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口爆炸增长,与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无关,只因这一项政策变动

在中国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以及医疗水平的不完善,所以人口的死亡率非常的高,如果赶上盛世年代,百姓安居乐业,那么多生几个孩子就可以抵消死亡率。但是在战争年代,大规模的杀伐屠戮,导致人口锐减,也因此中国古代人口规模始终控制在六千万左右,即使是明朝最多也只能是两亿人口。但是在清朝,清朝灭亡的时候,人口达到惊人的4.5亿,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差距呢?

清朝人口爆炸增长,与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无关,只因这一项政策变动

首先先来看一组数据,各朝代在最鼎盛的时候人口数量:战国、秦国约两千万;西汉后期约6000万;西晋约3500万;南北朝总计5000万;隋朝5800万;唐朝中期9000万;五代十国3000万;北宋、辽国、西夏约1.38亿;南宋、金国、西夏约1.4亿;元朝约8500万;明朝约2亿;清朝4.5亿。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由于在古代生产力水平是非常低的,虽说不断有农业工具的改良,但是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而中国两千年来的土地开发面积一直是恒定的,每个朝代的差距不是很大,所以说,在生产力和土地供应面积恒定的情况下,中国国家领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是有一个极限的,一旦人口数量增长,那么就会爆发大量的社会矛盾,最终导致起义。但是清朝相对于明朝,在短短两百年的时间之内,人口增长了一倍,这不禁让人大吃一惊。

清朝人口爆炸增长,与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无关,只因这一项政策变动

有人说,清朝之所以人口规模这么大,是因为在明朝末年,番薯和玉米传入中国,这两种食物产量大,抗灾害能力强,于是拯救了大量的底层百姓,才导致了人口的暴涨。但是饿死只是人口减少的一个方面,古代几千年来致使人口锐减的最大的原因其实是战争,清朝虽然是一个统一的王朝,但是从康熙年间到鸦片战争之前也是战争不断,但是仍然挡不住人口的暴涨,所以肯定是另有原因。

清朝人口爆炸增长,与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无关,只因这一项政策变动

实际上,康熙制定的“滋生人口永不加赋”和雍正制定的“摊丁入亩”的政策,才是清朝中叶人口爆炸的主要原因。中国古代一直在“按人头收税”和“按地收税”的取舍中徘徊着。按人头税税就是家里有多少人就要交多少税,税收可以是钱、粮食或者是徭役,所以贫穷的底层百姓本来就生活困苦,如果再加上这么多的税收,那么家里一定是入不敷出,难以为继,这也就抑制了百姓繁衍后代的欲望。但是在清朝,由于改为按地收税,家里的土地是固定的,所以税收也是固定的,这个时候如果家里人口多了,也就是劳动力多了,这么就能够最大的保障田地增产,所以底层百姓的生殖欲望被激发出来,再加上中国自古以来多子多孙的传统,于是在这种政策之下,人口呈现几何级的增长,到了清朝末年达到惊人的4.5亿人口。

清朝人口爆炸增长,与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无关,只因这一项政策变动

也正是在清朝人口不断地堆积之下,即使英国有了工业革命,中国的经济总量依然保持世界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