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馬雲說「京東將來會成爲悲劇」?

一扯商業模式,都喜歡扯一堆有的沒的戰略神馬的。
但是說到底,說穿了,淘寶和京東,一個從C2C做起,一個從B2C做起,雖然現在兩家在B2B2C領域相逢了,但是擺脫不了主營業務還是一個C2C、一個B2C。



C2C和B2C的商業模式區別在哪裡,其實可以一言蔽之:
一個賣流量,一個賣服務。


說一千道一萬,淘寶是個賣流量的,扯那些空的虛的戰略,高度幹啥,淘寶只要沒流量就什麼都不是
所以,淘寶的門檻是流量,有流量,大家才有錢賺,賣流量,淘寶才能賺錢。
從這一點來說,淘寶和百度其實做的是差不多的生意



京東是賣服務的,所以京東才要砸錢自建物流,京東的門檻是服務,物流都不攥自己手裡,談何服務?所以不管物流多難做,京東也必須去做,亞馬遜也必須去做,蘇寧易購

,一號店都得去做。因為他們是B2C。
B2C賣的是服務,不是流量。


賣流量的,馬太效應遠比賣服務的強,所以淘寶可以一家獨大,所以在地球上大部分地區,C2C、搜索引擎這些東西,一二名的差距都非常明顯,但這並不說明賣服務的就不行。


我們只能說,淘寶賺錢比京東更輕鬆,因為苦活累活都是下面的賣家做,淘寶只需要賣流量就好了。

但是賣流量的反馬太效應也非常大,一旦流量被別人反超,會死得比誰都快。這也是Google在成為搜索領域老大後,不斷地把觸角伸向每一個可能成為流量入口的地方的原因,這也是android系統的戰略意義所在。


我始終認為,去研究一個商業公司尚未賺錢的業務,或是從某大佬的隻言片語中各種挖掘信息,是一件非常沒有意義的事情

誠然,也許在十幾年前,淘寶初創的時候,既不盈利,也看不到盈利模式,這時候馬老闆說,我們淘寶以後要建立一個生態系統,靠賣流量來賺錢,我也會嗤之以鼻。

是的說不定過幾年我就被馬老闆打臉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種分析是有意義的,是可行的。



我們來看另一個馬老闆,鵝廠,BAT之一,也許有人準確的預言了鵝廠將來是賣遊戲賺錢的,那有什麼意義呢?說不定鵝廠還沒開始賣QQ秀就掛了呢,說不定移動夢網晚出來幾年鵝廠沒找到收費渠道,沒等到互聯網的黃金期然後就嗝屁了。



再來看Google,Google的下一個盈利增長點在哪裡?可以找一千個人來猜測一千種答案,很大可能有一個會猜中。

但是我個人覺得,這些東西毫無意義,因為所有的概率不如一個確定的事實,Google現在就是個賣廣告的



不論阿里的佈局如何龐大,如何精妙,遠不如他眼下的模式,他眼下賺錢的業務來的重要。

說不定哪天來往突然火了呢,鬼知道呢。


沒有開始賺錢的業務,沒有必要分析的那麼High。



在我看來,京東會不會做金融,阿里會不會做物流。

在這兩個業務真正賺錢之前,就聽聽就好了,不要分析的比他們的老闆還High。

再說了,馬老闆十幾年前還說淘寶永久免費的。


其實我從來沒覺得京東比阿里好。

兩個都是成功的商業公司,非要壓一頭捧一頭是沒有意義的。

阿里的格局比京東大,我一點兒也不否認,但是格局大不代表成功啊。

摩托羅拉格局大不大?人家做衛星,全球通信網絡,結果呢?


馬老闆這番話,其實就是成功學,聽聽就好了,拿來當金科玉律作甚?人家馬老闆自己心裡清楚的很,格局又不能當飯吃。

不是我比他強,而是方向性的問題,這是沒辦法的。

阿里的格局是比京東大得多,但是正如上面所說,不是格局大就能成功的,尤其是格局大更需要時機的配合,這多少是個運氣問題。

你知道京東現在多少人嗎?5萬人!阿里巴巴是慢慢長起來的,現在才23000人。收購加起來是25000人。

那你知道百度多少人嗎?如果算人均產出,要不要和微信團隊比一下?做的行業不同,有什麼可比性。何況如果算上阿里整個產業鏈的所有相關人員,人均產出只會比京東的低不可能高。



本來不想說這些的,人家馬老闆自己都說了,這就是吹牛閒聊,挑刺是不對的。我只是受不了不停的有人教育我,阿里的格局比你高到不知道哪去了,問題是格局又不能當飯吃。難不成我想改變世界就有人給我錢花不成?

馬老闆的模式是印鈔機,錢賺多了當然想格局。劉老闆兢兢業業沒時間想格局也是正常的。但是沒有劉老闆,有些東西我不敢到網上買啊。

如何看待馬雲說「京東將來會成為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