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時租車前途未明?

分時租車前途未明?

共享單車平臺摩拜單車進軍共享汽車領域動作不斷。12月29日,摩拜首批共享汽車在貴州省貴安新區上線。首批上線的共享汽車均為新能源電動汽車,包括北汽集團和一汽集團的新能源汽車產品。摩拜共享汽車首期將在貴安新區及貴陽市主城區試運營,覆蓋觀山湖區、雲巖區、南明區、花溪區、清鎮市等主要行政區及商圈。

共享汽車本質上是汽車分時租賃業務。

分時租賃是把一輛汽車在不同時間段分配給不同用戶使用,鼓勵短時用車、銜接式用車的新興商業模式,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的支撐下,分時租賃可以更加靈活便捷。與傳統租車,分時租賃不僅可以以更靈活的租賃時間豐富消費者出行選擇,還可以免去夜晚、旅遊等非用車期的時間成本。另外,基於移動互聯網平臺的分時租賃業務大幅簡化的用車資質的審批和計價支付模式,並且為運營公司節省了門店和人工的成本。

一、發展現狀

最早分時租賃業務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的美國,一些注重環境保護的歐洲企業開始推行汽車分享的理念,全球第一家分時租車公司Zipcar於1999年在美國成立,我國分時租賃項目直到最近幾年才異軍突起,2011年,安飛士在華正式推出了分時租車業務,這也是國內汽車租賃公司首次推出分時租車業務。最初分時租賃還停留在概念上,很少有企業把它作為汽車服務新商業模式去經營,2012年之後,國內才出現了真正著手分時租賃的玩家,先後出現了EVCARD、一度用車、綠狗租車、一度用車、Gofun出行等,截止到2016年年底,國內汽車分時租賃運營公司大約有十多家公司,但因為市場環境的不成熟,用戶租車出行的習慣還遠遠沒有達到,加上移動支付的普及率不夠、分時租車系統不先進等因素,使得這個市場上沒有足夠資金支持的玩家大多被淘汰,很多企業都先後相繼倒閉。

2015年之後,知名車企也紛紛佈局分時租賃項目,比較有代表性的包括寶馬推出的“Drive now”汽車共享計劃、戴姆勒集團的“Car2go”項目、通用汽車汽車分時共享服務平臺 Maven、北汽與富士康組建的GreenGo綠狗租車項目、首汽 Gofun等等。整車廠商之所以也偏愛新能源汽車的分時租賃,主要有四個原因,一是汽車製造商面臨著日益增大的銷售壓力,通過分時租賃能夠推進企業走服務化轉型道路;二是新能源汽車享受國家如購車補貼、稅費減免、牌照支持以及不限行等國家政策服務吃;三是公務用車改革,促使分時租賃成為租賃服務主要模式之一;另外,整車廠商自建分時租賃平臺,主推新能源汽車和小眾車型,想通過試駕和租賃等形式,打開銷售市場。

2015年,在新能源與“互聯網+”兩大國家戰略撬動下,在日益注重環保、提倡綠色低碳出行的今天,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異軍突起。新能源汽車的興起,刺激了分時租車行業發展,先後有友友用車、嗒嗒用車、易開租車、樂視零派樂享等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平臺先後相繼成立。另外,由於新能源汽車享受著購車補貼、稅費減免、牌照支持以及不限行等特殊國家政策,受到了很多地方政策的明確鼓勵。

北京計劃將推進分時租賃汽車網點佈局,2017年底前分時租賃汽車預計達到2000輛。北京市政路橋集團有限公司已計劃將二、三環40餘處高架橋下的空間改造作為“共享汽車”租賃點,設置停車位與充電樁,彌補充電樁、停車位等資源不足制約。為配合公車改革,北汽新能源集團配置了多輛新能源汽車,以分時租賃方式為在京中央國家機關和北京市相關機關幹部職工提供公務和非公務出行服務。目前北京市場已經有首汽集團旗下“Gofun出行”、樂視汽車平臺“零派樂享”“TOGO”“寶駕出行”等多個分時租賃品牌。其中“Gofun出行”已經在北京儲備1100輛車,包括奇瑞、江淮、北汽等品牌,租賃點100多個。

