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陸奇擔任YC中國創始人兼執行長?

虹一法師


我雖不在江湖,但江湖上一直有我的傳說。”——陳凱歌

陸奇:YC中國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

從百度上任辭職的陸奇去哪裡了?騰訊?阿里巴巴?可是他擔任著百度的董事的職位呢?重回微軟或者加盟谷歌?

陸奇這一次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一、22年IBM、雅虎、微軟、雅虎的從業經歷,人生輝煌不過如此!

1992年,31歲的陸奇留學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1996年博士畢業,加入IBM公司的Almaden研究實驗室開始,歷經雅虎、微軟、百度的工作經歷,陸奇的每一次華麗轉身在科技互聯網領域都在圈內引起了不小的熱議。

2018年5月18日,陸奇加入百度16個月後宣佈卸任,就在人們以為他是否選擇退休的時候,拼多多於6月30日凌晨向SEC提交的招股書顯示,陸奇將出任拼多多獨立董事及薪酬委員會主席的職位。

從更加宏觀的角度看人類未來的發展,陸奇的經歷無疑是成功的,每一次的轉變伴隨著科技互聯網的發展,從傳統的PC互聯網的搜索、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自動駕駛的技術發展,始終站在科技發展的最前沿,見證著時代的發展。

陸奇:YC中國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順,這是任何人在職業生涯中的都逃脫不了的話題。

公子義經常也在思考:“3年以後你會在哪裡?5年之後你是否像今天一樣站在新媒體、社群、區塊鏈、社交名片這些最前沿的科技領域,在行業的變革時代浪潮中貢獻著自己一點點力量呢?

陸奇的工作經歷和思考的問題的方法的確能夠給人帶來許多啟發!

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7歲的陸奇2009年在接受彭博社採訪的時候,他這麼告訴記者,每天幾乎都是凌晨3點左右醒來,起床後第一件事情就是跑5英里,大約在5,6點左右來到辦公室,思索今天應該乾的事情。隨後就是展開工作,一直在辦公室扎到晚上10點,睡覺。

陸奇在任不到的百度500天,作為空降兵的陸奇,為何會受到不少百度員工的肯定?一些受訪者給出了“科研大神”、“工作狂”等常見的標籤,還勾勒出了“典型的處女座”、“完美主義者”等側面。

馬上就要57歲的陸奇,“在思考未來5年到10年的,能做成什麼事情?繼續在大公司做大規模、強度高的工作已經不適合我了”

陸奇:YC中國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

而目前正處於大規模技術驅動創新的前夜,由中國和美國共同驅動的新一輪技術創新將對世界工業和社會產生變革,在這個生態中資本投資、人才開發、科研和商業化創新,都迫切需要全新的革新。

特別是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將帶來新的基礎設施和計算平臺。無人駕駛車只是最早的運用之一,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跨學科研究和應用將被開發出來。

因為中國的人口多和實體工業多,人多意味著數據多,這是人工智能技術革命與以往技術革命最主要的不同點。

中國人多的同時,又是語言統一的市場,帶來的實驗機會就多,任何點子實驗、迭代的速度會更快。

所以中國在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方面有結構化的優勢。

三、重新出發, Y Combinator 的 0號特工

全球負有盛名的創業加速器 Y Combinator 宣佈正式進入中國;陸奇擔任 YC 中國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並任 YC 全球研究院院長。

這家成立於2005年的加速器投資機構已經孵化了超過1900 家初創公司,這些公司的總估值達到 1 千億美元。

作為硅谷企業的YC,雖然服務的創業公司來自世界各地,但是在中國本土化遇到了不小的挑戰,而陸奇的中美兩國的經歷,將是最合適的人選。

掛著YC中國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全球研究院院長的的頭銜,卻只有陸奇一個人。

你問YC中國是做什麼的,將怎麼致力於中國本土化的發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陸奇將會給出一個“完美”的答案。

未來,正如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所寫:人生是一場不停的,無情的戰鬥。向前,向前,永遠不要停。

文|公子義


公子義


南宮復辟後,大明首輔陸奇執教YC書院。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 1457年,明代宗病重,太上皇英宗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南宮復辟重掌大權,太常卿、三元及第的商輅被彈劾勾結于謙一黨,被英宗貶為平民。商輅回鄉後創立仙居書院教書育人,還經常以客座教授身份赴廬山白鹿洞書院講學。
  • 2018年,百度太上皇李彥宏對權力架構重新調整,原來帶領百度大刀闊斧改革,切割莆田醫療,All In AI的陸奇選擇「下野」,經過半年的靜思,陸奇決定放棄自己輝煌的職業經理人生涯,轉而加盟世界最成功孵化器YC,擔任 YC 中國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和YC 全球研究院院長

    Y Combinator成立於2005年,創始人就是Paul Graham,《黑客與畫家》的作者,頂尖大神。YC是全球知名的創業投資及加速器,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目前已投資超過1900家初創公司,包括的短租平臺Airbnb、雲儲存服務供應商Dropbox、數字支付供應商Stripe等,現在YC最吸引人的一點就是YC龐大的校友網絡。

商輅與陸奇的成功之路

  • 商輅21歲中了鄉試第一名解元,在1445年31歲時得了會試會元、殿試狀元;成為有明一朝唯一的「三元及第」,而且商輅身材高大,外形英俊,英宗朱祁鎮親自選他做展書官。4年後土木堡之變後升為翰林院侍讀,又過3年升為兵部左侍郎,再過4年升為太常卿(正三品)。在

