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教授說:人類太相信科學是人類的悲哀。你怎麼看,這句話有道理嗎?

134890清茶小弟


人類太相信科學人是人類的悲哀。

科學是真理嗎?科學不是真理!技術是科學嗎?技術不是科學!科學是什麼?科學是人認為的宇宙規律。關鍵在於是人認為的規律,而不一定是真正的宇宙規律。在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之前,人們認為牛頓的理論體系是宇宙的規律。但是被愛因斯坦推翻了!有人還狡說不是推翻了,不是推翻了那為什麼計算公式不一樣了,原理也不一樣了呢?還有現在的量子力學,什麼波函數,什麼疊加態。整的玄乎其玄,就一句微觀世界不能用宏觀來對應。其實,沒人能說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

那發展到現在的科學理論是不是宇宙真正的規律呢?真正的宇宙規律應該是沒有矛盾的吧?那咱就說一說相對論和事實上的矛盾!相對論一個重要的的假設就是光速不變原理。有人可能說這不是假設,是實驗的事實。說這樣話的人根本不知道這個實驗是怎麼回事!光速不變是對邁克爾遜實驗結果的解釋方式之一,而不是隻有用光速不變才能解釋的!邁克爾遜實驗是沒觀測到光和以太的相對運動。對這一結果當時分析認為:要麼以太完全被地球所帶動;要麼光速不變。愛因斯坦認為沒有以太,真空中什麼也沒有,光就能在完全空的真空裡傳播,這才得出來光速不變的。

但是,隨著科學的發展,在科學上已經知道了真空不是空的:真空是不停波動的能量海。沒有完全是空的真空,就是說愛因斯坦對真空的認識是錯誤的!光速不變的原理不成立了。邁克爾遜實驗結果只能用能量海和地球同步運動解釋。當時,邁克爾遜是用光做的實驗,要是用聲音做實驗(當然,不可能用聲音做實驗了,這裡只是比喻),在不知道有空氣存在的情況下,也能得出聲速不變的結論。沒有光速不變原理,那狹義相對論就不成立了!廣義相對論是在狹義相對論的基礎之上,把慣性系推廣到任意座標系,並認為引力等效加速度,才把質量和空間聯繫起來的。狹義相對論的物理效應是速度引起時空收縮;廣義相對論的物理效應是質量引起時空度規的相對變化率。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是緊密聯繫的,狹義相對論不成立了,那廣義相對論也不成立。

沒有光速不變,光速也就不是運動速度的極限,達到或超過光速也沒有障礙。質量也不會無窮大,能量也不需要無窮大。現在的粒子加速器很多都是考慮了所謂的相對論效應,高速時電磁場翻轉的頻率變慢了,所以很難把粒子加速到光速。如果不考慮所謂的相對論效應,很快就會把粒子加速到光速或超過光速的。時空和運動的速度沒有關係。所謂的引力效應也不是時空彎曲引起的,時空也沒有彎曲。所有和狹義及廣義相對論有關的現象都要從新解釋。

再來說說量子力學。量子力學的波函數是什麼?誰也說不清楚!把它們平方說成是粒子出現的概率。而且粒子還不是真實的,是所謂的疊加態,不觀測的時候,粒子不成其為粒子,即在這裡又在那裡,又在那裡,又在...,又都不在那裡。只要一觀測,立馬變成粒子。這是科學嗎?純牌是胡說。實際上就是對微觀的粒子認識不清所致。

