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口爆炸增長,與玉米紅薯傳入中國無關,只因這一項政策變動

在中國古代,由於生產力水平的低下,以及醫療水平的不完善,所以人口的死亡率非常的高,如果趕上盛世年代,百姓安居樂業,那麼多生幾個孩子就可以抵消死亡率。但是在戰爭年代,大規模的殺伐屠戮,導致人口銳減,也因此中國古代人口規模始終控制在六千萬左右,即使是明朝最多也只能是兩億人口。但是在清朝,清朝滅亡的時候,人口達到驚人的4.5億,為什麼會出現如此的差距呢?

清朝人口爆炸增長,與玉米紅薯傳入中國無關,只因這一項政策變動

首先先來看一組數據,各朝代在最鼎盛的時候人口數量:戰國、秦國約兩千萬;西漢後期約6000萬;西晉約3500萬;南北朝總計5000萬;隋朝5800萬;唐朝中期9000萬;五代十國3000萬;北宋、遼國、西夏約1.38億;南宋、金國、西夏約1.4億;元朝約8500萬;明朝約2億;清朝4.5億。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是農業社會,由於在古代生產力水平是非常低的,雖說不斷有農業工具的改良,但是並沒有實質性的改變。而中國兩千年來的土地開發面積一直是恆定的,每個朝代的差距不是很大,所以說,在生產力和土地供應面積恆定的情況下,中國國家領土對人口的承載能力是有一個極限的,一旦人口數量增長,那麼就會爆發大量的社會矛盾,最終導致起義。但是清朝相對於明朝,在短短兩百年的時間之內,人口增長了一倍,這不禁讓人大吃一驚。

清朝人口爆炸增長,與玉米紅薯傳入中國無關,只因這一項政策變動

有人說,清朝之所以人口規模這麼大,是因為在明朝末年,番薯和玉米傳入中國,這兩種食物產量大,抗災害能力強,於是拯救了大量的底層百姓,才導致了人口的暴漲。但是餓死只是人口減少的一個方面,古代幾千年來致使人口銳減的最大的原因其實是戰爭,清朝雖然是一個統一的王朝,但是從康熙年間到鴉片戰爭之前也是戰爭不斷,但是仍然擋不住人口的暴漲,所以肯定是另有原因。

清朝人口爆炸增長,與玉米紅薯傳入中國無關,只因這一項政策變動

實際上,康熙制定的“滋生人口永不加賦”和雍正制定的“攤丁入畝”的政策,才是清朝中葉人口爆炸的主要原因。中國古代一直在“按人頭收稅”和“按地收稅”的取捨中徘徊著。按人頭稅稅就是家裡有多少人就要交多少稅,稅收可以是錢、糧食或者是徭役,所以貧窮的底層百姓本來就生活困苦,如果再加上這麼多的稅收,那麼家裡一定是入不敷出,難以為繼,這也就抑制了百姓繁衍後代的慾望。但是在清朝,由於改為按地收稅,家裡的土地是固定的,所以稅收也是固定的,這個時候如果家裡人口多了,也就是勞動力多了,這麼就能夠最大的保障田地增產,所以底層百姓的生殖慾望被激發出來,再加上中國自古以來多子多孫的傳統,於是在這種政策之下,人口呈現幾何級的增長,到了清朝末年達到驚人的4.5億人口。

清朝人口爆炸增長,與玉米紅薯傳入中國無關,只因這一項政策變動

也正是在清朝人口不斷地堆積之下,即使英國有了工業革命,中國的經濟總量依然保持世界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