    太上皇奪門之變成功復辟後,商輅被貶為平民,轉而從事教學事業;創立仙居書院,還擔任其他書院的客座教授。十年後被明憲宗召回京城擔任首輔,四年後加太子太保。

  • 陸奇一直都是華人工程師的傳說,精力充沛,智力超常,能力傑出,職場強勢,曾經是硅谷最有權勢的華人。復旦碩士,CMU博士,有40多項美國專利,98年加盟雅虎,06年任雅虎資深副總裁,08年任微軟執行副總裁;17年擔任百度總裁兼CEO;18年5月遭遇「太上皇」李彥宏復辟,遂離開百度。現擔任YC中國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YC全球研究院院長,主要做投資、培訓、公益、科研四個領域。

不為良相,便為良師

很多人分析陸奇為什麼選擇去做投資人而非CEO,還有人評論李開復的創新工場也面臨困境,陸奇的YC中國錯過了最大的紅利期,為什麼陸奇現在還選擇這項事業。從36氪對陸奇的採訪裡,我基本上明白了陸總的思路。


從古到今,中國的成功人士都有告老還鄉的習慣,而非戀棧不去;而無論當年三元及第的商輅,還是今日名滿天下的陸奇,當他們遭遇復辟之後,他們本身就不會去戀棧權位,而是追求更高層面的滿足。而陸奇所需要的滿足,都能在YC中找到。

創業、投資、賦能、科研,陸奇選擇一箭四雕。不僅如此,加盟硅谷最成功的創業加速器YC,還能夠幫助陸奇兼顧中美,成為中美溝通的橋樑,工作家庭兩不誤。 中國處在一個將要迎來技術創新井噴的時代;無論是智能製造的發展、物聯網的興起、5G的商用、雲服務器的普及、應用的快速搭建,這些的合力都將廣泛改變我們的工作、娛樂和生活。


而陸總此時想要的,可能不再是在大公司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了,畢竟陸總當宰相當了12年,邊際滿意度恐怕已經遞進為零,徹底熟能生厭。 沿著這個思路分析,陸總當時願意接任百度總裁,也是因為Robin選擇退到幕後,由陸總全權執掌大局;陸總從微軟的「執行副總裁」轉到百度「總裁」,也屬於職場上的一次升格和新體驗。


但正如唐駿當年隔空對陸總的喊話:在百度這個龐大的商業帝國裡,原有的老臣、勢力範圍、部門壁壘永遠存在,陸總雖然匹馬入荊州,但是畢竟不是真正的一把手,他需要花更多的力氣,才能克服龐大的組織慣性,去彌合不同的利益群體,才能貫徹他的意志;而很多人都在等待質疑和搶功的機會,所以陸總在杯葛下,只能選擇離開


經過微軟和百度的洗禮,陸總不可能再選擇做某家公司的「首輔」,那麼一直致力於開拓中國業務的硅谷著名創業加速器YC中國區首長,真正的實權諸侯就成了陸總最好的選擇。陸總可以從頭開始,揀選招聘滿意的人才,搭建如臂指使的團隊,不再受任何掣肘,又能利用自己在美國的人脈,與YC的校友網絡實現最高效的溝通。


除此之外,陸總還能夠對其他學員賦能;對每個讀書人來說,舉凡著書立言、桃李三千、薪火相傳、眾望所歸,都能夠提供極大的精神滿足感;所以常凱申擔任黃埔軍校校長,柳傳志、馬雲辦了湖畔大學,而陸總開辦的YC中國訓練營,也正是這樣一個性質。


不為良相,便為良師。無論六百年前的大明首輔商輅,還是今天的百度總裁陸奇,在面對職業生涯的挫折時,都選擇了「老師」這樣性質的工作,不再用行政命令貫徹自己的意志,而是用自己的感染力、影響力和判斷力,去幫助更多的創業者,善莫大焉

美麗新世界

陸總認為,在未來的十年內:

  • 人工智能技術會帶來新的基礎設施和計算平臺;
  • 無人駕駛和智能工廠將成為新一代生產力的核心基礎設施;
  • 自然語言交互技術會創造龐大的想象空間,給每個人提供個人助手;
  • 人工智能在科研上的應用將產生越來越多的跨學科研究


所以,他未來在YC要做的,就是藉助中國的工程師基礎、海量人口、優勢製造業、龐大的真實數據,通過YC研究院以及對創業公司的投資,推進中美兩國在技術領域的合作和交流,逐步推動各種新技術的落地,打造美麗新世界


忘了說大明首輔商輅的結局了。商輅在明憲宗年間官復原職擔任閣老,後來擔任文淵閣大學士、太子少保、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後來因為彈劾枉直,罷黜西廠而與汪直結怨,被誣告後辭官回家,安享晚年,七十三歲逝世,諡文毅。


我以前拿大明首輔夏言跟陸總比,其實不妥;陸總深知進退,又深孚眾望,自然能夠如同商文毅公一般,保全一世聲名,做出一番大事。


任易


我覺得這個很正常。很多企業高管到了一定年齡後,由於家庭關係和體能下降等原因,無法再像以前那樣工作有效率,就會退出一線管理和經營,轉向投資、幕後管理等負荷較低的工作。

互聯網行業比較知名的人有不少,比如李開復、曾李青、沈皓瑜等,他們在離開一線之後,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和豐富經驗,繼續在投資行業發揮自己的作用。