宇宙中的物體運動方式都是一樣的。星球、恆星、銀河系、各個星系都在旋轉著,微觀下的粒子也是一樣的,都在旋轉著。電子自轉著,同時圍繞原子核公轉。打出去的電子也是一邊自轉,一邊按著原理的公轉形式運轉,同時有向前進方向運動。就像地球一樣,既自轉,又公轉,有隨著太陽繞銀河系中心運轉。電子之所以測不準,是因為它公轉的速度太快才測不準的。過去有光速的限制,造成的對電子運動速度理解的障礙,實際上電子公轉的速度遠遠的超過光速。就像電子自轉著,並且在一個平面上繞某個點為軸線做圓周運動,同時這個平面又以一定的速度向某個方向運動。當電子運動軸線方向和運動方向重合的時候,電子在任意通過運動方向平面上的投影都是正弦波,而其它情況下則是正弦波的變換,這就是所謂的波粒二象性。其實,波粒二象性不是粒子的統一的形態,只是粒子的運動狀態。因為電子的旋轉疊加運動很像波,電子在電子在穿過雙縫,並不是一個電子同時通過兩個縫隙,而是先後不同的時間打在靶上的。這就是為什麼開始時,沒有干涉條紋,時間長了才有的。如果電子真是波,開始就應該有干涉條紋,只不過是圖像淺,而不是沒有干涉條紋。所以現在量子力學的認識是粗淺和不準確的。光子、質子、中子......都是自轉加公轉加其它運動,所以,表現出來好像是波。而波函數這種表示是不準確的,而它的物理解釋是錯誤的。

實際上,作為一切理論的推演和運算的工具數學,它的基礎也是有問題的。幾何學可以說是應用非常廣泛的,但是它的嚴密性使人很是擔憂。非歐式幾何就是對歐式幾何的衝擊。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不嚴密的地方。比如,點的定義,點是沒有大小的。線是點運動產生的。可以證明,所有線段的長度都相等。假設一個任意長的線段,不失一般性,假設線段水平放置。在線段的上面任意處畫一個點,把線段的兩端和點連接成三角形,兩條斜邊不動,向上平行移動線段。因為點沒有大小,線段就沒有寬窄,那線段的上邊和下邊是同一個點。就是線段的上邊和下邊的長度是相等的,這樣,三角形兩個斜邊之間的長度始終相等。這個線段從原來的位置平行的移到三角形的頂點,原來線段的長度就等於零了。實際上,線的點的運動產生的,點的大小是零,無論怎麼運動都是零。所以,在幾何學中,出現很多的怪論。

就是說,現在的科學並不像很多人認為的是很嚴密的,漏洞還很多,這裡就不再多說了。有人可能有想法,既然科學有這麼多的漏洞,科技怎麼有這麼多的產品出現,這不是科學發展才造出來的嗎?

其實,技術和科學本來就不是一回事。技術只需要自然或實驗的數據和經驗公式就夠了,就能夠發明新的產品。技術不需要知道這些現象是為什麼出現的。而科學是研究這些現象是為什麼產生的,至於科學理論對與不對,不影響現象的應用。科學是沒有國界的,科學理論都是公開的,都是能在公開發行的刊物上查到的。但是,技術不是公開的,是查不到的。如果科學技術是一回事,各國的技術就不會差這麼多了。我國的飛機發動機為什麼比美俄差這麼多?我們的芯片為什麼受制於人?連圓珠筆芯都進口?還有很多很多,就是因為技術不行,而不科學理論不行。因為技術和科學是同一個現象的兩個方面,是不一樣的,不是一回事。

其實,人們對科學太相信了,就是因為技術的原因,而不是對科學本身。有很多十分相信科學的人,連科學理論到底是怎麼回事都不知道,就是因為技術給人帶來的巨大方便和好處,才相信科學的。很多人連高中的知識都不知道,他都十分的相信科學。

所以說,人類太相信科學確實是人類的悲哀。


先生242470081


人類太相信科學是人類的悲哀。

這種句式很是萬能。其實,也無可厚非。只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就算很好的回答此問題了:

於是,便可學習著造一句:有些人太相信曾仕強說的話是這些人的悲哀。

於是乎,如果你要問我,“人類太相信科學是人類的悲哀。你怎麼看,這話有道理嗎?如何認識?咋樣理解?……”

那麼,同樣,以問代答就可以回答說,“有些人太相信曾教授說的話是這些人的悲哀。你怎麼看,這話有道理嗎?如何認識?咋樣理解?……”

再來一句,各位讀者你們太輕視我的這個回答,是你們的損失。所以呀,各位重視起來認真思考吧,答案你看著辦。

呵呵……吾已基本回答完畢,不知你基本滿意不?


