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价涨幅慢于房价涨幅,“房价不涨”或将到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房子的需求也愈渐强烈,然而近年来房价的持续疯涨使得许多买不起房的人闷声叫苦!纵观近两年的各地调控,尽管不乏短期、局部反复,甚至部分三四线城市出现一定逆调控方向的异动,但全国房地产市场还是发生了趋势性的变化,特别是一二线城市价格暴涨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扭转,投资投机性购房整体上得到遏制。

地价涨幅慢于房价涨幅,“房价不涨”或将到来!

抓抓住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放松,特别是严格控制房价过快上涨,不是为了消灭这个市场,而是为了让市场真正遵循“房住不炒”的目标,更好地满足处于各个消费层次的居民们合理的住房需求和住房改善需求。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在调控中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坚持分类调控、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完善和落实房地产调控措施,防范化解市场风险,促进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

地价涨幅慢于房价涨幅,“房价不涨”或将到来!

众所周知,地价是房价的主要构成部分,从2003年房地产市场放开以来,地价占房价的比重就一直处于上升态势。在建筑成本、各种规费等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应当是地价。地价涨,则房价涨;地价稳,则房价稳;地价下降,房价也就能够下降。否则,房价很难出现下降。

地价涨幅慢于房价涨幅,“房价不涨”或将到来!

房价不受制于地价,相关的风险会更小。因为开发商无法利用土地从银行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土地与金融的关系也就没有那么密切,即便出现房价下跌,也不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风险。相反,如果土地与金融的关系过于密切,开发商的贷款主要依赖于土地的价值从银行获得。那么,一旦房价下跌,就有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地价涨幅慢于房价涨幅,“房价不涨”或将到来!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变化,我国房地产市场可谓大势已定,虽然可能还会出现曲折,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必须长期坚持。无论地方政府继续靠土地财政以长期维持经济增速,还是炒房客企图继续靠投资投机性购房一夜暴富,都是既不现实也不可能的。从“根源”土拍入手,把地价调控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房价不涨”也许将会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