李開復之前的經歷我就不用介紹了,現在是創新工場的董事長兼CEO,非常活躍堪稱科技界國內第一網紅。曾李青大家相對陌生,他是騰訊創始人之一,曾任騰訊CEO,離職後成為天使投資人。而沈皓瑜是前京東商城CEO,後來逐漸淡出一線,離職之後加盟了高瓴資本。

關於陸奇在百度的是非功過,我們在此不作評論。不可否認的事實是陸奇即將年滿60歲,不再年富力強,意味著人生最佳的職業生涯階段即將過去。很可能這就是陸奇選擇進入YC中國的原因之一,畢竟創業加速器的工作壓力相對要小得多。當然,另外一個重要原因,也可能是他離開百度時與百度簽訂了競業限制的協議,為了遵守契約他只能放棄從前的專業。

而對YC中國來說,陸奇的到來則是大利好。陸奇在行業具有廣泛的影響和很高的知名度,可以幫助YC中國吸引更多有潛力的創業團隊。有人說陸奇加盟YC中國是下下之選,我倒不這麼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慮,只要自己認為能夠發揮價值,就是正確的選擇。以陸奇的能力,在YC中國同樣有機會做出優秀的成績。


【螞蟻蟲】系悟空問答簽約作者;為科技評論人、專欄作者;虎嗅、鈦媒體、艾瑞等多家科技網站認證作者。


螞蟻蟲


這對陸奇來說是最好的選擇,但是我並不看好陸奇的在YC的發展,因為從0開始在中國進行資本運作對於陸奇來說太過於困難。

一、YC主要是做什麼的?

YC是美國最知名的創業孵化孵化公司,已經投了560多家公司,市值超過140億美金,佔據了硅谷1/4的初創孵化項目。其創始人Paul Graham證明,天使投資也可以像工業生產一樣規模化和標準化。

今年,有 13000 家創業公司申請進入 YC,最終只有 240 家入選,比考進斯坦福還困難。

陸奇介紹了YC 中國的新業務,主要由四類:1)創業孵化、2)人才培訓、3)科研和4)公益。但這是從0開始的。

二、陸奇為什麼選擇進入YC

陸奇其實是沒有選擇才進入yc的,陸奇說是天時地利人和,但是實際上就是沒得選啊。

陸奇要的是對企業絕對的控制權,因為無論是在微軟還是百度,陸奇的職業經理身份已經做到頭了。在微軟成為權勢最大的華人,在百度成為僅次於李彥宏和李東敏的存在。

但是陸奇想要成為企業絕對控制者,畢竟在百度已經嚐到了不能做決策的痛苦,而陸奇想要自己有更大的舞臺,但是阿里和騰訊的管理層穩定,根本沒有這種機會給陸奇,其他公司體量不夠陸奇又看不上,所以陸奇最終只有要麼自己創業,要麼加入投資機構,而國內成熟的投資機構根本就不適合陸奇,陸奇也不能證明自己,除到中國的yc就成了必然選擇。



三、YC為什麼不是最好的選擇

Yc的創業孵化模式在中國或許發展並不順暢,李開復的創新工廠就是這樣的公司,但是最終李開復投資的企業很多都被迫退出,很少有上市的,而專業投資機構的營收吸引力也讓很多創業孵化模式耐不住寂寞。

而yc模式最大的特色是對創業者進行創業副導,但是呢,陸奇有成功創業過嗎?沒有,陸奇有創業公司的經歷嗎?也沒有,陸奇有系統性的瞭解過中國的創業生態嗎?也沒有。yc是一個服務機構,對於創業者來說,投資輔導最為關鍵,但陸奇自己並不擅長,陸奇在微軟和百度擅長的是技術,銷售管理,以及組織架構的調整,但這一切是初創公司不會遇到的。

你認為陸奇多久會從YC離職?


毛琳Michael


“愚蠢和天才的區別是天才有它的侷限(The Difference Between Stupidity and Genius Is That Genius Has Its Limits)”——愛因斯坦

儘管從1998年任職雅虎起陸奇就已經是全球頂級科技公司華人高管,但陸奇真正被中文互聯網圈熟知還是兩年前從微軟的蹊蹺離職和幾乎沒有任何徵兆的宣佈加盟百度,成為這家口碑與盈利雙雙陷入困境的昔日巨頭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陸奇從百度突然的離開,和當初從因腿傷離開微軟一樣,一時間成為所以互聯網媒體追逐的熱點,與之相伴的是各種蜚短流長的傳言。從拼多多到比特大陸,各種戲劇性的故事從互聯網各個角落四散而發,誰也沒想到陸奇最後的選擇竟然是一家和科技一點都不沾邊的投資公司。但站在現在的節點回顧,YC又或許是陸奇最好的選擇。



陸奇歷任全球頂尖公司後選擇了百度,儘管有李彥宏力保,但陸奇的結局還是離開,百度內部的阻力不得而知,但事實證明縱使是陸奇,也難以抗衡暗潮洶湧的資本,倒並不是貶低陸奇,尺有所短罷了。

離開了百度的陸奇,很難再有同地位公司供陸奇選擇,即使去了AT或是蘋果谷歌又如何?從百度折戟的陸奇還需要給人生履歷再加一筆相似的經歷嗎?創業似乎是另一種選擇,但拋開中國VC和PE資本和耐心都已經消耗殆盡不說,已近耳順之年且珍惜家人的陸奇又是否真的有精力去全身心投入?站在陸奇如今的角度來看,YC的確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近日陸奇在36kr的採訪中反覆提到人工智能與技術創新的在未來的重要性,談到如何推動這兩者陸奇如是說,“創新的搖籃是早期生態,我認為這個生態中的資本投資、人才開發、科研和商業化創新機會這四個方面,都急切需要被全面革新。”回顧陸奇在百度的遭遇,就不難理解他最後為什麼會選擇在技術的上游——資本投資——發力。