東聲西音


坦率的說,曾仕強的節目看過多集,不太認同他的觀點,認為他基本上是中國傳統知識體系 + 民族主義 + 權威主義的混合物,他在思想本質上並未走入科學體系中去,他的很多言論也表明他對世界科學史幾無瞭解,對科學概念、目的、方法認識不清,對科學的發展趨勢與威力根本就認知不清,換言之他對西方文明體系的瞭解很有限,對科學體系的瞭解很有限。

曾教授基本上是以中國傳統知識面,加上一些語言術以及傳統金句,可以獲得很多同樣沒受過嚴格科學訓練的人的共鳴,而且也只能得到非科學知識背景的人的共鳴,但在我看來,他的觀點和理論價值不大,雖然網上很紅 ,喧囂一時,但也逃不了小眾市場、人亡書廢的結局,即便是在學術界也不入流,沒有多少值得引用、回味的知識內容,只能是充當學術網紅。

類似他這種水準的人,其實中國有很多,另一個叫陳平的也是類似人物,這類人的共同特點就是口才特好,善於發表很多咋一聽很有內容但仔細一琢磨又什麼都沒說的話題,可謂口吐蓮花但卻似是而非;這類人還有個特點就是他們對於中國傳統的知識比較多,引經據典、娓娓道來,但對於西方文明體系瞭解不夠,特別是對科學體系基本不懂,而且特別的缺少科學精神以及對科學哲學的瞭解,因此心底裡是呈排斥科學態度,至多隻是表面上擁護科學但心底裡還是裝著四書五經或者易經之類的。

這些人給人的感覺就是: 基本上就想靠一張嘴、靠點文字術、靠點漂亮的口才來戰勝西方文明,這是不可能的,語言再漂亮也不過是幾句話而已,說完了也就煙消雲散了,最終還得落到實際中來,看看事實到底如何? 就以當前全球貿易關稅爭端而言,美國人一動真格,全世界都震動,高低立判,美國人根本不需要耍嘴皮子。

所以,筆者認為,要弘揚中國價值觀沒問題,要宣言東方文明也沒問題,但必須依靠事實本身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必須弘揚真正有價值而且符合當下現實需求的文明內容,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很多在歷史上有其合理性和價值,但到今天高科技時代則完全落伍的東西,這類型的過氣老文明是沒必要弘揚的。

而且要戰勝西方,是必須依靠手而不是靠嘴,靠創造力而不是靠嘴,靠現實而不是靠理論。


楚楚夫


這話應該是有上下文的吧?但即使只有這一句,我認為也是有道理的。我們當然要相信科學,但凡事過猶不及,過分相信和依賴科學,就會迷住人類認識真理的眼晴。科學並不發達的時代,老子、佛佗為何能發現那麼多的真理呢?



科學只是人類認識真理的途徑之一,並不是唯一的途徑。有些人痴迷於所謂的“科學驗證”,把科學無法解釋的一切事物說成不可靠的、假的,自己陷入機械主義的窠臼而不自知。

比如,曾經有人高舉科學的大旗反對中醫,只是因為中醫的陰陽、五行、經絡等學說不能為科學所驗證,所以他們置中醫數千年來確切的療效於不顧,置扁鵲、華陀、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等大國醫的寶貴經驗於不顧,把中醫斥之為“偽科學”。

我記得研究《黃帝內經》的徐文兵老師講過一句話,反駁得很有力度,他說:

不怕中醫是“偽科學”,就怕科學是“偽真理”!



是的,真正的科學是開放的,對自己不瞭解的,它會研究,而不是排斥。

如果必須由科學檢驗一切的真偽,那試問:誰來檢驗科學?

牛頓力學出現之前,科學界認為亞里士多德的力學是唯一真理;愛因斯坦相對論出現之前,科學界也奉牛頓力學為唯一真理;玻爾的量子力學理論出現之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被認為無懈可擊;最後當海森堡提出“不確定性原理”後,量子力學似乎又進入一個全然陌生的時代……

這些世界級的科學巨匠都在不同場合,表達了對科學侷限性的認知,最典型的恰恰是我們熟悉的“科學之父”牛頓,他晚年已經開始尋找科學背後的那個“神”(造物)了。而一些淺薄者還在把科學等同於神,豈不可笑、可悲?