2016年,上海市政府出臺的《關於本市促進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的發展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2017年,3月1日,由上汽集團和國際汽車城共同成立的環球車享宣佈,上海浦東、虹橋機場,上海站、上海南站、上海西站、虹橋樞紐6個主要樞紐網點正式啟動長途+共享模式。2016年10月,重慶分時租賃運營平臺正式向社會公眾開放,目前,在江北機場、火車北站、江北嘴中央商務區等設立了30多個分租點,投放了300多輛車。杭州市推出了“微公交”項目,分時租賃按小時租賃,是一種短程短時的租賃,屬於汽車共享模式。成都市到2016年底已完成200個汽車分時租賃網點建設,覆蓋面積從青羊區擴展到整個中心城區及新都區、都江堰市等區域,未來3到5年,成都的熱點數將達到5000個,10000輛運營車輛將穿行在天府大地。長沙市計劃在“十三五”期間,在湖南投放1萬臺新能源汽車、建設8000個充電樁、4個公交充電站、600個分時租賃網點,並介入公車改革、網約車、特種車等領域。

二、發展路徑和影響

市場上的分時租車平臺主要有兩種:B2B 模式和 C2C 模式,前者是自有車輛,後者是共享私家車。B2C模式和C2C模式各有優劣,在服務體驗、管理難度等方面,B2C 模式表現更優,而在車輛規模、車型種類、價格等方面,C2C 模式表現更優。B2C 模式目前以新能源汽車居多,且多是定點取還,而C2C 模式則以傳統的燃油車為主,模式通常為就近取車或者協商取還。在新能源汽車的助力下,湧現出了不少新的 B2C 平臺,典型代表有即行 Car2Go、北汽綠狗、首汽 Gofun 出行等。C2C 模式是一種輕資產的商業模式,並不擁有實體車輛,整合和利用閒置的私家車資源,車型更加豐富。

目前車輛分時租賃業務發展還存在以下問題:

短租需求市場目前相對比較低,用戶習慣還在培養階段。分時租車模式,是化整為零,以分鐘、小時來計費的短租車模式,而傳統租車模式,則是以天數計費。從市場反饋來看,受制於消費場景的制約、用戶租車習慣的影響,以天為時間單位租賃的用戶需求最大,3-5天的長租需求是最高的,原因在於短租和打車市場形成了競爭對比,短租的需求就相對比較低。就短租市場本身而言,時間越短、打車越划算,時間越長、租車越划算,按照出行距離劃分,業內一般認為,3公里內是單車市場,30公里以內是打車市場,而20—100公里是分時租車市場。且業內普遍認為,10-100公里里程是用戶需求最大、利潤最豐厚的出行場景。

租賃網點不密集,配套設施不齊全。很少有用戶能夠做到隨時隨地的使用到分時租賃車輛,大部分分時租賃企業佈局的網點都不是很密集。另外,由於大部分租賃公司採用的是新能源汽車作為交通工具,因此在租車和還車點,還需要建設配套的停車場和充電樁,需要充電限制了分時租賃的使用場景,在充電樁等基礎設施不普及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只能在城市內和滴滴角逐短途市場。

互聯網服務模式有待進一步完善。目前簡單的身份證+保證金模式並不能完全避免車輛丟失、損壞、惡意破壞性駕駛等行為帶來的風險支出,用戶的徵信體系以及評估系統還有待完善。另外車輛的損壞、賠償、發生事故的保險、以及造成交通傷害肇事而相應要承擔的民事和刑事責任,都需要更細緻的法律法規進行規範。

三、發展趨勢

未來汽車分時租賃業務發展驅動力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政府公車改革需求動力。配合政府公車改革,推進政府機關辦公場所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業務,實現用公務卡刷卡即時租賃和即時結算業務。二是汽車製造商服務化轉型動力。汽車製造商一方面想通過以租代售和以租轉售方式解決銷售困境,另一方面通過業務服務模式創新,推進企業服務化轉型。三是汽車租賃業務業態創新動力。傳統汽車租賃服務企業利用分時租賃平臺實現網絡化服務,將車輛擺到離用戶最近的地方,實現去門店化服務。四是垂直應用場景需求動力。二三線城市垂直場景應用,比如專注於旅遊城市的分時租車業務的平臺,未來是分時租賃業務發展的重要方向。

汽車分時租賃業務符合國家共享經濟、“互聯網+”等戰略發展方向,尤其是在今天空氣環境汙染日益嚴重、交通日益擁堵、重要城市車輛限行限購的情況下,大眾對汽車租賃業務的需求日益強烈,汽車分時租賃業務發展將勢不可擋,將會成為人們出行的重要選擇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