一心屠龍的騎士最終不敵惡龍,鎩羽而歸後逐漸領悟,既然不能屠龍,那乾脆替代它。正如陸奇的衣服上印著:愚蠢和天才的區別是天才有它的侷限”這句話折射出的道理相同,有時候妥協未嘗不是一種智慧。至於這隻龍是好是壞,現在還難下定論,但此刻來看,這隻龍的眼睛裡充滿對光明未來的嚮往。


病毒先生(ID:virussir),悟空問答簽約作者,十大原創營銷自媒體,2017年度最具價值科技&營銷自媒體,全網粉絲數超百萬,全網原創文章總閱讀5億+。由知名互聯網分析師劉濤先生主筆,精選分析最新最熱營銷案例,提供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領域深度獨家觀察。劉濤是知名策劃人、社會化營銷專家、病毒營銷研究者,“基礎激活”理論倡導者,歡迎大家關注病毒先生。


病毒先生


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陸奇可以考慮邀請我加盟呢,我長期關注國內創投,且對新技術形態的新世界有一定理解。

“五年、十年,我看到的美麗新世界”,這是陸奇多麼感性和浪漫的想法呀。

我判斷,陸奇加入YC,有極大的自主權,如紅衫中國的沈南鵬,經緯中國的張磊一樣,陸奇在自己創業呢。

李開復離開谷歌創立了創新工場,陸奇離開百度做YC,陸奇和李開復是好友、老友,陸有受李開復的影響吧。

做創投是可以成為最後一份職業的,創新工場當年做孵化沒成功,用YC的模式和陸奇的開創舉措,或許陸奇在中國能做成。

一方面,我們面對較大的經濟困境,國內創投環境需要激活和升級,YC或能起到部分作用。

另一方面,國內科技創新還需全球化和更成熟機制的注入,陸奇的角色很恰當。

天時地利人和,陸奇加入百度時也這麼說過,現在看,做創投,做扶持高科技創業的事,更能創造美麗的未來。

在百度不能,那是陸奇最後一次的大公司依賴。

開創YC中國,祝福陸奇,他可以想想邀請我的事,我能幫到他。


財經作家邱恆明


人有所能,哪裡都是東家。作為技術出生的陸奇來說,換東家就像換衣服,隨意合身就好。也正因為如此,陸奇的來來去去才備受矚目。

特別是陸奇在百度一年時間裡,其個人身價、個人品牌、個人價值均達到了新的高度,這是其在職業生涯上的轉折點,也可以說是某種程度上的單飛成功事件。

就像當時大家眾說紛紜一樣,他是“被去”了知名企業,比如阿里巴巴、比如騰訊、比如華為等等,這本身就已經證明了陸奇個人影響力。

但是,成功的人就是成功的人,不走別人設計的路,另闢蹊徑是成功人士行走江湖的最佳途徑。有人以為陸奇“因家人原因離職百度”之後,可能尾身於某個大公司,提前退休一樣頤養天年。

比如說有傳言陸奇將加盟阿里巴巴,有人傳言可能去騰訊的要害部門,甚至有人私下說華為才是陸奇最該去的下一站。

事實上,人們寧做雞頭也不願做鳳尾。陸奇沒有突破這樣世俗的個人職業規則,當然不可能會去像阿里巴巴、百度、華為這樣鳳頭百靈的大公司,也不會到跟百度直接競爭的公司。

當然,在中國的創業大潮中另起鍋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兒,而陸奇本人也見證了不少創業起起落落的經歷,對於創業的投資,不僅有其技術上的優勢,更有個人方面的資歷,我個人是比較看好的。

特別是作為YC中國的主舵,比在百度、騰訊、阿里巴巴更有話語權,更有施展個人才能的機會與空間。不過投資可能比創業還需要膽識膽量,更需要膽略,這可能是陸奇需要補齊的短板!

更需要警惕的是,中國投資行業正處於關鍵暑期,投資泡沫正困擾著整個創業環境,這個時候YC進入中國市場,可以說是生不逢時,更有可能陷入困境!

從這個角度而言,陸奇可能面臨諸多挑戰,比如資本遊戲中“吃資本”,可能讓YC水土不服,陸奇是否能在資本泡沫中“鶴立雞群”真很難說!


唐氏二少


不看好!真的不是黑!技術天才轉行做起了服務,坑很多啊!


陸奇是誰?曾經微軟職位最高的華人,也是最接近微軟整個集團最接近權力中心的人,一度是比爾蓋茨和鮑爾默之後的接班人候選人,但是很遺憾,他被印度人打敗了。黯然離場。後來去了百度,力排眾議,大力改革,憑著一人之力,讓百度老樹逢春,股價提升了一倍,讓百度再次回到互聯網中心,迴歸技術的中心。但是也很遺憾,由於百度的重重複雜關係,老陸再次離開。


這麼一個技術和領導的天才,這次幹起了孵化器的事。為啥不看好呢?

