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集團張金良赴任中國郵政總經理,有望執掌郵儲銀行

光大集團張金良赴任中國郵政總經理,有望執掌郵儲銀行

《財經》記者 龔奕潔/文 袁滿/編輯

2018年8月20日中國郵政官網顯示,當日上午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以下稱郵政集團)召開領導班子擴大會議,中組部宣佈張金良任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免去其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執行董事、黨委委員職務。

這一任命一度被認為是中國郵儲銀行董事長人選的水落石出。此前並無郵政機構任職經歷的張金良,和郵政系統唯一交叉的是其銀行業任職經歷。在他之前,中國郵儲銀行董事長在郵政集團的職務恰恰是總經理。

但據《財經》記者瞭解,對於因郵政集團原總經理李國華離任而空缺的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以下稱郵儲銀行)董事長一職的任命,並未在前訴會議上宣佈,業界主要從張金良任職經歷推測,他應當就是資產近十萬億的郵儲銀行候任掌門人的第一人選。對此推測,《財經》迄今未從郵政系統有關機構得到否認回應。

7月19日,郵政集團原總經理、黨組書記李國華赴任中國聯通總經理,而中國電信集團原總經理劉愛力赴任郵儲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8月17日,郵儲銀行(1658.HK)公告,李國華正式辭去該行董事長、非執行董事等職務。目前,郵儲銀行董事長的職務由行長呂家進暫代履行。

按照慣例,一般由郵政集團總經理兼任郵儲銀行董事長。但值得一提的是,劉愛力的到來同時宣告央企郵政集團首次出現“董事長”的職務,郵政集團的一把手由總經理換成董事長。此前市場對於將由劉愛力、還是新任總經理接任郵儲銀行董事長一職,存在猜測。

“集團是按中央要求進行公司制改革,至於人事任命只能以公告信息為準。”一位接近郵政集團和郵儲銀行的人士指出,劉愛力任董事長、張金良任董事是郵政集團建立“三會一層”現代公司治理體系的開始。

值得一提的是,張金良所擔任的光大銀行行長、董事的職務目前尚未解除。如果張金良出任郵儲銀行董事長,郵儲銀行將迎來首位金融系統出身、而非郵政系統出身的董事長。

從中國銀行到光大銀行,張金良擁有21年的從業和管理經驗,一位業內人士形容金張良“年輕有為、專業能力出眾、綜合素質高”。

張金良生於1969年,1997年廈門大學經濟學博士畢業,具有註冊會計師資格。他剛畢業就進入中國銀行,在中行總行財會部工作多年,至財務部總經理。後歷任中行北京分行行長、中行副行長。在中行任職副行長期間,負責財務與信息科技相關工作。

2016年1月,張金良被任命為光大集團執行董事,兼任光大銀行黨委副書記、執行董事、行長,接替彼時赴任農行行長的趙歡。2016年光大銀行確立了“綜合化、特色化、輕型化、智能化”的轉型目標。

張金良在光大時期提出從傳統的“存貸匯”向“綜合金融服務商”轉變,推進傳統信貸與資管、投行、租賃、資金等業務整合;並將其具有先發優勢與比較優勢的理財與資產管理業、投資銀行、電子銀行與信用卡業務等作為特色業務,實現差異化競爭。

截至2018年一季度,光大銀行資產總額達4.16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59%,資本充足率達13.32%,一季度實現淨利潤90.71億元。

郵儲銀行與光大銀行的業務特點與優勢有所不同。李國華時期,郵儲銀行定位於大型零售商業銀行,堅持“一體兩翼”業務定位,即以零售銀行業務為“主體”,以公司銀行業務和資金業務為“兩翼”,專心專注服務“三農”、小微企業和社區,是普惠金融方面的排頭兵。

郵儲銀行在2018年資產總額接近9.23萬億,不良貸款率0.7%,資本充足率12.74%,一季度實現淨利潤165.95億元。

李國華曾在2016年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郵儲銀行不良低,主要得益於服務“三農”和“小微”的業務定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