三好國學堂


人家說的是“太相信科學不好”並沒說科學不好,其實這中間有個度的問題。我認為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比如說以前人與人之間交流主要是面對面的聊天,或者書信,如今能發微信或者短信的少了打電話,能打電話的少走路,雖然便捷性提高,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卻不如以前。

在比如現在種莊稼打藥水,雖然提高了對蟲害的免疫,但也汙染了土地和農作物的毒化。

城市建設雖然越來越快速,天熱的時候可以空調,天冷的時候還是可以空調,的確,人生活在這樣的空間裡是舒服了,可是對自然的適應能力越來越弱了。有人說未來的科技會一步步改變自然適應人類生存,但比如失去大面積植被,冰川融化,海嘯,,,你又算個什麼呢?

科技,科學觀的確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但科技還沒達到全知全解的地步。迷信科學也是最大的迷信,簡單的說,比如現在的你拿著電話回到古代,你會被當做神一樣的存在,因為你能千里傳音。回過來如果你今天遇到一個人想什麼就會出現什麼,你會覺得他是瘋子,可是如果未來的科技就是能通過想控制機器然後生產呢?

人的眼界是有侷限的,有很多東西不要死板的定義就是迷信就是科學,就好比很多人說植物是沒生命和意識的,既然沒有生命和意識那為什麼這樣的細胞就能按照規律的彙集在一起成為植物?你又不是植物你怎麼知道它沒有意識?

轉基因食品也是科學的產物,既然科學能製造食物了那為何還要藉助食物本身的形態和特性呢?與其那樣費力還不如直接製造一團一團滿足人生活需要的食物就好。

有一個這樣的感覺,就是當你的身在外地,你的家人有什麼事故的時候你會有異於尋常的感觸。這是為什麼呢?

今天的網絡科技那麼發達,上網qq能學很多東西,你又為什麼不把孩子交給電腦,而是交給學校呢?難道說電腦知道的不如老師多?

迷信也不完全一無是處,不然幾千年了為什麼還存在?它也許也能解決很多科學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比如有的人心理有問題,打點滴能打好嗎?不一定吧,相反的是有些東西要能進到心底!

要不是舉頭三尺有神明,你知道社會會亂成什麼樣?

其實說來說去都是度的問題。迷信也好,科學也好,都有自己的界限,有它能解決的,也有他不能解決的!


吉祥禮鹿野仙蹤


謝謝!看到這個問題,我也來說一說。

1、什麼叫人類太相信科學是人類的悲哀?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不要不信科學,但是又不能不相信科學。其實這就是我們《易經》講的一陰一陽之謂道,如果理解了這句話,我們再來看這句話就非常好理解了。

2、曾老師沒有否認科學,他告訴我們要相信科學,因為科學是非常接近真理的,但是我們又不能太相信科學,因為科學不是真理,也永遠達不到真理,只能更加接近真理,如果太相信科學就是迷信,最後還是你自己倒黴。

3、我們也知道,科學能夠非常好的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我們也常說科學就是第一生產力,今天這個社會也是一樣的,科學非常重要,帶著這個社會快速發展。如果今天你不能掌握科學技術,想要在這個社會上混得怎麼樣,難,非常難。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重視科學技術,有一門科學技術在身,你走到哪裡都可以過得不錯。

4、科學本身是沒有錯的,但是有人覺得這是人類的悲哀,為什麼會這樣認為呢?關鍵的問題就出在人類自身,有人拿科學來解救人類,造福人類;也有人拿科學來生產假藥,假食品等,科學都可以幫助人類到達目的,還有人把科學當做萬能的,什麼都用科學來解決,最後就會把科學扭曲了,甚至給人類帶來極大的災難。我們今天所遇到的所有問題,基本上都是科學給我們帶來的,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之所以有些人認為科學是人類的悲哀,相信我們也可以理解了。畢竟科學也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就會造福人類,用得不好就會禍害人類。

5、如何利用科學為人類造福?請大家讀讀老子《道德經》,讀讀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早在幾千年前老祖宗就已經把答案告訴我們了,也會有你想要的答案。正所謂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謝謝!


