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纸盖脸不只是因为伍子胥的死不瞑目,原来还有这三条科学依据!

在传统丧葬礼仪中,人死后,要把他的身体捋顺好,使他仰面朝天躺着,用一张轻薄的黄表纸或白纸把脸盖上,俗叫“苫脸纸”。人死后为什么要用纸苫脸,说法不一。,许多人认为这是封建迷信,但其实这一习俗不仅有历史典故,还有科学依据。

这一习俗发源极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相传春秋吴国丞相伍子胥非常有能力,吴王阖闾在位期间,伍子胥用自己的经天纬地之能为国家制定了发展战略,也就是如何吞并周边国家以达到壮大吴国的目的。阖闾十分认同伍子胥的战略国策,不仅尊他为丞相,还倾尽全国之力为吞并大业做准备。

后来的吴王夫差也是伍子胥极力推荐给阖闾的,前一任太子死后,阖闾就问伍子胥谁可以做太子,伍子胥就说夫差“信以爱人,端于守节,敦于礼仪”,话里话外都是夫差能做一个好国君。阖闾死后夫差即位,谁知道伍子胥竟看走了眼。

黄纸盖脸不只是因为伍子胥的死不瞑目,原来还有这三条科学依据!

阖闾生前一直在为壮大国家做努力,他的目标就是吞并邻国楚国和越国,但他在与越国的交战中大败,还被越国大夫灵姑浮斩断了脚趾,退兵后不治身亡。夫差即位后一直记着杀父之仇,挥兵越国,俘虏越王勾践为役。

但夫差是个好大喜功的人,俘虏了勾践之后居然没有杀死他,而是把他关在茅草屋里,让他放牛牧羊羞辱他。伍子胥这时站了出来,劝夫差杀了勾践,因为他看出勾践绝不是一般人,此时不杀必成大患。

但夫差一点都听不进去,俘虏越王已经带给他足够的优越感。他不仅没听伍子胥的话,还听信了小人的谗言,要把这个和他情同父子的肱股之臣杀了。伍子胥一生忠于吴国,此时已经心灰意冷,他留下遗言死后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城墙东门上,让他看着吴国灭亡。

黄纸盖脸不只是因为伍子胥的死不瞑目,原来还有这三条科学依据!

伍子胥没看错人,勾践果然不是池中物。一般人从高位跌落心理落差肯定很大,但勾践卧薪尝胆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忘了耻辱,隐忍着要复国。勾践归国后,针对夫差的缺点制定了灭吴大计,其中一条就是进献美女西施和郑旦给夫差,让她们祸乱吴宫。

这一计十分奏效,夫差沉迷女色不理朝政,还听信谗言,吴国彻底从高层腐坏了。勾践找准时机挥兵吴国,一雪前耻,夫差因此自刎。他嘱咐死后将他的脸盖住,因为他实在没脸去阴间见伍子胥。后世也有诗句感叹夫差的结局:“会稽既雪夫差死,泉下胡颜见子胥。”此后,死后盖脸的风俗流传至今。

黄纸盖脸不只是因为伍子胥的死不瞑目,原来还有这三条科学依据!

而且死后盖脸也有科学依据,有三点被广泛接受。一是古代医学不发达,一些休克后生命体征微弱的人也会被当做已经死亡,在脸上盖轻薄的黄纸,可以通过观察黄纸是否抖动或湿润来确定人还有没有呼吸,避免了误把活人埋葬。二是人死不能复生,家人看到死者未免悲伤,盖住死者的脸可以稍微减轻家人的悲痛。三是死者脸色青白比较恐怖,盖住脸部也是为死者保存最后的一点尊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