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必勝,攻必取!戰神白起卻死於一人的九個字!

當白起在戰場上揮劍下令坑殺數十萬人的時候,恐怕不會想到自己今後的結局和他們一樣,或許比他們還要慘,白起一個讓列國膽寒的名字,在那段硝煙紛起的歷史中,只要提到白起的名字,後人自然就會想到:戰必勝,攻必取這六個字,白起是上天賜給秦國的一把利劍,秦國用白起掃平群雄,最終一統天下,而白起卻功成身死,白起是幸運的,因為他出生在一個強大的國家,白起出生的時候,秦國已經非常強大了,商鞅變法讓秦國迅速崛起,成為了七國之中最有希望統一全國的諸侯國,秦昭王野心勃勃,在商鞅死後,秦昭王繼續採用商鞅的國策,繼續貫徹變法,最終使白起營造了一個屬於他的舞臺。

戰必勝,攻必取!戰神白起卻死於一人的九個字!

白起在對韓國魏國聯軍作戰的過程中,採取避實擊虛、先弱後強的戰法,將秦軍主力軍繞至韓魏聯軍後方,多次擊破聯軍分隊及後方留守之軍,最終滅敵24萬人,並俘虜了魏國大將,這讓秦昭襄王大喜,而這場戰爭也讓白起一戰成名,從此白起一發不可收拾,率軍與楚國作戰多次,最終逼的楚王納土求和,楚國在白起的強烈打擊下,最終一蹶不振,雖有雄心,但直到滅亡也沒有翻過身來。

戰必勝,攻必取!戰神白起卻死於一人的九個字!

後來在長平之戰中又坑殺趙軍四十萬,一時之間遍地冤魂,而白起的手上也沾滿了鮮血,諸侯將白起比作魔鬼,聽到白起的名字到了聞風喪膽的地步,白起的輝煌是靠千萬人的累累白骨一點點堆積起來的,但是讓白起沒想到的是,自己沒死在戰場上,卻死在了自己人的手裡,再高的軍事才能也敵不過陰謀暗算,再出色的本領在帝王眼中也只不過是一個工具。

戰必勝,攻必取!戰神白起卻死於一人的九個字!

長平之戰後,白起本來想一舉滅掉趙國,於是繼續進兵,圍困邯鄲,韓國和趙國非常恐懼,無奈只好賄賂秦國的相國范雎,並對范雎說:白起擒殺趙括,圍攻邯鄲,趙國一亡,秦就可以稱帝,白起也將封為三公,他為秦攻拔七十多城,南定鄢、郢、漢中,北擒趙括之軍,雖周公、召公、呂望之功也不能超過他。如果趙國滅亡,秦王稱王,那白起必為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嗎?即使您不願處在他的下位,那也辦不到。秦曾經攻韓、圍邢丘,困上黨,上黨百姓皆奔趙國,天下人不樂為秦民已很久。今滅掉趙國,秦的疆土北到燕國,東到齊國,南到韓魏,但秦所得的百姓,卻沒多少。還不如讓韓、趙割地求和,不讓白起再得滅趙之功。"於是范雎便打破了白起的計劃,讓韓趙兩國割地求和,白起從此對范雎心生怨言,而范雎也心知肚明,對白起也非常不滿,二人的樑子就這麼結下了。

戰必勝,攻必取!戰神白起卻死於一人的九個字!

後來秦昭王向繼續討伐趙國,於是便派白起前去主戰,但是白起卻推辭不就,並勸秦王說此時再攻打趙國已經沒有多大意思了,經過長年累月的征戰,雖然趙國國力空虛,但是我們也有很大的消耗,如果繼續和趙國糾纏,恐怕別的諸侯國會趁虛而入,但是秦昭王卻沒有聽從白起的建議,繼續攻打趙國,後來果然楚國和魏國率十萬大軍攻擊秦軍,秦軍損失慘重,白起聽到後說:"當初秦王不聽我的計謀,結果如何?"

戰必勝,攻必取!戰神白起卻死於一人的九個字!

秦昭襄王聽後大怒,對白起便心有不滿,認為白起是在嘲諷自己,後來秦軍多次戰敗,秦昭王又急又氣,將所有的火氣全部撒在了白起身上,此時的白起正在家養病,但是秦昭王卻強行命令白起出徵,白起只好從命,結果走在半路上,范雎在秦王面前進讒言,在秦王強逼白起出徵這件事上大作文章,說了九個字就要了白起的命:"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

戰必勝,攻必取!戰神白起卻死於一人的九個字!

這一句話雖然簡短,但我相信范雎一定是琢磨很久了,因為這句話的殺傷力實在是太大了,他既沒有蒐羅白起的罪證,也沒有說白起要謀反,只是用這幾個字渲染了一下白起的情緒,讓秦王以為白起對自己的決定不服氣,而有餘言這三個字更是讓人浮想聯翩,到底還有什麼話要說呢?當然是怨言了,領導做的決定白起竟然不服從,而且還對自己有怨言!白起你能力再強,可我還是你的老闆!

戰必勝,攻必取!戰神白起卻死於一人的九個字!

秦昭襄王早就對白起有所不滿了,白起在此次出征之前其實已經失去了信任。所以死是早晚的事情,而范雎正是利用了昭襄王對白起的不滿,只用了九個字便起到了借刀殺人的效果,實在是讓人不得不感嘆: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敵人不在戰場,而在內部,最鋒利的武器不是刀劍,而是輕描淡寫的一句弦外之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