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洋董事會大換血:原安邦系退出 管理層再掌實權

安邦暗夜敲門那一刻,遠洋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明苦心搭建的中國人壽、南豐集團、遠洋管理層三足鼎立局面被打破。

這一幕發生在2015年的12月。幾乎與鉅盛華、前海人壽首次挑戰萬科管理層同期,安邦突然切入遠洋,十天內兩次出手迅速逼近後者第一大股東之位。

最終,中國人壽以29.79%的持股守住了遠洋第一大股東位置,安邦則持股29.78%,僅以0.01%的微弱差距居於次席。他們均止步於30%的要約紅線,但險資力量隨後急速滲透進遠洋內部機理。過去兩年多時間裡,除派駐董事外,中國人壽和安邦分別委派了一名高管加入遠洋管理層,並參與日常事務。

8月9日晚的一則人事任免公告,重新打破了這種“平衡”:4名董事辭任,遠洋董事會小組精簡至12人;原安邦系派駐人員由接管組成員相繼接任,遠洋管理層掌握執行董事層面全部票數。

這是規則框架下各方博弈的最新結果。遠洋希望重拾輝煌,這家曾經的“紅籌第一股”,在25歲之際提出未來三年衝刺2000億規模的闖關目標,並想將養老、長租公寓、物流等在內的“美好生活”圖景都做成生意。今年的目標,則是要躋身千億陣營。

在調控重拳不松之際,遠洋又準備如何安全、體面地闖過政策市下的樓市變幻?李明希望重塑遠洋奮鬥者文化,尋找新增長,將要克服哪些阻力?

精簡換血

遠洋一批老董事會成員正在離開。

8月9日,李虎、李洪波辭任遠洋集團執行董事,理由是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在遠洋其他業務活動;姚大鋒、上官清辭任非執行董事,原因是需要更多時間專注處理其他商業事務。

據時代週報記者瞭解,李虎為中國人壽派駐的代表,姚大鋒、上官清則由安邦派駐。其中,姚大峰現任安邦保險集團公司董事、副總裁,上官清現任安邦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新面孔慄利玲進入遠洋董事會,她由安邦提名,任遠洋非執行董事。這則任命同樣於8月9日晚間公佈,並將於10日起生效,為期一年。

遠洋集團公告顯示,慄利玲現年45歲,現任中國銀行(601988,股吧)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派駐安邦接管工作組成員、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財會部調研員。在她之前,同樣來自安邦接管工作組的符飛,已於今年5月19日起任遠洋非執行董事。

符飛填補的是遠洋前執行董事王葉毅的空缺。2018年5月18日,王葉毅退任遠洋集團執行董事兼投資委員會成員。官方理由是,“需要更多時間專注其他業務”。

符飛的其他身份,包括有現任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風險處置與法律事務部總監,中華聯合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安邦接管工作組副組長,以及尤為關鍵的遠洋邦邦置業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等。

今年5月10日,遠洋公告稱,將以零對價的形式,收購安邦旗下全資子公司邦邦置業50%股權。這家公司主要負責安邦旗下全部存量不動產項目的處置及運營管理等。接下來,相關項目將納入遠洋管理體系,統一使用遠洋品牌進行建設、銷售及運營。

時代週報記者查詢工商資料獲悉,這家公司已在今年6月5日更名為遠洋邦邦置業,其中李明出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符飛出任董事長。有消息顯示,遠洋邦邦置業正在接手安邦在蘇州、杭州、溫州等地項目,但這一情況尚未得到遠洋集團公佈。

新一屆遠洋董事會格局自此定下:其一,遠洋集團董事會原安邦系人員已全部退出,並由接管組成員接任;其二,經過多輪調整後,遠洋管理層正重新一步一步掌握實權。

目前,遠洋集團原董事會15人小組成為過去,新的董事會小組已被縮減至12人,分別為執行董事李明、溫海成、沈培英,非執行董事趙立軍、符飛、方軍、慄利玲,以及獨立非執行董事韓小京、孫文德、王志峰、靳慶軍、林倩麗。

從構成看,執行董事層面均代表遠洋管理層,非執行董事層面2:2打平,其中趙立軍、方軍代表中國人壽,符飛、慄利玲代表安邦。5名獨董均為律師或投資界專家。

遠洋集團表態,對董事會人員組成進行適度精簡和調整,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

千億闖關

站在25歲新起點,遠洋管理層希望公司重新出發,重塑奮鬥者文化。他們提出了未來三年衝刺2000億規模的闖關目標,並想將養老、長租公寓、物流等在內的“美好生活”圖景都做成生意。

距離第一個任務節點,遠洋還有半年時間—今年年底,遠洋先要邁過千億臺階。最新一張成績單裡,今年前7月,遠洋累計協議銷售額約506億元,目標完成率僅略超50%。

“今年整體應該會有1800億元左右的推貨量,對完成全年銷售目標有信心,”遠洋方面回答時代週報記者稱,以目前遠洋全國區域佈局、資源儲備和總貨值等方面來看,衝刺更高年度銷售目標的可能性很大。

遠洋集團副總裁諶祖元在日前博鰲房地產論壇中亦有所透露,“早在今年年初,遠洋就已經對調控的發展有所判斷,並針對性地作出應對,不與政策做博弈,積極出貨。”

遠洋管理層參透了這場地產馬拉松的遊戲規則—市場就是如此無情,小魚一定會被大魚吃掉。有規模才有話語權,有規模才有江湖地位。

過去數年裡,遠洋曾一度選擇了更保守的生存方式,但也因此錯失了一些增長機遇。去年起,遠洋進入加速軌道,土儲競賽是關鍵一步。

2017年一年,遠洋就新購入59幅地塊及7個成熟項目,土儲增加了57%至約3409萬平方米,這個數字超過之前三年納儲總和。據瞭解,今年遠洋還會延續去年的積極拿地態勢,同時也會關注現金流的平衡和穩定。今年至今,遠洋在西安、昆明、深圳、太原、無錫等地先後落子。

“我們項目70%是來自於併購,”遠洋團隊還在尋找穩定且安全邊際高的併購資源,“今年行業的資金鍊非常緊張,會出來更多好的收併購機會。”他們鎖定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長江中游及成渝五大城市群裡的30多個核心城市和周邊城市進行深耕和輪耕。

在這條規模化跑道上,遠洋正在加速跑來拼一張未來入場門票。他們也希望在多元化賽道里探到立身之本—包括資本、商業、服務等在內的多元業務能夠貢獻利潤增長。

這也是李明在兩大險資股東間籌謀出的平衡之道—內外共振,邊思考,邊實踐。當下,遠洋也在加快各個業務單元的發展,不排除在未來進行單獨的拆分。

相關指標已經下達:到2020年,遠洋資本的管理規模有望超過1500億元;到2022年,遠洋商業的權益租金收入預計將翻一番至40億元;長租公寓 “邦舍”今年計劃增至1.4萬間等。

李明希望遠洋的多元業務變成“動車組”,“傳統火車的動力全在車頭,後面的車廂只是被拉著走。但動車在於每一節都有自己的動力,這才讓動車組得以持續加速,風馳電掣。”

远洋董事会大换血:原安邦系退出 管理层再掌实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