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練小提琴這件事,不僅拼爹媽的票子,更拼爹媽的腦子!

孩子練小提琴這件事,不僅拼爹媽的票子,更拼爹媽的腦子!

最近有個7歲的小女孩刷新了大家的三觀,她每天做完作業雷打不動讀古詩、背英語3小時,直到睡覺。這樣勵志的孩子究竟是怎麼養成的?

原來,小女孩是學小提琴的,重複的練習和緩慢的進度,讓她備受煎熬。但是不練就要被罵啊,所以她想了個辦法,用手機把自己拉的音樂錄下來,家長在外面看電視的時候,她在房間裡一邊放自己的錄音,一邊吃零食。小小年紀有此膽識,不得不佩服。

最後爸媽還是發現了,沒收了她的手機。失去手機的小娃娃靈機一動,為了逃避練琴,決定用學習來做擋箭牌,這才出現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孩子練小提琴這件事,不僅拼爹媽的票子,更拼爹媽的腦子!

曾見過一個孩子,學個小提琴,差點把全家搞分裂。不練琴的時候生龍活虎,能大戰300回合;一拿起小提琴,3分鐘眼皮下垂,5分鐘心情抑鬱,10分鐘痛不欲生,家長拿他毫無辦法,只能咬牙陪他練下去。這種無奈的陪練方式,像一個魔咒,消磨著一代又一代琴童的學習熱情。

孩子練小提琴這件事,不僅拼爹媽的票子,更拼爹媽的腦子!

什麼時候,小提琴變得如此可怕?到底是什麼磨滅了孩子練琴的興趣?

學琴和學習一樣,難在動腦思考。丹尼爾 · T· 威林厄姆是美國著名心理學教授,他寫的《為什麼學生不喜歡上學》中說到:孩子不喜歡學習,最大的原因是大腦本身很懶惰,它並不擅長思考。

威林厄姆說,大腦不擅長思考,但卻非常喜歡挑戰,有過程、有反饋的思考,會給它帶來愉悅感。

如果把小提琴看作一個挑戰,那孩子一開始其實是興奮的。但音準、弓法不到位等問題,讓枯燥的練習毫無成效,這或許才是琴童沒興趣練琴的根本原因。

孩子練小提琴這件事,不僅拼爹媽的票子,更拼爹媽的腦子!

孩子天生就是愛學習的,就像呼吸、吃飯睡覺一樣自然而然。從發展心理學來說,4-16歲的孩子正是積累大量知識、對學習充滿無限興趣的時候。他們需要大量接觸外界,調動所有感官體驗,在玩中學習並獲得提高。

而學習小提琴,本身就是一件有樂趣的事。每個音符流轉的韻律,左右手的配合,演奏時的肢體動作,都會激發孩子內心探索的慾望,學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做琴童家長也有很長時間了,我發現孩子練琴最大的問題,是不具備解決問題的知識,他們大腦中的工作記憶空間有限,一時無法消化所學內容。

孩子練小提琴這件事,不僅拼爹媽的票子,更拼爹媽的腦子!

每一首樂曲,都必須在家長百般監督下完成,每一個小節練習上百次,從指法、手型,到節奏、樂感慢慢滲透,才能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