自由小小影


我看過曾仕強先生的一些講座,毫無疑問,他的很多思想理念,的確很有見地。他確實講過:人類太相信科學是人類的悲哀。此話不是危言聳聽,這個話的重點,就是“太”字。

我們人類需要科學嗎?肯定需要。需要科學不斷髮展更新進步嗎?肯定需要。但發展的同時,我們要有一樣東西來陪襯。正如《朱子家訓》裡面的一句話: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科學進步,有一樣東西要配合一起進步,這便是德不配位的“德”。這個德,跟不上,便是曾教授所講的“太”,走的太快了。

講個塑料袋的小故事,塑料袋是奧地利科學家馬克斯·舒施尼發明的,這在當時是一場偉大的革命啊。不僅是當時,我們現在都還深受塑料袋的恩惠,裝東西多方便是不是?可是,他發明之後,發現這個東西危害性很大,不容易被降解,埋入地下,都需要至少200年才可以腐爛,對生態環境會造成嚴重的汙染。即使是採用焚燒的辦法,也會產生非常麻煩的有毒氣體。他是位負責人的科學家,所以建議老闆先別生產,等他研究出可以降解處理這些塑料的方法之後,再生產。可惜老闆沒聽他的,掌握方法之後,開始大量生產了。偉大的科學家馬克斯因此選擇自殺,因為他知道,他對不起全人類,他所發明的塑料袋害死人了,可是他束手無策。

看完這個小故事,就知道“德”是什麼?不是你走在前面,你會起個頭,就好了,後面陸陸續續的,你得會處理啊?不然,尾巴就越來越長,丟都丟不掉。這叫什麼?得不償失!所以,一味的要求進步,發達,擴張,不是不行,但後面很多的事情,要處理,要也能跟的上進步的腳步,這才會是良性循環。

後面的事情,跟不上,就是“德”有所不足,跟不上步伐。沒有了這個支撐,以為不用,就是太片面相信科學可以給人類帶來福祉,不遠的將來,終會是一場災難。

其實,見微知著,人類太相信科學的確是人類的悲哀,我們現在已經是感覺到了。不僅是曾教授這麼講,很多有學之士,也都在呼籲了。在此希望,我們所有人,不管是面對科學,乃至於面對人生,生活,工作,我們都要有“德”來配位,這才是我們自己,包括整個社會,整個人類,包括我們地球的福祉所在。

【緣福堂命理師陳一宏,汕頭人士,知識分享,歡迎關注】


命理師陳一宏


【鬼谷子】開篇講:“口乃心之門戶!”嘴巴常說的話,代表自己的心對某些觀點的認同。那麼,為什麼曾仕強教授說:人類太相信科學是人類的悲哀呢?三方面原因:


  1. 受古典文化的影響。大家都知道曾仕強教授是講國學的大師,他對中國古典文化有很深的研究。比如:【道德經】、【孟子】、【莊子】、【論語】、【易經】等等。他把古代的智慧運用到現代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並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古人的思想深入他的內心,尤其老子的“無為而治”、“道法自然”,讓他覺得科學是一種取巧,更是一種過度干預自然。所以曾教授才說:“人類太相信科學是人類的悲哀。”

  2. 科技帶來的負面影響。科技是把雙刃劍,它給人們帶來省時、省力、快捷、方便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災害、疾病、無情和冷漠。如農藥殘留、地溝油、瘦肉精、尾氣汙染、生態破壞、勾心鬥角、見死不救等等一系列社會現象,無不是科技帶來的惡果。學者和我們普通大眾不同,他們有著更加敏銳的社會洞察力,曾教授的“人類太相信科學是人類的悲哀”不正是一個學者憂國憂民的呼聲嗎?

