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果季到来,面对大量扩种,供大于求局面会成真吗?

近年来,中国火龙果产业迎来大发展的“春天”,据统计显示,自2011年的不足5万亩,到目前超过60万亩,短短7年间,中国火龙果种植面积激增11倍之多,引发行业人士广泛热议。有人为此担心,中国国内火龙果市场恐将出现供大于求局面。这种担心会成真吗?

火龙果季到来,面对大量扩种,供大于求局面会成真吗?

今年火龙果行情

首先,我们来看看今年火龙果的行情,马上进入8月份,国内各火龙果产区都已进入上市高峰期。虽然火龙果产量大大提高,但各产区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大果价格(0.8斤以上)在4-6元/斤。海南部分产区受台风影响,降雨较多,再加上高温高湿天气,导致大果率不高,产量也有所降低。另外,广西、广东降雨逐渐增多,对火龙果采摘会有一定影响。

火龙果收购商欧英杰告诉记者,目前全国火龙果都已开始大量上市,广东、广西、海南的价格基本一致,近期的收购价格也会保持稳定,波动范围很小,市场走货情况较好。目前,市场的大果率占比约2-3成,中小果较多。他建议果农在果实成熟度达到8成时,采摘较好。同时果农也要加强管理,如果造成太多的花皮果,则会非常影响整体果品。

火龙果季到来,面对大量扩种,供大于求局面会成真吗?

今年火龙果的产量翻倍上升,当很多火龙果人在静观市场变化时,广西和海南新一轮扩种潮已悄然开始。据两地农业部门和业内人士不完全统计,今年广西火龙果扩种面积在5至6万亩,海南扩种面积在2至3万亩,几乎都是大红系列自花授粉品种。(行情数据:农财网火龙果通)

扩种是行业升级,未来前景可观

近年来中国火龙果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若干年前,作为“南方水果”代表,火龙果在北方市场中鲜有人知。且因火龙果种植多为农户分散经营,生产效率低下,果品质量参差不齐,国内市场中近80%的火龙果,均需自越南进口。

中国火龙果种植规模的扩大,很大程度是行业发展升级的结果,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的进入,改变了此前火龙果种植分散、效率低下的局面。伴随火龙果总体产量的大幅提升,优质果品的价格不降反升。

火龙果季到来,面对大量扩种,供大于求局面会成真吗?

伴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火龙果逐渐于北方市场打开销路,并迅速从一线城市扩展至二、三线城市。销量及利润的提升,吸引国内多家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投入其中,对火龙果种植技术的改进、新品种开发、冷链运输及果品保鲜等,均形成了积极意义,起到了标杆示范作用。

因此火龙果的扩种,目前来看并不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但是如何走出一条农业精品路线,是从业者未来应关注的重点。

品质提升,以高密度扩种为主

在互联网的带动下,火龙果果农的种植技术快速提高。对比往年,今年火龙果的品质无论是口感还是外观均有提升,这让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国产火龙果。

这些利好仿佛都在大种植户预料之中。就在今年火龙果市场流通速度不断加快的同时,广西、海南种植大户纷纷扩种,而且扩种面积以千亩计算。

现在很多资本在寻找项目。如今大量资本进入火龙果行业,跟过去香蕉发展相似。前三四年香蕉价格行情好,大量资本涌入,推动香蕉产业成几何倍数增长,并形成了云南及接壤的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香蕉种植核心区。现在也有中国企业考虑在柬埔寨和老挝投资种火龙果。

火龙果季到来,面对大量扩种,供大于求局面会成真吗?

价格稳定,离开产区销售为上

2015年到现在,火龙果大果地头收购价格保持在4元/斤左右,比较稳定。以前火龙果产量不多,通常都是小规模发货,如今火龙果市场都是以车为单位发货,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上海和北京市场基本被大基地占据,广西中小基地销售市场向山东、河南、陕西转移。华中地区靠近贵州,广西火龙果运输过去物流成本高。东北三省和陕西对火龙果需求量大,目前物流能直接到达的是长春、哈尔滨、吉林等省会城市。此外还有一部分广西果卖到广东和海南,这两省消费量大,运输也不需要走冷链,成本较低。

火龙果季到来,面对大量扩种,供大于求局面会成真吗?

深挖市场,避免集中上市

现在火龙果产区还没有实现批量持续供货,依然存在市场空间,虽然今年国内火龙果产能会大幅提升,但销售应该不成问题。

所以从业者应该继续深挖北方市场,开拓三四线城市,同时也坚守自家阵地。比如,海南60%的火龙果产能在冬天释放,每年到海南过冬的数百万人是一个很大的消费群体,如果这群人都吃火龙果,每天最少能消化掉100万斤。

采后处理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也起到关键作用。火龙果产量上来后,采后分选和贮运体系要建立起来,要能做到至少保鲜15天。用这15天时间让市场慢慢消化产能,而不是集中上市,造成市场“堵车”。

火龙果季到来,面对大量扩种,供大于求局面会成真吗?

其实所有品种都是这样,当有了规模之后,一定要抓品质,做好采后工作,走精品路线。这样即使真的遇到供大于求的局面,也能保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文章:万果风云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