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以色列可以建國進入聯合國,而巴勒斯坦卻不能?

空杯子


以色列的國名源自古希伯來語,意為和神角力,以色列人以上帝的選民自居,認為自己存在於世上是肩負著特殊使命。公元前11世紀猶太人的祖先建立了古以色列國,公元前586年古以色列被巴比倫王國所滅,然而出乎以色列人預料的是巴比倫王國沒多久也被新興的波斯帝國滅了,更令他們沒想到的是波斯王居魯士居然同意他們復國,只要復國後的以色列臣服於波斯即可。於是以色列就以波斯附庸國的身份得以復國,波斯帝國被亞歷山大大帝所滅後以色列又成為亞歷山大帝國的附庸國,亞歷山大帝國分崩瓦解後以色列成為塞琉西王朝和托勒密王朝爭奪之地。羅馬興起後將以色列併入敘利亞行省,又扶植了希律家族為代理政府。此後猶太人屢屢掀起反抗羅馬統治的武裝起義,公元70年羅馬軍攻陷耶路撒冷,大批起義者被殺,七萬餘猶太人被賣為奴隸。132年猶太人再次發動起義,這次起義於公元135年被鎮壓,幾十萬猶太人遇難。之後羅馬廢除了以色列的附庸國身份,將猶太教聖地耶路撒冷徹底夷為平地並將猶太人驅逐出祖祖輩輩世代居住之地。自此以後猶太人就一直在世界各地漂泊,一直未能建立自己的國家。然而世代傳承的上帝選民的信仰使世界各地的猶太人之間仍具有極強的凝聚力。

在長期的漂泊過程中猶太人遭遇到的是歐洲各國的白眼、迫害,甚至是屠殺,於是從19世紀末開始猶太復國主義思潮興起。既然要復國,那就必須得有一塊合適的地方來建設新以色列國。就當時的國際環境而言:以色列復國之地不能選在歐洲,因為歐洲列強不是猶太人這樣的小眾民族惹得起的。也不能選在美洲,儘管猶太人在美國混得還不錯,但要在美國視為自家後院的美洲建國是不現實的。非洲儘管早被歐洲列強瓜分完畢,但因這裡的開發難度大,貧窮落後。富有的猶太人可以通過交易從列強手中得到一小塊復國之地,而身為小眾民族的猶太人儘管惹不起歐美列強,但要壓制當時還處於原始部落狀態的非洲土著還是不成問題的。然而以色列卻沒選擇建國於此——這主要基於兩方面原因:就猶太人內部而言在非洲建國儘管可行,但不要忘了猶太人是一個有幾千年的商業基因的民族,而非洲的貧窮落後並遠離發達經濟帶的地緣區位對以色列的貿易開拓顯然是極其不利的;就猶太人先找復國的外部支持而言在非洲建國是無法獲得大國支持的,事實上儘管猶太復國主義從19世紀末就已興起,但卻是在二戰後因為得到美國的支持才得以實現,而美國支持以色列建國說到底是為了壓制阿拉伯國家,從而最大限度維護美國的中東利益,如果以色列在非洲這種遠離大國核心利益的區域建國,那麼自然對大國就沒什麼利用價值了,又如何能獲得復國的外部支持呢?

在世界地圖上一一排出了不適合建國的地區後以色列人最終發現其實只有中東是唯一適合建國的:猶太人無論在那裡建國,作為一個小眾民族要想壓制當地的本土居民必須依賴大國的支持。二戰後美國成為全球霸主政治、經濟、軍事等各領域全方位的頭號強國,但還沒強大到足以單憑一國之力宰制整個地球。而那些同美國的地緣距離越疏遠的地區美國越難以管控——畢竟強龍不壓地頭蛇。而中東地區恰恰是同美國的地緣距離越極其疏遠的地方,所以美國需要在中東扶植自己的利益代言人,尤其是考慮到中東地區對美國維繫自己在國際上的石油美元霸權的重要性,這一利益代言人的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以色列恰恰就是最適宜扮演美國的利益代言者的。中東地區儘管國家眾多,這給美國從其中挑選盟友提供了不少選項,但要扮演美國的中東利益代言人的角色可不是任何國家都可以的:扮演這一角色的國家不能太弱,否則根本不足以替美國製衡一群中東地頭蛇;可也不能太強,因為國與國之間從來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久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如果美國扶植的盟友強大到一定程度本身就會成為新一任的中東地頭蛇,進而威脅到美國在該區域的利益。

