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對下屬說100遍也不管用

有一位老闆跟我抱怨說:“我天天跟員工講道理,每一次開會都講,但卻沒有用。不該出的錯天天出,不該走的人天天走。員工要離職,我跟人事部下命令,每天下午做半個小時的思想工作。但鬱悶的是員工還是繼續離職,第二天走得更多。”

為什麼,對下屬說100遍也不管用

管理者做了很多說服教育的工作,但結果卻收效甚微,原因是他們不知道管人要管心。我們從佛家的“受、想、行、識”角度,談一談人心怎麼管。“受、想、行、識”不是並列關係,它們之間是層級關係。

“受”是最直接的一個層面,我們覺得疼,覺得好受,覺得難受,都是最直接的感受。“受”由什麼支配呢?受由想法支配,你想著它好受,它就會好受;你想著它難受,它就會難受。如果你是個修行人,你會相信我這句話:你難受的時候是你的想法在起作用,別以為自己的感受那麼真實。其實只要你的想法改變,你的受就會改變,難受就會改變。

我是一個正在修行的人。我禪坐的時候,剛坐在石頭上不久,往往會覺得難受,但後來我由著它難受,坐著坐著就不難受了。為什麼?因為我的那個“想”停下來了,停下來後,難受的感覺就會消失。這是我真實的體會。所以,感受由想法支配。

為什麼,對下屬說100遍也不管用

想法由什麼支配呢?想法由習性支配。你為什麼會這樣想?他為什麼會那樣想?這背後都是習慣在起作用。就像裁縫師傅見到一個人,馬上會評價這個人的衣服怎樣,理髮師卻會在意這個人的髮型,鞋匠肯定關注這個人的鞋。他們的注意力和念頭都會與各自的生活習性密切相關。人的行為習性、行為習慣主宰了人的思想,進而控制了人的感受。這就是“受、想、行”的三個層級。

“行”又由什麼支配呢?由“識”所支配。“識”又是什麼呢?佛家的說法叫“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個梵語,中文沒有相應的詞,類似潛意識、經驗、常識等。因此,感受由想法支配,想法由習性支配,習性由我們過往積累的很多潛在的東西支配。

管理者往往希望從想法上改變下屬、改變員工,這是通常的做法。但是,如果我們從人的想法、感受上去改,往往只會涉及表面,很容易退回去。

比如,昨天一個人想戒菸,他就說煙不是個好東西(改想法)。到了明天他戒不掉,不想戒了,他又會說:“×××抽菸不照樣活了很久。”(改想法很容易退回去)

如果改一個人的感受,今天給他錢,他高興(改感受);明天不給他錢,他就不高興了(改感受也很容易退回去)。一會兒高興,一會兒不高興,很難長期改變這個人。

如果從“阿賴耶識”這個所謂的潛意識入手來改(改經驗常識),我們需要很長時間,甚至要幾十年的工夫。

那麼,我們從哪裡改最好呢?從習慣開始。思想的背後是習慣,改人的習慣是時間不長,但卻是實用、有效的方式。

那麼改人的習慣、習性,重點在於什麼呢?習慣的改變一定要靠反反覆覆。習慣不是一次就形成的,改人的習慣就不可能一次改成功,除非遇到什麼大災大難讓他恍然大悟。

所以,改習慣要靠反反覆覆地改,持之以恆地改。

為什麼,對下屬說100遍也不管用

怎樣做到反反覆覆、持之以恆呢?要靠我們自己的修行。自己沒有壞習慣,才能改別人的壞習慣;自己有好習慣,才能培養別人的好習慣。

自己不講衛生,但卻讓別人講衛生,別人打掃兩三次就不想做了,自己也會懶得說,因為自己能接受,自己本來就是這樣。所以,如果企業的老闆、主管或高層自己做得不好,做得不夠,還動不動要改變別人,那是沒用的。做管理最大的挑戰就是和自己的習性鬥爭。

管理的好壞不在於你的知識夠不夠多,而在於你的修行怎樣。你的修行夠,你周圍的人就好辦;你的修行不夠,你周圍的人就難辦。老子說:“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意思是,道很簡單,但有“德”的人太少,所以知“道”也沒用,也不會去做。真正的“道”是要人身體力行,身體力行是和人的習性相反的。反習性,又要身體力行,這就讓人難受,讓人止於知,莫能行。

管理的根本在於改習性,而習性的改造又在於自身的修行。所以,歸根結底,管理是一個苦差事。我帶這個諮詢團隊就是想做一個管理的修行者,而不是管理的知識分子。

管理與知識無關,管理跟修行有關。

看更多免費圖書,請下載博瑞森圖書APP。更多精彩,盡在此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