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匠人系列 ②|章一峰:找寻失落的中国香文化

一针,一线,一笔,一刀……他们用双手编织生活,雕刻时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带走了他们的年华,却带不走他们的初心。他们是一介工匠,是文化使者,也是天府匠人。

天府匠人系列 ②|章一峰:找寻失落的中国香文化

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拥有源远流长的酒文化、茶文化,但还有一种同样历史悠久的文化,在今天却已近乎失传,很多时候我们甚至只能在浴室或卫生间里见到它的身影。

这就是我们人人都见过,却不曾仔细了解过的香道文化。

天府匠人系列 ②|章一峰:找寻失落的中国香文化

传承三千年的香文化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笔下的“瑞脑”就是一种名为“龙脑香”的香料,苏轼也有诗作《和黄鲁直烧香》:“一炷烟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闲。”可见香与中国文人关系之密切。

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人已经开始运用香料,而且使用方式多样,有熏烧、佩戴、煮汤、熬膏、入酒等。

汉代以后,东南亚、南亚及欧洲各国的香料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聪明的古人将这些来自异国的香料与中国本土香料按照一定方法调和,制造出“合香”。到了宋代,随着经济的发展,香已经走出宫廷贵族的圈子,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这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清末。

遗憾的是,晚清因为战乱及西方文化的冲击,延续了上千年的香文化几近断绝。香作为一种“奢侈品”,逐渐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了,只是作为祭祀仪式还保留在庙宇之中。

好在,总有人未曾放弃古老的制香艺术,一直在寻找最传统的中国香文化,他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香道工匠”章一峰。

童年的那场大病

20世纪60年代,章一峰出生在浙江金华一个普通家庭。其父是铁路列车的乘务员,学过中医的他总是会随身背一个装满药材的包,列车上的乘客有需要时,他都能给予帮助。但是,帮助过很多乘客的父亲,却对自己儿子的病束手无策。

章一峰5岁时,生了一场大病,呼吸困难,高烧不退,这不仅难倒了学医的父亲,辗转各大医院后,医生们也无能为力。最终,绝望的父亲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找来一位认识的老中医。老中医诊断过后,将几味中药磨成粉末,用火点燃,为章一峰进行了一次香薰治疗。第二天,经过一次腹泻,章一峰的高烧慢慢退去,身体也逐渐好转起来。

其实,中国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到香可以治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香附子,煎汤浴风疹,可治风寒风湿”“乳香、安息香、樟木并烧烟薰之,可治卒厥”“沉香、蜜香、檀香、降真香、苏合香、安息香、樟脑、皂荚等并烧之可辟瘟疫”等内容。不过,彼时的章一峰并未想到,这次大病痊愈的经历,竟会改变他一生的命运。

记忆深处的香味

童年总是无忧无虑的年代,身边有那么多新鲜有趣的故事,很快,熏香的记忆便在章一峰的脑海里淡去。

长大后,章一峰找到一份民航售票处的工作,不需要出去跑业务,主要就是在窗口帮人出票,算是一份轻松活。原以为生活就这么安稳地过下去,直到1996年的那次藏区之行。

当时,章一峰和朋友前往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白玉县游玩。走进一座寺庙时,他突然闻到一股似曾相识的味道,但是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来在哪里闻到过。回家后,章一峰和父亲聊起这件事,父亲说起他小时候的经历,章一峰才惊觉,原来童年的那抹香气一直埋藏在记忆深处,从未散去。

出于好奇,章一峰想找到当年为自己治病的老中医学习这门手艺。经过多方打听,他得知老人家已经离开浙江,回到四川老家。又费了一番功夫,章一峰找到老者电话,通话时才发现,90多岁的老人已经无法正常交流,更别提传授手艺了。

好消息是,老中医的家人告诉了章一峰一条线索:在西藏的寺庙或许还能学到这门手艺。这是章一峰第一次听到藏香这个词,也是从那时候起,他开始对藏香痴迷,发自内心地想要学习它。

历经磨难终得香道

在征得父亲的同意后,章一峰毅然辞去安稳的工作,只身入藏,开启了自己的“求学”之旅。蓝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原,幽静空灵的雪域,那些都只能是歌声里的高原。真正的高原生活,艰苦而枯燥,章一峰后来回忆说,入藏的经历颇有点玄奘西行取经的感觉。几年时间,他翻过无数草原,走进无数寺庙,确实在很多寺庙都找到了藏香。他和僧人们一起吃斋念经,做早晚课,他的虔诚感动了寺院高僧,大家都愿意将配方分享给他。

有些配方看似简单,但要想做好,必须找到最好的药材。藏香里很多中药都生长在高原,章一峰只能自己攀上海拔几千米的高山,根据配方,一点点地寻找药材。对从小生长的平原的汉人来说,在高原走路有时都很困难,何况还要进行这么激烈的活动。有一次,为了采一味草药,章一峰从海拔5000米处向7000米的雪峰攀爬,身体濒临极限,头脑一片空白,到最后都不记得自己是怎么下山的。

就这样,历经千难万险,章一峰总算是学会了制香的流程,但他仍不满足,觉得自己学的都是皮毛,根基不深。于是,他结合小时候治病的经历,决定从中医基础开始研究制香的原理。他翻阅了大量中医典籍,特别是《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在学习中医理论的同时,他也使用熏香帮助别人调理身体。通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他慢慢总结出一套系统知识。

如今,章一峰坚持传统的古法制香,每做一批香都耗时耗力,至少需要3个月的时间。他曾对媒体说:“虽然目前香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是很小众的需求,但香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作为制香人,我们要对自己的每一件香制品严格要求,因为这里面既有传统文化精神和人文价值所在,还兼具有实用性与欣赏性,所以在制香技艺上更需要我们精益求精。”

(本文摘自《读者报》2018年4月12日第14版。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订阅《读者报》。)

天府匠人系列 ②|章一峰:找寻失落的中国香文化

这就是《读者报》

知过去 长知识 有谈资 摆故事

天府匠人系列 ②|章一峰:找寻失落的中国香文化

天府匠人系列 ②|章一峰:找寻失落的中国香文化

天府匠人系列 ②|章一峰:找寻失落的中国香文化

天府匠人系列 ②|章一峰:找寻失落的中国香文化

《读者报》订阅方式

1. 拔打11185或到当地邮政所订阅

2. 关注“读者报官方微信”,进入微店下单订报

3.淘宝店铺:

https://shop269196912.taobao.com

4.微店订阅地址:https://weidian.com/?userid=357720529&wfr=wx_profile_wxh5&share_relation=fe55d9279dc1de63_791158084_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