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牛桂森


日本不存在“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說法。

其實在田徑中,除了100米短跑之外,起跑並不重要,即使在100中,起跑技術不行但途中跑以及衝刺力量強的選手反而更容易奪冠。

教育也一樣,是一個過程,並不在於開始的那個時間段。

日本很重視教育,明治維新的重要一環就是教育。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的教育,不管戰前戰後都明顯地分為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普及教育,為社會提供合格勞動力,日本在1900年就普及了四年制初等小學義務教育,1907年普及了6年制完全小學義務教育,1941年普及了8年制初級中學義務教育,1947年戰後把義務教育期限改為9年。

(戰前日本的小學教育)

和為社會提供合格勞動力的教育不同的是精英教育,戰前是以帝國大學為頂點的大學教育,戰後取消了帝國大學,改為以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等舊帝國大學為中心的,分為國立大學、公立大學、私立大學等不同層次的金字塔形大學教育。

(東京大學,從戰前到戰後都是日本教育的頂點)

日本是一個真正的學歷社會,再加上日本喜歡抱團的派閥精神,基本上出身的大學就決定了今後的人生,二流大學出身想得到一流崗位非常困難。所以日本的教育主要就是為了進入什麼大學而展開,這樣日本的中學也因為學生的出路而存在一種“進學校”,就是學生考上舊帝國大學和國立大學的比例較高的那些學校,這些學校基本上都是私立學校,公立的寥寥無幾。 所以日本孩子們的競賽就是爭取進入那些“進學校”中學,進去了就幾乎肯定能考上好大學。比如說日本一說升學率首先就是東大和京大,但老冰兒子上的神戶灘中灘高中來說,一半以上的學生可以上東大京大,其餘幾乎全部可以考上舊帝國大學的國立大學,所以最重要的是考中學。

日本人在孩子小學教育時還都是選擇公立小學的義務教育,雖然不能指望學校教知識,但離家近,上下學方便。然後從四年級開始為了考“進學校”中學而去讀補習班,想讀書的孩子們,4年級、5年級和6年級這三年是很辛苦的,如果一定要說“起跑線”的話,這三年是起跑線,也有孩子從3年紀就開始上補習班的,那就要辛苦4年。

(補習班的臨考誓師會)

當然有另外一種例外,就是有些私立大學有“直通車”教育,就是有些私立大學有附中、還有些有附小,甚至有從幼兒園開始的,比如日本最好的私立大學慶應義塾大學就從附屬小學開始、初中、高中一應俱全。只要上了慶應附小,只要不太傻,基本上能上慶應大學,但是慶應附小每年就只招140人,2/3男生,考進去也不容易。

(東京涉谷的慶應附屬小學)

這樣接受私立大學“直通車教育”的孩子的起跑線就早到了幼兒園時期,還有更早的,因為還有設有附屬幼兒園的,比如皇室以及舊貴族子弟很多的學習院大學就是從幼兒園開始的。要進學習院幼兒園的話也要準備考試。

(皇太子德仁親王夫婦送女兒愛子內親王上學習院幼兒園,請注意,即便是公主,自己的行李也是自己拿)

但這些私立直通車教育雖然起跑線早一些,但一旦進了幼兒園和小學之後也就不很辛苦,跟著走就是。最辛苦的還是那些考私立“進學校”中學的孩子,要辛苦3到4年。

至於“進學校”的辛苦程度也各種各樣,一般來說,考上好大學比例越高的學校反而越輕鬆,反之就辛苦,這一點全世界都一樣,好的學校生源優秀,不需要花那麼多力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