1、管理技術的公司,和服務投資的公司,還是有區別,陸老闆擅長的是技術,跳去一個重服務型的公司,這個其實轉型很大。


2、陸老闆長期在硅谷工作,雖然後來在百度工作一年,但畢竟已經有很厚的家底了。這次YC是完全從零開始,對於中國人情,法律,政府關係之類的,完全是從0開始,很多外企因為搞不定這些東西,最後倒閉了或者黯然離開中國,這點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


之前的谷歌、MSN等都是血淋淋的現實!希望陸老闆好運!


南七道


陸奇,YC 中國的 01 號員工 | 36氪獨家

我要啟程去美麗新世界了,你們要一起麼?

文 | 孟小白

陸奇,和你認識的不一樣。

當他說自己今後不再做職業經理人時,大多數人猜測他會去創業或者做投資。而陸奇決定一箭雙鵰。

今天,全球負有盛名的創業加速器 Y Combinator 宣佈正式進入中國;陸奇擔任 YC 中國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並任 YC 全球研究院院長。這家成立於2005年的加速器投資機構已經孵化了超過1900 家初創公司,這些公司的總估值達到 1 千億美元。

十多年來,雖然 YC 服務的創業公司來自世界各地,但他們卻一直只在硅谷運營。進入中國是 YC 設立的首個海外業務拓展團隊,它將由中國的人才組建(By China)、為中國的創業者和經濟發展服務(For China)、以及成為中國社會的組成部分(Of China)。

陸奇,就是這艘新航艦的 01 號員工,也是它的掌舵人。

陸奇的加入代表著,作為硅谷企業的 YC ,要在中國徹底本土化的決心。

YC 中國的使命和太平洋彼岸保持一致:利用技術創新,推動社會變革;並讓進步的成果被儘可能廣泛的人群公平地享有。陸奇認為,中國處在一個將要迎來技術創新井噴的時代,而他,還有他所帶領的 YC 中國,必須要成為其中的參與者。

YC 中國的新業務會包括1)創業孵化、2)人才培訓、3)科研和4)公益。這些在陸奇的計劃中,都將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運作。他要的不僅僅是新技術,技術只是變革社會的一種能力;他要建立新的生態支持新技術對社會的變革,那才是他心目中新世界的正確打開方式。

這顯然是件道阻且長的事情,而且這一路上他可能需要非常多的援手。不過,在這充滿焦慮、迷霧重重的年代,有人說:“我要啟程去美麗新世界了,你們要一起麼?”——是多麼美好的故事開頭。

故事開篇,我們和這位主人公見了一面。聊了聊他的人生選擇、願景、計劃,以及一些有趣的彩蛋話題。

考慮了天時地利人和,我不會後悔

其實陸奇過去幾個月經歷的事情大多數人都經歷過——職業轉型,做什麼才好?

為了做出自己不後悔的決定,他會向摯友夥伴尋求建議,和未來的老闆深入瞭解彼此,用筆在紙上寫字畫圖分析自己的處境、寫下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對未來的看法、審視自己和堅定信仰。

36氪:不少 BAT 級別的公司也向你發出了工作邀約,為何最後選擇加入 YC ?

陸奇:我是用“天時地利人和”來做決定的。老祖宗的智慧真的很管用,考慮完全部因素,YC 是我唯一剩下的選擇。

第一個天時,是我馬上要57歲了。

我要考慮的是,自己接下來的5年到10年,能成什麼事情?繼續在大公司做大規模、強度高的工作已經不適合我了。

第二個天時,是我們正處在大規模技術驅動創新的前夜,這讓我非常興奮。

由中國和美國共同驅動的新一輪技術創新將對世界工業和社會產生變革,所以我們需要設計新的機制和環境推動和擁抱這樣的挑戰。而創新的搖籃是早期生態,我認為這個生態中的資本投資、人才開發、科研和商業化創新機會這四個方面,都急切需要被全面革新。

新的制度和新的組合方式需要被探討和創造,尤其是跨太平洋的合作。

第三個天時,是中國處在一個尤其需要新生態的階段。

過去十幾年,中國在商業模式和用戶體驗的創新上做得非常好,但是真正能夠帶來巨大變革的還是要依靠技術的創新。在前兩者創新空間越來越小的情況下,中國非常需要大規模的技術創新推動社會新一輪的進步。

天時裡包含了地利,當然還有,因為家庭原因,我需要一份工作能夠在中美兩國之間頻繁往返,從而能和兩地的親人都有更多的時間待在一起。

至於人和,1998年在雅虎,我就和後來 YC 的創始人Paul Graham 坐在一起工作。2005年Paul 舉辦第一期 YC 夏令營的時候,我就代表雅虎參加,並結識了 YC 現在的CEOSam。

當年我就很非常認可 YC 的方法,於是後來我也在微軟依照 YC 模式創立了Bing Fund (必應基金),後者後來逐漸發展成了Microsoft Ventures (微軟風投)。這一次,我和Sam 聊了很多很多,發現我們的理念和情懷高度一致。

因為我個人喜歡結構化地去做選擇,所以沒有任何單一因素會影響最終結果。用所有的考量、價值觀和理想組成一個大漏斗,被篩下來的選項在我看來是最不會後悔的那個。組成漏斗的條件越苛刻,篩出的選擇越少。

所以除了天時地利人和,我還希望我的工作不能只利用過往的經驗,而是要每天學新東西。不學新東西的話,就沒什麼樂趣。以及,我喜歡做的這個事情,最好有機會對社會產生貢獻;最好是長遠的貢獻。