古以色列所在的迦南地區恰恰是中東的核心關鍵地帶——這裡地處西亞、北非交接地帶,控制了這裡就可以將伊拉克、敘利亞等西亞阿拉伯國家同埃及、利比亞等北非阿拉伯國家分隔開來,從而避免阿拉伯國家形成一個統一的強勢地緣政治實體。以色列選擇在此建國正符合美國分化瓦解阿拉伯國家的既定策略,因此以色列在建國過程中選擇和巴勒斯坦爭奪迦南地區其實一是因為回到祖先故地的心理情結作用;二是為了配合美國的中東戰略以換取美國對以色列建國的支持。問題在於:自從以色列人離開迦南地區後這裡已換了無數個主人,兩千餘年後的迦南早已是阿拉伯人世代聚居之地。儘管在二戰之後包括阿拉伯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普遍對猶太人遭受納粹屠殺的慘狀報以同情並承認以色列復國的合理性,但這並不意味著阿拉伯人就願意拿出自己的土地供以色列復國,在他們看來:既然屠殺猶太人的是納粹德國,那麼理當從德國割出一塊土地供以色列復國。然而以色列最終還是在美國的扶持下強行在迦南地區建國。

194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規定當時由英國託管的迦南地區在1948年結束英國的委任統治後建立猶太人的以色列國(約1.52萬平方公里)和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國(約1.15萬平方公里)。猶太人順應了聯合國的決議並於1948年5月14日在聯合國劃定的地盤上正式建立了以色列國,而阿拉伯國家聯盟斷然拒絕聯合國這一分治方案,阿拉伯國家聯盟委員會還下令對以色列的猶太平民展開為期三天的暴力襲擊,隨即猶太人組織的地下民兵部隊展開還擊,雙方的衝突愈演愈烈。到了1948年5月15日凌晨由埃及、外約旦、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組成的阿拉伯聯軍就向前一天才剛建國的以色列發起戰爭。阿拉伯聯軍面對才剛建國一天,甚至還沒來得及組建正規軍的以色列可謂佔盡優勢。這時在美國的建議下聯合國安理會要求雙方在36小時內停火,自以為佔盡優勢的阿拉伯聯軍同意暫時停火。以色列恰恰正是利用這段寶貴的喘息時間擴充兵員、採購武器,而阿拉伯聯軍方面卻陷入到互相推諉扯皮的處境。1949年3月10日第一次中東戰爭由以色列取勝而畫上句號。1949年5月11日以色列正式取得聯合國的席位,成為第59個會員國。

此後以色列同阿拉伯國家之間一共爆發了5次中東戰爭,結果以色列屢戰屢勝,阿拉伯國家屢戰屢敗。阿拉伯國家見打不過以色列,於是紛紛轉而與之和解,以色列逐漸成為包括阿拉伯國家在內的國際社會認可的主權國家。看著其他阿拉伯國家紛紛認可了以色列,巴勒斯坦當地的阿拉伯人也試圖改善和以色列的關係,這時他們想起了當初聯合國的巴以分治決議——按該決議的規定: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一樣是獲得聯合國承認的國家,只是當時阿拉伯人覺得自己能將以色列完全趕出去,所以才拒絕承認該決議。如今一看趕走以色列人不現實了,那麼儘管地盤小點也總聊勝於無,於是巴勒斯坦當地的阿拉伯人表示自己也願意像其他阿拉伯國家一樣承認以色列,然後按當初聯合國的分治決議在屬於他們的1.15萬平方公里土地上建立巴勒斯坦國。誰知在中東戰爭中接連取勝的以色列變卦了——當初巴勒斯坦不承認分治決議,不承認以色列國;如今輪到戰勝後的以色列不承認巴勒斯坦國了:以色列不承認巴勒斯坦是獨立的主權國家,還一步步蠶食當初按聯合國分治決議劃分給巴勒斯坦的領土。

