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鲁迅被“请出”高中语文课本?不仅仅因为晦涩难懂!

在学生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语文有三怕:文言文,写作文,周树人”。 提起那些印象深刻的语文课文,许多人会不由自主的想起鲁迅的文章,因为他们认为鲁迅的文章晦涩难懂,对他的文章在教科书中出现有很多意见。

为何鲁迅被“请出”高中语文课本?不仅仅因为晦涩难懂!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近年来,关于教科书中删减鲁迅文章的消息一直持续不断。但其实鲁迅的文章还有很多保留在教材中,例如2017年秋全国中小学统一使用的“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还保留如下鲁迅的文章。包括: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七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七年级下册)、《藤野先生》(八年级上册)、《社戏》(八年级下册)、《故乡》(九年级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九年级上册)、《孔乙己》(九年级下册)

那么为什么一直会有要把鲁迅的文章“开除”出语文教科书的传闻呢?

首先便是他的文章晦涩难懂。

虽然鲁迅的大部分文章都是用白话写成的,但是早期的白话文在当时还不成熟,许多字词的含义还需要通过注释才能有所理解。 再加上鲁迅先生思想深刻、他的文章经常借反讽和隐喻表达深刻的社会含义,没有一定的内涵和阅历是很难理解的。

为何鲁迅被“请出”高中语文课本?不仅仅因为晦涩难懂!

其次,他的文章内容敏感。

鲁迅的文章发人深省,他善于利用象征手法表现黑暗的社会和揭露人性的丑恶,而这些对于思想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可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为何鲁迅被“请出”高中语文课本?不仅仅因为晦涩难懂!

第三是不适用于当今社会。

鲁迅虽然代表了当时最极端的思想,但是许多思想已经不适应今天的社会了。

虽然鲁迅的文章被逐渐地请出语文课本,但他的文学地位和他作品的文学价值都是不能否认的。每个人每个阶段都应该读点鲁迅,你会发现你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读他的同一篇文章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阅读到文末,您有什么想法呢,请在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