五年、十年,我看到的美麗新世界

陸奇在向我們描述美麗新世界的時候,既滿懷對未來的希冀,也充斥了對現實的不滿。他相信人工智能驅動的創新會給全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進步和公平。

但同時,他很討厭看到只有技術進步、而沒有與之配套的新生態建設。還有他更討厭的是,當今的創新生態越來越不支持持續的技術創新,因為這將直接影響他心目中美麗新世界的到來速度。

36氪:你所說的技術創新驅動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陸奇:人工智能技術會帶來新的基礎設施和計算平臺。

首先,能夠自己按照既定目的運作的 autonomous system(自主系統)將對所有行業產生變革;無人駕駛車只是最早的應用之一。它會成為新一代生產力的核心基礎設施,並且,這種基礎設施是可以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佈局的。

第二,自然語言交互技術會創造新的計算平臺。對人來說,最自然的交互是通過自然語言和視覺進行交互,所以成熟的自然語言交互技術將創造出無處不在的個人助手。這也會讓社會變得更加公平,以前只有有錢人請得起個人助手,以後任何人都可以擁有助手幫忙做事。

這個助手可以聽得懂、看得懂,而且可以無處不在。那麼,這個平臺通過延伸性就可以做更多事情,比如衣食住行、還有教育。當然,這需要一點時間才會實現。

最後,人工智能技術對科研領域有非常大的影響。我認為我們將迎來一次科學界的文藝復興;因為人工智能技術,越來越多的跨學科研究和應用可以被開發出來。

我在 YC 做的事情,就是希望能夠儘快推動這些願景的落地,特別是在中國。因為中國的人口多和實體工業多,人多意味著數據多,這是人工智能技術革命與以往技術革命最主要的不同點。

這次的技術革命不是把人的知識敲成代碼就可以了,比如你想要開發一個可以聽懂人對話的系統,我給你全世界最聰明的人或者 100 萬工程師,你也是開發不出來的。你的起點需要兩萬多個小時的標註數據,再加入方言又是幾千個小時。

數據是新時代的生產資本,就像農業時代的土地是主要生產資料一樣。人再聰明,如果土地不多,也沒有用。而且,中國人多的同時,又是語言統一的市場,帶來的實驗機會就多,任何點子實驗、迭代的速度會更快。所以我認為中國在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方面有結構化的優勢。

36氪:你上面聊到人工智能技術的核心驅動力是數據,那麼大公司掌握的數據越來越多,創業門檻變得越來越高怎麼辦?

陸奇:我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安全、受保護的情況下共享數據。標註成本越來越貴,對創業者來說是很大的問題。所以從宏觀上來講,為了早期生態長期的健康,我們需要創造一個更開放的數據平臺,讓創業者能從中獲益。這麼做就像是十幾年前雲計算的興起一樣,它能把創業門檻拉得很低。

我希望以後會有一個數據生態,讓與人有關的數據最終屬於個人,他有權利決定在什麼情況下、出於什麼目的,讓某個企業使用它的數據。在這個生態裡,創業公司也可以得到用戶的支持,例如用戶對教育有熱忱並且希望支持教育公司創業,他就可以將自己的數據開放給這家公司使用。我希望 YC 自己在這個點上也有所探索。

36氪:說到這裡,我不得不問你對區塊鏈的看法;一部分區塊鏈理想主義者在嘗試創建以身份為基礎的生態,允許用戶對個人數據享有權益。

陸奇:我對區塊鏈技術長期看好,它的特性帶來很多好處。

1. 對隱私和數據的保護。

2. 可以為創新帶來不同的激勵機制。目前,市場上已有的激勵機制通常是財務層面的,例如股權和債券,但區塊鏈技術在長期可能會帶來激勵機制方面的創新。

3. 更長期的是,通過數字化的形式,用戶可以相互傳遞信任度。

具體創業形式還不確定,但是區塊鏈技術會在上述這些方面降低創業的門檻。

36氪:能感覺到你非常迫切地想加快技術創新,加大投入,那你覺得目前即使是 Google、Amazon 這樣的公司,對科研的投入也遠遠不夠麼?

陸奇:我認為是不夠的。

首先,舉個例子,現在的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支持創建新型的醫院。這個醫院裡,人工智能可以對醫生、護士和病人的各方面狀況進行數據化的呈現。實際上,李飛飛在斯坦福大學就在做這方面的研究,但是大學的投入有限,顯然是跟不上實驗進度的。

第二,造福我們社會發展的很多技術都是美國大學在 20、30 年前研究出來的成果。技術創新推動社會發展的源頭是長期的科研投入,而我能看到的是,源頭創新的速度已經跟不上了。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問:誰是科研投入最大的受益者?最大的受益者是創業成功的人,其次是他們的投資人。但是目前,他們沒有系統化的方式來為科研做投入。目前,美國依靠聯邦政府的稅收向科研機構撥款,但是我在 YC 希望推動更多主要受益人為之投入。

我和不少投資人私下交流的時候,發現他們其實樂意拿一部分錢出來做科研投入,但是目前還沒有什麼人把這件事有效地組織起來。我認為只要這樣的大環境在,我就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來把原本脫節的利益綁在一起。

36氪:所以,你認為目前依靠政府稅收撥款的科研投入方式不夠好?

