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潼的历史

临潼,是一块古老神奇而又焕发着青春活力的土地。临潼是十三朝古都西安的东大门,自周、秦到汉、唐,临潼一直为京畿之地,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地带。西安市临潼区位于西安市东部,距市中心20余公里。总面积915平方公里,人口70多万,辖23个街道办事处、41个社区,226个行政村。境内有秦兵马俑、华清池两个5A级景区。

临潼的历史

说到临潼,这里曾是仰韶文化时期母系氏族部落先民生存繁衍的地方;这里曾是"烽火戏诸候"周幽王爱妃褒姒一笑失江山故事发生的地方;这里曾是早于咸阳成为先秦建都的地方;这里曾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鸿门宴发生的地方;这里曾是秦始皇历时39年修建气势庞大陵园的地方;这里曾是盛唐时期皇家园林所在地,是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恩爱缠绵、沐浴温泉的地方;这里曾是1936年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对蒋介石实行兵谏,从而使我国形成抗日新局面的地方;这里还是国家级骊山风景名胜区和海内外驰名的旅游胜地……

先秦时,临潼称栎阳,公元前383年(秦献公二年)至公元前350年的34年中,栎阳是秦献公和秦孝公前期的秦国都城,当时这里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十分发达,交通方便,民时在军事上也是进可攻、退可守的重镇。栎阳曾有过都城的繁盛时期。秦以后,项羽入关中,将其一分为三,其中一部分塞王司马欣就定都栎阳。 因此,在秦汉时期,栎阳都是经济、政治、文化发达的城镇。

秦始皇帝陵南依骊山,北眺渭水,风景秀丽,气势磅礴。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的棺椁安置于三层皇水之下的墓穴,冢内修筑有百官宫观。墓内顶端有日月星辰,下有五岳九州。由于历史的沧桑变化,秦始皇帝陵原有的大规模的地面建筑早已荡然无存,而是星罗棋布的数百处的墓葬和陪葬坑等,还在不断进行着探测和发掘。现经过初步发掘并对外展出的兵马俑一、二、三号坑,只是其中的一部分。1987年秦始皇帝陵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保护清单。秦始皇帝陵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今后的年代中,它仍将会发挥重大的历史作用。

华清池可谓闻名遐迩,根据考古资料,周幽王时就在此修建了骊宫,后延续到秦汉隋。在盛唐时期也是华清池的鼎盛阶段。唐玄宗李隆基在唐太宗、唐高宗营造宫殿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并命名为"华清宫"。华清宫气势宏大,是一个布局严谨、富丽堂皇的大宫殿建筑群。在漫长的年月中,华清池经历了诸多朝代的更替,留下了大量的史料记载,既有君王贵妃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日日夜夜,又有烽火战乱、剑拔弩张的惊心时刻。华清池经历了周秦汉唐,在中国古代史中留下了浓重的笔墨。到了近代,华清池又发生了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震惊中外的"双十二事变"。

新中国成立之后,临潼也获得了新生,经济社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临潼的发展一日千里,建设成就令人瞩目。绚丽的古代文明与璀璨的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相得益彰。1997年根据发展要求临潼区于6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撤县设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