此後巴勒斯坦武裝力量為實現獨立建國的目標而和以色列持續對抗了數十年,在這一過程中除了正面對抗之外巴勒斯坦的一部分極端勢力也通過策劃恐怖襲擊的方式打擊以色列。從1974年11月起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簡稱巴解)開始以聯合國觀察員實體進行活動。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國宣佈正式成立,聯合國大會於同年12月15日通過決議決定在聯合國內正式以“巴勒斯坦”的名稱代替原先使用的“巴解”的稱謂。到了1993年不勝其擾的以色列同巴勒斯坦方面簽訂了《奧斯陸協議》:正式承認巴勒斯坦是一個國家,但以色列國防軍依舊佔據著31%的加沙地區和部分約旦河西岸地區。事實上在以色列及其幕後支持者美國內心深處始終試圖否認巴勒斯坦作為一個獨立主權國家的存在——特朗普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一事其實就是這一心態的證明。儘管如此包括以色列和美國在內幾乎所有聯合國成員都至少在公開場合承認巴勒斯坦建國的既成事實,但巴勒斯坦不是聯合國的正式會員國,沒有投票表決權,只具有觀察員地位。自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觀察員以來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國家就一直積極推動聯合國大會將巴勒斯坦的聯合國觀察員地位提升為會員國地位,但在美國和以色列的反對下至今未能實現這一訴求。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今天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作為兩個國家,其產生來自己當年聯合國的決議。這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產生有很大的不同。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就巴勒斯坦分治方案進行了表決,最終通過了“巴勒斯坦將來治理問題的決議”(即聯合國181號決議)。其核心思想是在巴勒斯坦成立一個獨立的猶太國家和獨立的阿拉伯國家。也就是說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建國的地點都在原來歷史上的巴勒斯坦地區。由於聯合國在國際上的特殊地位,聯合國通過181號決議宣佈可以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獨立的猶太國家,實際上就等於賦予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建國的合法性。

問題在於兩國在對待該決議的態度上。以色列由於有美國的支持在分治決議中佔了便宜,而巴勒斯坦卻吃了大虧,在這樣情況下以色列選擇第一時間接受決議並宣佈建國,並於1949年5月11日正式成為聯合國第59個會員國。由此以色列的主權國家身份得到了聯合國的承認,也就意味著聯合國的成員國也承認了這一點。這讓以色列的合法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支持。但巴勒斯坦剛好相反,認為決議不公平,拒絕決議,並且在以色列宣佈建國的第二天就與一寫阿拉伯國家一道對以色列進行軍事打擊,希望用武力手段消滅新生的以色列,這就是第一次中東戰爭,但結果大家都知道,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人的願望落了空,原本決議劃給阿拉伯人的土地也被以色列佔領。巴勒斯坦沒有宣佈建國,也就意味著他們對聯合國決議的對抗,聯合國也就無法接納一個根本沒有宣佈建立獨立國家的民族。

之後經過歷次中東戰爭,巴勒斯坦和土地越打越少,到今天就只控制著不到3000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以色列卻越大越強,成為中東地區最為強大的國家,特別是軍事上,以色列對阿拉伯人的優勢是壓倒性的,巴勒斯坦也是認識到了這一殘酷的事實,所以不再把消滅以色列作為國策,並且與1988年宣佈建國,得到了很多國家的同情和承認。目前巴勒斯坦是聯合國的觀察員國,也就是說雖然還不是正式成員,但聯合國已經承認了其主權地位,惡如主權是一個國家的命脈所在,這也是巴勒斯坦在聯合國中取得的最大成就。

但巴勒斯坦也不得不面對殘酷現實,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承認巴勒斯坦問題還有諸多條件,甚至是阻撓。而以色列國內也出現了不承認巴勒斯坦國家地位的聲音,企圖徹底吞併巴勒斯坦,讓其成為以色列的一個地方行政區。所以巴勒斯坦想要成為聯合國的正式成員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困難要克服。午夜夢迴,可能今天的巴勒斯坦人會後悔當年沒有接受那個他們曾經認為的不平等協議。


詹思丁


其實確切的說,巴勒斯坦雖然還不是聯合國成員國,但是聯合國“觀察員國”,這也算進入聯合國的第一步了。

2012年11月29日他們的聯合國觀察員國申請得到了138個國家的同意,這意味著今後巴勒斯坦可以有一個“新身份”來參與國際事務。從全球巴勒斯坦人面對鏡頭的笑臉與淚水中,人們體會到了他們對獨立的追求與對國家的熱愛。這一天正好又是聯合國規定的“國際援助巴勒斯坦日”,當時木叔就向自己的巴勒斯坦朋友表達了可喜可賀之意。

(巴勒斯坦旗幟在聯合國總部辦公區飄揚)

木叔曾在巴以地區有一段工作經驗,甚至和以色列安全部門的直升飛機空中俯瞰加沙地帶,當然更是親身體驗到了巴勒斯坦人所遭遇的艱難處境。從而對巴勒斯坦人對聯合國的渴望也感同身受。