  3. 臃腫的身體,浮躁的人心。科學的確改善了我們的生活,讓我們過得更加的舒適。可同時,現代人很多出現了虛胖、亞健康,就像餵了飼料的豬仔一樣,稍微一運動就氣喘吁吁,大汗淋漓。是不是危言聳聽?有沒有這種情況?最後說一下浮躁的人心,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人們的通病:“冷漠,無情, 偏激, 狂傲 ,易怒。”

結尾語:

人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知識是沒有窮盡的,科學是沒有盡頭的。我們在享受科學帶來便利的同時,一定不要太相信它,更不能太迷戀它!因為生活充滿了太多的未知,而人類能做的又太少太少。


歐陽大拙


譁眾取寵,混口飯吃而已,人類最基本的需求是生存,科學滿足了人類這一需求。曾仕強教授到處演講,也是為了生存,說出一些駭人驚聞的話來博取眼球也並不奇怪。自從科學文明發芽長大之後,人類的生存問題大大獲得了提高,可以說科學是現在一切的基礎,在基礎之上,任何的攻擊只不過是發發牢騷而已,不要太當真。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吃飽穿暖才有進一步的思想活動,科學讓人類吃穿暖,有人說太相信科學是悲哀,或許說出來這句話才是人類最大的悲哀吧。


昭烈名臣


曾仕強教授說:“人類太相信科學是人類的悲哀”。我不知道題主為什麼會這樣說,筆者記得也看過曾老的一些演講視頻,題主的這句話並不是曾老說的。曾老的原話是說:“人類最大的問題是什麼?說出來,大家很可能會嚇一跳,就是我們太相信科學了,我們一方面相信科學,一方面又迷信一個東西:迷信不迷信。”這才是曾老的原話。筆者還特意找過這個視頻看過,是曾老在講《劉伯溫的人生智慧》中提到的。不過曾老說的這段話的確很有意思,太相信科學不好,難道不相信科學就好了嗎?



我想曾老的意思並不是說科學不好,而是在這個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人們太過依賴於物質,而忽略了人本身的內在精神(即心靈)。可以這樣說,人類越是崇拜物質,那麼人類的精神意識能力就越弱,心智就會被各種各樣的科技產品所矇蔽,從而失去了應有的主觀能動性。科技本身並沒有錯,科學的本來目的也是用來造福於人類,也沒有錯,錯的是隻是人類自己,人類總體的道德素質,認知能力都遠遠跟不上科學發展的腳步,這也導致了中國人目前的一種典型的狀態即:科技發達,素質低下。如果科技再這樣無限制的發展下去,而人類的慾望又不加節制的話,那麼可以預測的說,人類最終會把自己送上毀滅的絕境,這一點也不誇張。



科學有科學的道理,曾老說的話也自有他的道理,科學發展的太快,並不是一件好事,太迷戀科學帶來的物質也只會增加人們內心填不滿的慾望,迷戀物質即是迷信科學,所以說太相信科學確實也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

其實除了上面說的那一層意思以外,曾老應該還有另一層意思,因為曾老之前研究過易經方面的傳統國學,所以在思想觀念上,曾老受易經哲學思維的影響是非常深的,而我們當今科學的根基則是源自於西方哲學,然而中國傳統哲學和西方哲學基本上是格格不入,兩套不同的哲學體系,所產生出來的文化藝術都是不一樣的。在許多方面,東西方的思維差異以及文化差異都很明顯,所以這樣細想下來,你就會發現曾老對現代科學發展的憂慮與悲哀,是非常的合情合理。曾老是站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思維上來思考當今科學時代下的種種現象,他看到的不僅是科學發展的所帶來的弊端,同時也看到了科學本身的侷限性。



我們不能否認科學技術帶給我們的豐富的物質生活,我們也不能否認科技帶給我們的各種方便便捷,更不能否認是科學是現代一切發展的基石。但是說到這裡,我們也不要輕易忽略了,科學才起始於幾百年前,科學本身只是一種用來解釋世界的方法之一。而作為現代處於科技文明的我們來說,既要看到科學帶來的貢獻,也要看到科學帶來的弊端,科學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利用的好的話,它能帶給人類巨大的利益,為人類造福,倘若利用的不好的話,頃刻之間都有可能讓人類灰飛煙滅。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記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科學亦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