陸奇:我不太懂稅收相關的政策,但是我覺得如果有更多的錢投入到科研,那會是個更好的世界。因為真正改變世界的創新發明往往是好奇心和想象力驅動的。大公司的研發通常是任務驅動,我並不是說任務驅動不好,而是我認為如果有更多好奇心和想象力驅動的科研會更好。

36氪:你剛剛也提到了技術促進公平,但這一點是有爭議的,過去一百多年來的技術發展實際上伴隨著貧富差距的不斷加劇。你怎麼理解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公平?

陸奇:促進公平是 YC 核心理念的一部分;YC 一直相信技術驅動的創新,但同時追求創新成果被全人類更廣泛、更公平地享有。人工智能技術只是一個可以被利用的力量,它能達到什麼結果需要全社會各個層面的創新。實際上,YC研究院也會研究全民基本收入制度和全民醫療保險制度,希望創造與新技術結合得更好的制度。

我的計劃、困難、以及需要得到的幫助

為了創造美麗新世界,陸奇要藉助 YC 中國的力量建設新的創新生態。這包括了創業孵化、培訓、科研和投資。他說 YC 是一家創新引擎公司,創新生態需要做什麼,YC 就做什麼,他的目標就是做影響力盡可能大的引擎;如果創業生態需要的不只是技術,還有新的組織形態、新的激勵機制,他們也會做。

36氪:YC 中國會怎麼起步呢?

陸奇:四項業務中,最先開始的就是孵化營。孵化營會是 YC 本地化的第一個嘗試,但同時它會吸取 YC 的核心部分:

1. Paul Graham 所總結設立的孵化營流程、培訓內容等方法論;

2. 超過4000人的 YC 校友網絡。校友們會幫助後來的創業者,而且對於中國創業者來說,世界各地的校友網絡能夠為出海企業搭建通道;

3. YC 品牌,被 YC 孵化的企業相當於得到了認可和背書,更容易獲得投資機構的青睞。

其他方面,YC 中國可能會自己開發創業課程,並期望能夠反向影響美國的創業者,因為我相信全球化是最好的創新方式。YC 中國的研究院會設立在 YC 全球研究院下,並和中國的科研機構建立合作。最後,公益業務是希望重點解決新技術對人們就業造成的影響。

但是,現在才是發佈 YC 中國成立的第一天,一切都還非常早期。我現在只有一個人,當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招人。

36氪:你想招什麼樣的人?

陸奇:有直接創業經驗的、志同道合的、對中國創新事業抱有熱忱的、願意努力實現願景的人。

為了讓儘可能多優秀的人參與進來,我希望可以搭建一個合夥人– 兼職合夥人– 社區的結構。合夥人是推動 YC 中國業務發展最主要的人;兼職是考慮到有些優秀的創業者依然選擇創業,但是希望可以利用一部分時間幫助我們;社區則是希望通過線上線下的討論和活動,讓更多創新人群有歸屬感。

我對自己的定位是一個賦能者,我希望看到有好理念、好願景的人在 YC 中國的平臺上做出更大的事情。

36氪:除了找到優秀的人才之外,你還需要得到哪些幫助麼?

陸奇:因為我們需要建立新的創新生態,所以非常多不同角色的玩家都可以參與進來。

首先是中國的投資人。因為 YC 中國會更加靠近早期項目,所以希望能和中國的中後期投資人建立良好的互動。還有,YC 中國也將會獨立融資,我也希望能得到中國LP 的支持。

其次,我們和大公司也會產生很多合作。YC 中國投資的項目可能會在後期得到大公司的投資、被收併購,或者為他們提供服務。

YC 中國研究院也會和政府或者企業內的科研機構建立聯繫,並且希望成為推動中國成為創新大國的路上,得到中國政府的支持。

36氪:規模化一直是 YC 的挑戰和努力方向,YC 中國會擔任起規模化的任務麼?你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背景能怎麼幫助 YC 業務規模化?

陸奇:規模化背後的目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推動創新。我認為更加工程化、系統化的做法,可以推動 YC 業務的規模化,而且 YC 中國確實是可以用來嘗試的平臺。

但是,需要平衡的是,YC 中國剛剛起步,我不希望太著急。因為基礎打不好,會造成長期不良的影響。所以在把底子做紮實的前提下,我們不會放棄尋找規模化的機制。

關於我自己,我在過往所有人工智能技術和商業產品開發經歷中學的比較多的一點是“生態的建立”。我認為人工智能最好的商業化方式就是平臺化和生態化。

這個道理很好理解。人工智能的核心驅動力是數據,數據是多維度的,擁有權也永遠是多維度的。例如在無人駕駛車上,行車記錄儀的數據到底屬於誰?是車主的、還是記錄儀運營商的?還是城市的管理者?以及如果這個人是美國公民,美國政府是不是可以說擁有數據所有權?

通過生態的建立在利益上、激勵機制上有更大程度的協同,才是規模化最好的方式。

談未來的 Google、愛因斯坦和非線性書

陸奇是不喜歡接受採訪的。他說自己不擅長、也不享受。去微軟的時候,他明確跟Steve Ballmer 說“我一年只做 2 次公關活動,剩下的請你代勞。” 所以在採訪的絕大多數時間裡,陸奇始終在強調自己工作的一切都是為了組織的使命和發展。

只有到採訪快結束的時候,陸奇聊起了他的一些零碎思考和日常好奇,我驚喜地發現這位曾深處輿論中心的華人高管,聊到興奮時,搖起椅子來,像極了一個陽光大男孩。

36氪:我們觀察到現在不少中國公司和投資人希望不斷地刺激短期增長,而不願意投入長期發展,你覺得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陸奇:據我的觀察,中國和美國都有這種情況。有很多很好的企業在這個平衡上,沒有掌握好,而失去了很多機會。