比如,從以色列進入巴勒斯坦地區的任何通道都有以軍檢查站,經過的每一輛車每一個人都要接受安檢;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部分邊界地區還建有3米多高的隔離牆,它在帶給以色列安全的同時,也隔閡了巴勒斯坦人看世界的權利。

木叔的巴勒斯坦朋友拉米曾說,很多巴人出於宗教和現實原因,對以色列沒有好感,但他們卻不得不依靠以色列,因為巴控區找不到工作,因而不少巴勒斯坦年輕人經常“翻 牆”到以色列打工。雙方基本維持著這樣一種尷尬的關係。身為外交官兒子的拉米不止一次談到巴勒斯坦建國才能擺脫這種處境。“入聯”就會讓拉米們的願望部分實現。


雖然目前巴勒斯坦還不是聯合國正式成員國,但聯合國“觀察員國”的身份至少給巴勒斯坦帶來三方面的好處:

其一,“入聯”讓巴勒斯坦有了和以色列“叫板”的本錢。此前巴勒斯坦只是一個聯合國“觀察員實體”,以色列在和巴方談判中不認為巴勒斯坦是國家,有了國家的稱謂,談判將更“硬氣”;

其二,“入聯”可以讓巴勒斯坦加入一些國際組織,比如國際法院等機構,這會給以色列施加更大壓力。巴方可以“控告”以色列對其“侵略”,在國際法平臺上和以方周旋;

其三,“入聯”是巴勒斯坦最終建國的關鍵一步。

194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規定巴勒斯坦地區建立猶太國和阿拉伯國。這一決議遭到阿拉伯國家反對。經歷了5次大的中東戰爭後,1988年後阿拉法特宣佈認可聯大分治決議,承認以色列,並以巴勒斯坦的名字建立新國家。此後雖然得到一些國家的承認,但由於領土部分被佔和美以的反對,它一直沒能具有完全的國家資格。聯合國觀察員國的身份,有利於巴方今後爭取到更多國際發言權,逐步走向“正常國家”。


但巴勒斯坦也應該認識到“入聯”其實是一把雙刃劍。成為聯大“觀察員國”也好,未來成為聯合國成員國也好,他們應該用國家的身份要求自身,一舉一動都要符合國際約束,而不能我行我素。

從國際法主體上講,“入聯”在給予巴勒斯坦相應國際地位的同時,也給了其相應的國際責任和義務。遊離於國際體系之外的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如果繼續向以色列平民發動襲擊,引發地區衝突,這無疑將有損巴勒斯坦“入聯”的價值,也違背基本的國際準則,責任將由巴勒斯坦官方一體承擔。

巴勒斯坦是否有能力適應這個“新身份”,利用好這張“新名片”?6年來的事實證明,他們的做法讓人失望。巴勒斯坦內部派系紛爭依然阻礙和以色列的和談,以及巴以和平。不久前的加沙衝突就是一例。

所以,無論以色列還是美國,認為巴勒斯坦如果要成為聯合國正式成員國,其挑戰不僅來自所承擔的國際責任,更來自內部。只有內部擺平,才能談一個正常國家身份。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邊界的隔離牆)

木叔也瞭解到,巴勒斯坦由於長期和以色列衝突,導致當地基礎設施差,年輕人普遍失業,社會管理欠缺秩序。筆者在耶路撒冷遊歷時對這點感受頗深。耶路撒冷西部的猶太區由以色列管理,當地街道整潔、高樓林立;而由阿拉伯人負責部分社會維護的東耶路撒冷則街道狹窄、治安遜色。毫不誇張的說,“一座城市兩重天”是巴以管理能力差距的真實寫照。

一城不治何以治天下?後發國家如果要發展,不能單靠國際援助和國際支持,最根本的是要壯大自己的實力,發展本民族經濟,與鄰居和平共處,同時為國際社會做出貢獻。從這個角度上講,巴勒斯坦成為一個成功的“正常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木春山



猶太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對世界有著巨大影響。從基督教到現當代“三巨人”(馬克思,弗洛伊德和愛因斯坦),無不說明猶太人對人類歷史的重要貢獻。但在傳奇的大衛王和所羅門王之後,猶太民族兩千多年來卻飽經滄桑,磨難不斷,甚至直到二戰結束,連一塊立足之地都沒有。同時,猶太人又是白色人種中飽受欺辱、最不被接受的“異類”。在莎士比亞的劇中,在巴爾扎克的小說裡,猶太人總是一個反面角色。就在大約60年前,歐美不少大學的法學院和醫學院還拒絕接受猶太子弟。


