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理财困难户的7大症状,教你告别理财烦恼!

理财,其实也是清理自己人生的开始。今天,小行为大家来盘点一下理财困难户们最容易出现的7大“症状”。

01 理财拖延症

不知不觉,这个月的工资又花没了。这样可不行,要存钱,要理财。明天去买个股票或者投个P2P吧……这两天工作好累,事情好多,先算了,过几天再研究理财……

病症

理财永远在明天。

细数理财困难户的7大症状,教你告别理财烦恼!

病理分析

总是觉得现在钱太少,还没有准备好,以后等有钱了,有时间了,就可以开始投资理财了。但其实,这都是借口。拖延症的深层原因还是,懒。

如何治愈

理财拖延症虽不能一步治愈,但也并非无药可救。首先,养成记账的好习惯,算清楚每个月自己的收支比例;其次,认真分析,再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每月收入的10%或者20%进行理财。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克服拖延症!

02敏感玻璃心

理财困难户在投资时往往有一颗脆弱的心。

病症

面对市场大涨或大跌时,会出现心理性的紧张,在投资选择的种类时会变得胆小、谨慎。

细数理财困难户的7大症状,教你告别理财烦恼!

病理分析

这部分人在投资领域吃过亏,因此会变得小心翼翼和惧怕风险。只要有风吹草动就肾上腺激素猛增。他们形容自己“心脏承受能力太弱”,也被叫做理财玻璃心。

如何治愈

《投资心理学》作者诺夫辛格说:“投资是一桩说来容易做来困难的活动。投资者的情绪无时不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投资行为。”

心理承受能力弱的理财者,适合保守稳健投资方式,应尽量避开高风险的产品,尤其不大适合股市这种大起大落的领域。

03 急功近利症

他们总是希望把投资回报的周期缩短再缩短,利益变大再变大。

病症

今天投进去,明天就要获利。以为投资是投钱就能赚钱的事,不考虑风险,只盯着利益。

细数理财困难户的7大症状,教你告别理财烦恼!

病理分析

很多理财者很容易犯下没有规划的急功近利症。他们过于注重收益,往往看不到产品背后的风险,对投资回报的预期过高,在投资选择上不够理性。

如何治愈

面对投资选择时,不要过于功利一心只看收益。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Kj=Rf+βj(Km-Rf)”,期望收益率Kj与风险系数βj具有对称性,风险越小,收益越低,风险越大,收益越高,这就是风险收益均衡原则。

04 优柔寡断症

举个栗子:股市大跌,身边的阿姨大姐,哥叔伯父纷纷秒变炒股专家:“你就该抄XX的底,听我的没错。” “快点全抛了,XX告诉我的” 究竟听谁的,实在太难了!

病症

理财时犹豫不决,而导致决策上的失误。

细数理财困难户的7大症状,教你告别理财烦恼!

病理分析

理财困难户的内心是一部跌宕心理剧。买股票还是基金还是投资P2P,跟从大部队入市,还是躺在地板上等着抄底?

因为犹豫不确定,所以会导致决策上的失误。一味犹豫和徘徊,往往容易错过最佳时机。这一点,在股市行情不好,及时止损时体现的最为明显。

如何治愈

购买任何理财产品都要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对于目标涨跌应设置自己的上限与底线。涨幅达到预期,说撤就撤,绝不留恋。拿股市来说,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反之,股价下跌,触及自己止损线,该撤也得撤。别报侥幸心理,市场不会为你一人开后门。

05 盲目自大症

这群人在理财上有种特别的“傲骨”。你们不一定错,但我肯定对。理财领域,看人待物喜欢用上帝视角。

病症

有一几次偶然性的成功,就把自己当成理财天才。做事武断,对理财行为过度自信。

细数理财困难户的7大症状,教你告别理财烦恼!

病理分析

“骄傲的白天鹅”典型症状,认为自己是投资领域的天才。他们的口头禅是“你就听我的,准没错”、“你怎么不听我的话”,他们喜欢把“我”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不喜欢他人忤逆自己的理财判断。

如何治愈

投资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一次选择对的,不代表次次都对。那些伟大的企业家,哪个不是在最成功的时刻还时时怀有危机感,随时准备着失败来临。所以,要有危机意识,要理性分析市场的情况。

06 盲目攀比症

攀比,已经成为社会话题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了。在理财领域,表现尤其明显。

病症

眼里只有比自己赚得多的人,看不到亏损的人。

细数理财困难户的7大症状,教你告别理财烦恼!

病理分析

喜欢做不理性的比较,看到别人收益高就眼红。

如何治愈

投资之初,应该做好整体的投资规划;投资之后,不要太受利润影响,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规划进行投资。市场在变化,收益并非一成不变,不要期望过高,及时收手。

07 消息依赖症

最好有内幕,没有内幕靠朋友,这是他们共同心态。

病症

过度依赖市场上的小道消息,盲目跟风。

细数理财困难户的7大症状,教你告别理财烦恼!

病理分析

理财困难户在不了解自身状况和市场行情的情况下,轻信市场上的小道消息。

如何治愈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再多的内幕消息都不如自己眼见为实。理财没有捷径可走,它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学习和进修。对于产品,要从多方面分析,进行综合考量,形成自己的判断,不可轻易盲从。

简单说来,自己要对自己的钱负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