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會因爲有了弟妹就瞬間長大,別讓大寶貝心碎

孩子不會因為有了弟妹就瞬間長大,別讓大寶貝心碎

某天在地鐵站看到ㄧ位媽媽帶著三個孩子,由於媽媽手忙腳亂地,於是請老大幫忙照顧最年幼的弟弟。這些景象我想起過去擔任全職媽媽的時期,很多時候會因為一打二手忙腳亂,外出或是需要煮午飯時就請哥哥幫個忙。於是敏銳的哥哥久而久之發現幫忙大人是會被肯定的,就開始主動幫忙照顧弟弟,一開始我總是非常驚喜,給予大力的肯定也感動,但有天發現,哥哥總是當照顧者,弟弟也習慣地當被照顧者,雖然這和兄弟倆天生的氣質可能有關係,但我開始覺察教養的影響。

這時腦中想起老大情結這件事。

偶爾就會聽朋友或是來訪者提及身為老大的心情,覺得被要求得多,也常感受到被要求提早獨立,即使長大後可以理解自己的爸媽第一次當父母,需要很多時間摸索,對於老大和後面手足的教養方式就會有所不同,但那種不公平與被犧牲的感覺卻還是會在心頭,也甚至覺得自己就像是父母的實驗品。

身為心理諮詢師也身為母親,我明白照顧者的為難,

一個人手忙腳亂時總希望減少困境,期待“比較聽話”的孩子可以協助,但到底要怎麼平衡呢?

因此後來當我覺察後,我採取了ㄧ些方法:

告訴哥哥:“謝謝你幫忙媽媽,你知道媽媽手忙腳亂。”所強調的是“幫忙”這件事,而不是“哥哥”這個身份。

(和家人建立共識,在手足紛爭時,不要說“你是哥哥了,可以禮讓弟弟”相關的話語。)

建立和老大獨處時間,讓他也有機會單獨和父母撒嬌。

建立家事一起分擔的概念。不管在家中的排行或是角色,只要是一家人就是一起做家事。

這樣的經驗讓我更深感成為父母的不容易,每位父母的教養觀念都受到自己的成長經驗影響,覺得這樣好,覺得不要那樣重蹈覆轍,然而各種教養資訊爆炸也可能讓爸爸媽媽們莫衷一是。

我們都可能做得不夠好,但相信只要一直保持著覺察與願意修正的彈性,我們都會是夠好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