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香港从来不用担心个税起征点?

今天一早,栗子就被一条新闻刷屏了:

“时隔7年中国(内地)将再次

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为什么在香港从来不用担心个税起征点?

这是个税法自1980年出台以来第七次大修,也将迎来一次根本性变革:

  • 个税起征点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
  • 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劳动性所得首次实行综合征税;
  • 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

其中最引起大家关注的还是第一点,个税起征点终于要上调啦!就有媒体举例指出,对于收入较低地区和人员的边际影响会更大,对于高收入群体而言并不是很敏感。

为什么在香港从来不用担心个税起征点?

图源自新京报

不同于内地的是,对于个人缴税这一项,香港的税制则更加的“贴心”——不仅税负低,而且税种少。

即使如此,香港政府几乎每年的财政收入都有大把的盈余,需要为纳税人以减税或者是“派钱”的形式来「还富于民」

01香港的税种较少

香港是一个税基窄、税种少、税法简单的自由贸易通商港口。但为了更好地在香港开源节流,熟悉香港的税务自然也是必要的。

香港税制属于分类税制,以所得税为主,辅之征收行为税和财产税等,所得税主要有直接税和间接税两大类。

为什么在香港从来不用担心个税起征点?

栗子在这里主要解释一下,与我们留港工作的小伙伴较为相关的一种直接税:

薪俸税,是你为在香港工作时所赚取的收入要交的税款,类似内地的个人所得税。

02缴税形式不同

在内地,工资里税的部分一般以月为单位,由公司代扣(发放的是税后工资);

而在香港的收入则需要以年为单位,由大家主动报税(4月到次年4月课税年度中,年收入超过免税额部分则按比例交税)。

留港工作的同学一般享有的是HK$13.2W的免税额,扣除之后会按一个累进的税阶征税,来交纳2% -14%的薪俸税。

下图是今年

5W税阶的征税表,直接带入年收入即可算出每年需要交多少税↓

为什么在香港从来不用担心个税起征点?

举例来说,假设在内地和香港,扣除五险一金/强积金后,月收入都为人民币10k:

  • 在内地一年要缴纳5125元人民币的税
  • 香港一年需缴税 530.73港币,如有课税减免75%,则仅需132.68港币/年!
为什么在香港从来不用担心个税起征点?

03丰厚的免税政策

香港政府还会为同时缴交利得税和物业税的人提供一项名为「个人入息课税」的税项宽减政策;但如果你只用交薪俸税,就不会享有啦。

另外,每年香港政府都会有一定的“课税年度利得税、薪俸税及个人入息课税的税款宽减”:

目前已经连续8年一次性宽减课税年度75%的利得税、薪俸税及个人入息课税(有HK$2W的上限),而每年都有近两百万纳税人因此受惠。

为什么在香港从来不用担心个税起征点?

假设你每年需要交$1000的税,那么在“税款宽减”的制度下,一年只需要交HK$250的税,平均每个月才20块啊!

总结来说,香港的税种少,缴税形式是以年为单位自主申报,而且政府还有丰厚的免税政策。

所以在香港,“个税起征点”是问题吗?不存在!反而是政府年年追在身后要给你发多少钱才是问题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