  二戰初期,當猶太人感到了納粹的威脅,醞釀要大批往巴勒斯坦移民的時候,英國卻在1939年適時地推出了麥當勞白皮書,限制猶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後來的第一任以色列總統魏茨曼依靠與很多英國官員的私人關係,在二戰後期就開始遊說英國政府,尤其是時任首相的邱吉爾,希望能得到英國的支持,在猶太人的祖先居住地巴勒斯坦得到一塊立足之地。魏茨曼的情真意切和不懈努力終於感動了邱吉爾。

1944年11月4日,邱吉爾答應在戰後猶太人可以將遭受希特勒屠殺而造成的10萬孤兒移居到巴勒斯坦,並在以後的10年內安置150萬猶太難民到巴勒斯坦。然而,當時的英美兩國政府出於種族偏見和各自的利益,都堅決反對猶太人復國,對邱吉爾的許諾不認帳。美國總統羅斯福在1945年雅爾塔會議後,專門會見了沙特阿拉伯國王薩烏德,允諾在沒有與阿拉伯人充分協商之前,美國不會對巴勒斯坦的前途作出決定。

  二戰期間,希特勒的種族滅絕政策,對災難深重的猶太民族無疑是又一次毀滅性打擊。但1945年納粹被消滅後,猶太人的厄運並沒有結束。數百萬猶太難民無家可歸,很多猶太人不得不繼續住在集中營裡,穿著納粹分發的囚服。而他們的同類白人不僅沒有伸出救援之手,還時常落井下石。東歐的反猶情緒尤其高漲,“猶太還鄉團”經常受到暴力襲擊。在波蘭克勒茨還發生了130多名返鄉猶太人被集體屠殺的事件。


英國對虎口餘生的猶太人毫不憐憫,堅決反對把猶太人送往巴勒斯坦。在歐洲的美軍也報告說,難民問題是猶太復國主義者的陰謀。只是後來美國發現供養難民是一個沉重的包袱,英國發現在巴勒斯坦的存在得不償失時,才勉強同意了大批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的要求。在那裡留下了一個明白無誤的“火藥庫”。當猶太人終於在1948年建立起自己的國家時,美國在11分鐘後就第一個予以承認,並從此開始了對以色列的“無私”援助。

  現代以色列的出現,主要是幾個大國根據自己利益作出的決定,是美英等大國“甩包袱”的結果,並沒有得到阿拉伯世界的完全認可。在以色列建國第二天,阿拉伯世界就聯合起來對付以色列,從此開始了連綿半個多世紀的領土之爭。


無中生有hz


巴勒斯坦的現狀值得同情。要汲取的是三個教訓。

不識大體,真理多數時候不在少數人手上。二戰,猶太人用600萬在歐洲被滅絕的代價,向世界呼籲他們應該有個家,這個要求有合理成份。聯合國181號決議讓他們回到祖籍地加沙安身,同時承認巴勒斯坦是獨立國家,宗教聖地耶路撒冷劃入巴勒斯坦境內,由國際共管。這個決議有同情猶太人的成份,也最大程度安撫了巴勒斯坦穆斯林。巴勒斯坦從宗教衝突淵源視猶太人為妖孽,猶太復活為洪水猛獸,選擇寸步不讓、寸土必爭。既失道義,又失人情。更缺審時度勢智慧,用胳膊扭大腿,結果事與願違。

朋友多不一定靠得住,打架只憑人多不行。

巴勒斯坦敢於不承認以色列,並與之強硬對抗,是判斷它的周邊身後的穆斯林兄弟世界會為它撐腰,強龍壓不住地頭蛇,況且,猶太人在世界不以愛打仗動武著名,這條龍(以色列)當時並不強。事實上,阿拉伯世界不是鐵板一塊,他們內部的教派矛盾(遜尼派——什葉派)就是解不開的死結。從兄弟道義上,埃及牽頭髮起過驅趕猶太人的中東戰爭,但兵熊熊一窩,被打回了烏合之眾原型。巴勒斯坦人被遺棄,現在,儘管它的許多兄弟國家因為出產石油富得流油,他們依舊貧困如洗。

