過程中,分數好像成為最重要的事,學習更多的是為考試而服務,卻並不是讓學生積累知識。另一方面,當從學校畢業之後,文憑又成為衡量人能力的重要標準。分數、文憑終究只是外物,學生學到什麼、會做什麼其實更為重要。

最後,知識與實際應用脫節,學到知識大部分無法實際應用。學生在學校要學習多個科目的知識,而這些對學生而言至關重要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價值並不大。學生所學的東西,可能既不喜歡也不擅長,離開學校就會還給老師。最極端的情況就是,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得很好,但實際動手能力為零。

為了孩子更好的成長,我們的教育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幸運的是,我們教育雖然不完美,但卻在不斷髮展進步。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我們的教育也需要不斷改進。而最終目的就是,讓祖國的花朵能夠茁壯成長,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樣在孩子長大成人成才之後,才能反過來為祖國的發展做出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