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之下,獐子島的救贖——康波周期下的選擇

今年的北京經歷了暖冬和酷暑,熱的不正常,熱到期貨市場上的各類農產品因為即將到來的減產而普遍性的大幅度上漲。亦如今年我國的宏觀基本面的所受到的外部衝擊,讓太多人看不到方向更看不到希望。

這時,我們不禁想到前蘇聯經濟學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的週期理論研究,有這樣一個結論:我們處於第5次康波的蕭條期,會持續到2025年。一個康波是60年一甲子,據說和太陽黑子活動週期相關。

酷暑之下,獐子島的救贖——康波週期下的選擇

國內康波理論研究曾經的大牛,前中信建投宏觀首席周金濤生前在一次演講中說發債最好發5年期的,2018年之後人們才會理解他的話。現在2018年了,再讀周金濤的經典分析,不得不佩服,因為很多公司根本發不出去債了,從p2p到二級市場,整個市場出現了信用危機。

而我們近期每天感受到的不僅是金融市場的信用危機,而且是整個社會的思潮出現了動盪。在中美摩擦的前期,輿論導向是不要走到日本《廣場協議》的老路上,而現在是每天都有人在各個群發圖片和文章說日本逝去的20年是韜光養晦的20年,我們要學習日本的隱忍。而上週,一部分移民海外的八十年代清華校友聯名攻擊胡鞍鋼教授,讓這樣出格的言論達到了一個巔峰。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以金融圈為代表的整個社會的分裂和部分人的叛離。

但假如衰退並非是只有我們而是中美兩個大國同時出現經濟見頂。權威人士2016年1月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經濟將長期處於“L”型底部的判斷,從2017年底開始美國推行減稅政策並在今年發動毛衣佔。其實兩國的精英階層都早早意識到康波週期性蕭條不可避免,只是選擇了不同的解決方案。

一國選擇供給側改革,另一國選擇了站在全世界對立面(其實也是應對油價的調節)。

我不能認同的是很多人在不斷的把自然週期帶來的波對推給自己的同胞,認為是中方沒有遵守遊戲規則。這種人在各個經濟論壇的群裡都有。基本的套路是拿房價或是吏治來說事,然後結論是廟堂中人不夠低調,這種煽動民怨的人越來越多,幾乎充斥在網絡每一個角落。只有用理智和信心才能抵制這種思想的侵蝕。我以前特別不信真的會有帶路黨,天真的認為都是陰謀論。當我真的走進了自媒體這個小圈子,我才知道,一切的背後都有資本支持。

因為行業原因,週期性發佈奇葩公報的獐子島。在媒體報道東北海參因高溫原因大面積死亡的時候。卻因為技術升級規避免了損失,從而受到市場的熱捧。這似乎給我們能帶來一些啟示,雖然經濟週期是客觀存在,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而各國政府都在試圖做逆週期調節,但效果有待歷史檢驗。但是很明顯,在週期中,迎難而上解決問題把週期的壓力變成升級的動力應該是更加高明的應對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