喊口號沒用,實力決定地位;巴勒斯坦以不承認以色列為前提,選擇不理睬聯合國決議,拒絕在以巴分治情況下各自獨立建國,為此也拒絕加入聯合國,從此遊離於國際世界之外,成為被遺棄的羔羊。它們與以色列鬥了70年,由於實力不濟,先丟了西耶路撒冷,再丟了東耶路撒冷,如今實際控制區域只有3000平方公里(不及中國西部一個大縣)。巴以實力對比已成螞蟻對大象,巴勒斯坦面臨被以色列吞併的命運。巴勒斯坦人後來想通了這個道理,雖宣佈建國,但由於國體不穩,只得到了許多國家道義上的承認;巴勒斯坦又亡羊補牢申請加入聯合國,只得到“觀察員國”身份。特朗普最近關於耶路撒冷歸屬的聲明,就是美以不承認巴勒斯坦合法地位的有力證明。

世界上的事沒有永遠的公平,有些歷史機會沒抓住稍縱即逝,實力決定地位是恆古不變的道理。這幾句話,從巴勒斯坦的命運和囧景,可得到印證。朋友,你覺得是嗎?


諶人


美國人不同意巴勒斯坦進入聯合國!聯合國的“領導”權在美國人手裡!當今世界,一切都由美國人說了算,一切都要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什麼是美國的國家利益?答案和最後解釋權在美國人!面前敢和美國人叫板的國家和地區真沒有。為什麼?狗知道!哪裡亂,哪裡有美國人,哪裡有美國人,哪裡一定亂。哪裡亂,哪裡一定有美國人的利益!這就是美國人的生存法則!

亂中取利!美國人眼睛裡只有“利”了,世界上的一切都要圍繞美國人的“利”轉圈圈!這就是個“怪圈”可是,現實就是這樣的,所有國家就是圍繞著這個“怪圈”運轉著……世界各國的政治家,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跟著美國人的“怪圈”然後再劃各自的小圈圈,而且是晚上睡覺時候在自己肚皮上劃圈圈……劃好了,就是美國人圈圈裡的夥計,劃錯了,就是美國人圈外的………所以是米國!


孔乙己亂彈


聯大181號決議,巴以分別建國,耶路撒冷作為中立城市由聯合國管理。

決議通過以後,以色列宣佈建國。但是巴勒斯坦撕毀聯大決議,同時糾結周邊阿拉伯國家共同入侵以色列,妄圖以多欺少消滅弱小的新生以色列。可是戰爭的結果卻是強大的阿拉伯聯軍被以色列打敗,巴勒斯坦喪師失地。


用戶52875685138


這是要看那個民族對物理的理解有多高的實力了,這個也決了他們的軍事實力,在當時他們的軍事實力將整個阿拉伯世界吞下都不在話下,何況建一個小小的以色列呢?只是在道義上沒有制高點而已,毛主席就看到這一點,如果不搶佔道義制高點,窮國弱國都會成為整個西方的魚肉的,中國也是窮弱之國,說明偉大的毛主席智慧有遠見,在國際上聲明反對一切帝國主義的侵略行為,之後在鬥爭中才會有不計後果地發展核武器,才換來有今天和平崛起。如果當時不這麼做,中國必然重回衰落。像現在的巴以衝突一樣,雖然巴勒斯坦沒有軍事實力,但道義在巴方這邊。世界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現在的美國又在用霸術思想來解釋巴以問題自然是碰到一鼻子灰了。


世界人民的兒子思想家


1、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就巴勒斯坦分治方案進行了表決通過在巴勒斯坦成立一個獨立的猶太國家和獨立的阿拉伯國家。

2、此後,以色列建國,而周圍其他阿拉伯國家出兵瓜分巴勒斯坦土地並進攻以色列。

3、此時,英國支持阿拉伯聯軍,蘇聯美國在以色列一方。當時以色列戰爭武器主要來自蘇聯,從美國獲得大量捐款。

4、後來阿拉伯國家多次戰敗,直到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奪得耶路撒冷老城,此後又奪得分給巴勒斯坦的領土。

5、再後來以色列與巴解組織談判,允許在這些領土上巴勒斯坦自治。

6、當年阿拉法特說過:這些阿拉伯國家比以色列更壞。


森林王子1991


屠夫斯大林在二戰後期策動建立兩個猶太國,一個是中國東北,另一個就是現在的以色列。但以色列建國後發現蘇聯人太壞,兩年後投入西方陣營。與此同時建立起另外兩個新國家黎巴嫩約旦。黎巴嫩約旦敘利亞埃及在蘇聯支持下想一舉滅掉以色列,美國出手以色列贏,巴失去了建國機會。戰前國際社會是認可巴建國的,但巴想吞併以色列過立一個更大國土的巴勒斯坦,人心不足蛇吞象如今只能任人宰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