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五年後會成爲唯一的網際網路巨頭嗎

今天(2018年)的互聯網格局是,第一梯隊阿里巴巴、騰訊,第二梯隊百度、京東、小米,第三梯隊就比較多了360、美團、滴滴、拼多多等新興互聯網公司。

阿里和騰訊雖然和其它互聯網公司拉開差距,但也面臨著新崛起的互聯網公司的競爭。拼多多雖然才成立三年,發展速度極快,給阿里巴巴的淘寶造成了競爭壓力,雖然阿里不說。畢竟電商是阿里業務的核心,電商領域有風吹草動阿里還是很敏感的。

當然,阿里巴巴已經建立了完善的以電商為中心的生態鏈,這個競爭門檻不是拼多多短時間內可以超越的。拼多多想要真正的威脅淘寶的地位,必須要轉型,向天貓、京東這樣的模式靠近。

如果拼多多轉型升級後,它的低價優勢又不存在了,好產品的價格不會便宜。拼多多靠低價吸引的用戶想買高品質的產品可以直接去京東、天貓就行了,不用等拼多多的升級,這是拼多多今天面臨的難題。

低端市場可以靠補貼和低價低品質的手段快速做起來,想從低端向高端轉型就比較難了,畢竟今天已經不是當年淘寶的草創期了。那時還沒有成熟的電商平臺,淘寶可以慢慢的從低端向高端的天貓轉型,今天電商行業比較成熟了,這個空間不大了。不過還有機會,只要做的好,給消費者提供更有價值的商品,消費者還是會給你機會的,消費者看重的不是平臺而是誰的產品好而且又便宜,我就去誰家。

今天大的互聯網競爭格局是騰訊和阿里巴巴之間的關係。騰訊是一家以業務為導向的公司,阿里巴巴是一家以未來發展需要為導向的公司,這兩個公司的發展模式非常不同。

先來解釋下騰訊的以業務為導向的發展模式是什麼意思。騰訊除了自己的核心業務社交平臺外,其它業務的成立主要考慮的是,是不是當下很火和掙不掙錢,對互聯網行業有了解的人應該知道,騰訊除了微信、QQ外沒有能面向未來的核心業務,有人會說騰訊的遊戲做的不錯,王者榮耀和兩款吃雞遊戲佔領了手機端的大部分市場。不過,遊戲有一個特點就是優勢不能持續,一款遊戲最多火兩年,過了這個時間如果沒有更好的遊戲接替,市場可能就會被別人佔領。

騰訊雖然每年都會有大量的投資,國內優秀的創業公司幾乎都有騰訊投資參與,可是這個投資對騰訊的幫助並不大,像有些人說的騰訊的投資更像是財務投資,只是為了分享優秀企業發展的紅利和擴展實力範圍。

阿里巴巴的發展模式是未來導向。阿里通過未來導向孵育出了幾個重要業務,螞蟻金服、阿里雲、菜鳥物流和達摩院。

舉個例子就能看出阿里和騰訊的不同,2009年阿里巴巴看到雲服務的重要性決定進入雲服務市場。成立了阿里雲。馬化騰當時認為雲服務市場小投入大而且技術難度也高,國內也沒有企業做,就放棄了雲服務,加大了遊戲代理和遊戲開發的投入。

經過阿里雲十年的市場教育,現在雲服務已經成為當今企業的基礎設施,市場空間大利潤也高。十年的研發和投入阿里已經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飛天計算機操作系統,這是雲服務的基礎核心技術。飛天在雲服務領域的作用就像智能手機的安卓系統,阿里雲做到了基礎核心技術自己完全掌握。

由於技術好價格不貴阿里雲佔到國內雲服務市場的近50%。阿里雲已經開始盈利,騰訊看到雲服務市場的潛力後也開始做騰訊雲業務,由於騰訊進入的晚,為了佔領市場份額在有些競標中定價一分錢。這樣的競爭方式破壞了雲服務市場的價格體系,沒有足夠的利潤就很難保證服務的質量,惡性競爭對整個行業都是破壞。

阿里巴巴的另一個支柱業務是螞蟻金服,螞蟻金服年盈利已經達到百億。這還是螞蟻金服故意控制了利潤的成績,一是怕有人眼紅,二是投入大量利潤補貼用戶和商家來和微信支付競爭市場份額。

近段時間阿里巴巴又成立了兩個面向未來幾年的業務群,達摩院和羅漢堂。達摩院是阿里巴巴的技術研究院,主要職能是阿里巴巴面向未來需求的技術研發,這裡麵包括人臉識別、芯片、自然語言機器識別、操作系統、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機器人、網絡安全等。

羅漢堂由阿里巴巴牽頭成立,螞蟻金服出資贊助。達摩院不是一個盈利部門,嚴格來說也不屬於阿里巴巴的業務部門,它是一個由諾貝爾獎獲得者和各領域頂尖科學家參與的研究互聯網對人類的影響。達摩院是馬雲提出成立的,馬雲認為所有的公司都在參與互聯網對社會的改變,卻沒人重視互聯網對人類社會未來的影響。

阿里巴巴,五年後會成為唯一的互聯網巨頭嗎

​我在阿里巴巴的行為裡看到了阿里未來幾年業務持續發展的希望,反觀騰訊還是在強調要增加遊戲收入和廣告收入的份額,對未來幾年持續發展的投資並不多。我不能判斷騰訊這樣做就是錯的,也許五年後騰訊還是今天的騰訊,阿里巴巴確已經不是今天的阿里巴巴了,在這個時代你不進步就是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