但是改變世界的技術創新公司需要三家事情:信心、耐心和恆心。這是我一定要強調的個人經驗。就是一定要相信、一定要忍耐住、一定要靜得下來。

Sam 在很多場合都說過,未來十年全球會有 10 家公司達到Google 的規模,其中三至四家會誕生在中國,而 20 多年的職業經驗告訴我,這三、四家公司,必定是相信長期的公司。

當然這也跟一些制度有關係。1855 年英國創建了有限責任法,這是歷史上很成功的一件事,它讓投資起來了。但是它給投資人的權益沒有改,現在的資本市場都這麼發達了,幾分鐘就可以決定買入或者賣出一家公司的股票,股東還依然有權利通過董事會決定 CEO;但是公司是需要長期投入的,不能有短期行為的,這是需要改革的。

36氪:企業在既有業務上取得了一些成績之後,面臨創新的瓶頸該怎麼辦?尤其是,新的技術創新需要企業和組織文化改革的時候,怎麼辦?

陸奇:這是有方法論的。

Geoffrey A. Moore 最近的一本書叫做 Escape Velocity(逃逸速度),講的就是企業過去越成功,越容易死掉;因為過去的成功容易讓你鎖在過去,如何逃逸過去的成功就是他所建立的方法論。

另外關於文化,人學新的東西往往很容易,忘記學會的東西往往很難,就像是一種肌肉記憶。而組織也是有肌肉記憶的,它忘記不了以前;在市場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的時候,它以為自己在思考,其實沒有在思考。

36氪:你平時有時間看書麼?

陸奇:每週 5 個小時吧,一天 1 個小時。要看的文章越來越多,看不完;好處是有kindle,但是我一般都不看完。

說到這,其實我一直想開一家小公司去做書的行業。我覺得書的行業需要改革。首先,激勵機制有問題,其實大部分書真正值得看的就兩句話,但是出版社是按頁數付費,所以作者不得不寫一大堆不那麼有價值的。

另外,書為什麼是線性的東西?我自己寫博士論文的時候一直在想這個問題。

36氪:非線性書長什麼樣?

陸奇:人的通訊是線性的,媒介是線性的,所以我只能把我的思想用線性的方式交流。我很希望能找到辦法把我多維度的思想直接給你,你也可以把你多維度的思想交流給我。

人類的語言從數學上來講,其實是非常不合理的函數,而且表達能力很差。例如,這個房間的光線其實有很高的豐富度,但我只能用不到 10 個形容詞來給你表達。語言本身對我來說就很不滿意。

36氪:你怎麼理解你衣服上的那句話:愚蠢和天才的區別是天才有它的侷限(The Difference Between Stupidity and Genius Is That Genius Has Its Limits)——愛因斯坦?

陸奇:我其實沒有注意過這句話,但是我最近在重新看愛因斯坦。

36氪:傳記還是學術文章?

陸奇:都看。我想回過頭去看他當初對社會和文化的觀念,他為什麼能找到相對論。

(更多信息,歡迎下載“零售老闆內參”APP或關注微信公眾號:lslb168)


零售老闆內參



作為“硅谷最有影響力的華人”,陸奇的離開、加盟是互聯網業界的重大事件。

胡老師 有趣、有料、有態度,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文末有彩蛋!私信小編“績效”兩字,免費發送6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1、對於陸奇來說,在這之前的二十年間,應得的名聲、權勢、地位、金錢,他都已經得到。

1998年陸奇加盟雅虎
2006年被任命為雅虎的資深副總裁,2007年任雅虎執行副總裁;
2008年加盟微軟任執行副總裁,2016年9月從微軟離職;
2017年1月,陸奇加入百度,擔任百度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2月,被任命為百度公司董事及董事會副主席,3月起兼任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經理,2018年7月,陸奇不再擔任百度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職務,繼續擔任集團公司副董事長。
現任百度集團公司副董事長,Y Combinator中國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Y Combinator全球研究院院長。

“陸奇集資深專業技術知識、出色的領導能力和廣泛的商業知識於一身,在業界是非常罕見的奇才。”(微軟CEO斯蒂芬·鮑爾默)

2、所以,我覺得,陸奇加入Y Combinator是因為夢想,是想驅動新一輪技術創新。希望在他的手中孵化出一批高科技的企業出來,這比加入阿里、騰訊作一名高管對於他來說更有價值的一件事情。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誌,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制技術革命,已經極大的改變著人類。

那麼,誰能掌握新一輪的技術創新,誰將成為世界的王者。
而陸奇認為,這新一輪的技術創新將是由中美兩國之間產生,陸奇加入Y Combinator,利用YC的資金、管理模式優勢,在中國投資創新企業,與中國的人才合作搞研發創新,孵化創新的企業,並且利用中國的人口、市場優勢來實現技術創新的轉化。


3、孵化創新企業這條路的難度係數有多大?

說句實在話,在目前中國高科技行業中,基本已經被幾大公司阿里、騰訊、百度等巨頭搶佔,只要有新興的商業模式或產品,這幾大巨頭都是第一時間出面搶佔。留給中小投資基金的肉其實並不多了。

因此,這條路其實並不好走,那麼陸奇還是堅持走這條路,這是他就自己的專業技術、商業知識、管理模式的一種極大的自信。

希望他能一路走好!


薪酬績效、股權合夥人難題,請私信胡老師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