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陆奇担任YC中国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虹一法师


我虽不在江湖,但江湖上一直有我的传说。”——陈凯歌

陆奇:YC中国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

从百度上任辞职的陆奇去哪里了?腾讯?阿里巴巴?可是他担任着百度的董事的职位呢?重回微软或者加盟谷歌?

陆奇这一次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一、22年IBM、雅虎、微软、雅虎的从业经历,人生辉煌不过如此!

1992年,31岁的陆奇留学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1996年博士毕业,加入IBM公司的Almaden研究实验室开始,历经雅虎、微软、百度的工作经历,陆奇的每一次华丽转身在科技互联网领域都在圈内引起了不小的热议。

2018年5月18日,陆奇加入百度16个月后宣布卸任,就在人们以为他是否选择退休的时候,拼多多于6月30日凌晨向SEC提交的招股书显示,陆奇将出任拼多多独立董事及薪酬委员会主席的职位。

从更加宏观的角度看人类未来的发展,陆奇的经历无疑是成功的,每一次的转变伴随着科技互联网的发展,从传统的PC互联网的搜索、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驾驶的技术发展,始终站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见证着时代的发展。

陆奇:YC中国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顺,这是任何人在职业生涯中的都逃脱不了的话题。

公子义经常也在思考:“3年以后你会在哪里?5年之后你是否像今天一样站在新媒体、社群、区块链、社交名片这些最前沿的科技领域,在行业的变革时代浪潮中贡献着自己一点点力量呢?

陆奇的工作经历和思考的问题的方法的确能够给人带来许多启发!

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7岁的陆奇2009年在接受彭博社采访的时候,他这么告诉记者,每天几乎都是凌晨3点左右醒来,起床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跑5英里,大约在5,6点左右来到办公室,思索今天应该干的事情。随后就是展开工作,一直在办公室扎到晚上10点,睡觉。

陆奇在任不到的百度500天,作为空降兵的陆奇,为何会受到不少百度员工的肯定?一些受访者给出了“科研大神”、“工作狂”等常见的标签,还勾勒出了“典型的处女座”、“完美主义者”等侧面。

马上就要57岁的陆奇,“在思考未来5年到10年的,能做成什么事情?继续在大公司做大规模、强度高的工作已经不适合我了”

陆奇:YC中国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

而目前正处于大规模技术驱动创新的前夜,由中国和美国共同驱动的新一轮技术创新将对世界工业和社会产生变革,在这个生态中资本投资、人才开发、科研和商业化创新,都迫切需要全新的革新。

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带来新的基础设施和计算平台。无人驾驶车只是最早的运用之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跨学科研究和应用将被开发出来。

因为中国的人口多和实体工业多,人多意味着数据多,这是人工智能技术革命与以往技术革命最主要的不同点。

中国人多的同时,又是语言统一的市场,带来的实验机会就多,任何点子实验、迭代的速度会更快。

所以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方面有结构化的优势。

三、重新出发, Y Combinator 的 0号特工

全球负有盛名的创业加速器 Y Combinator 宣布正式进入中国;陆奇担任 YC 中国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并任 YC 全球研究院院长。

这家成立于2005年的加速器投资机构已经孵化了超过1900 家初创公司,这些公司的总估值达到 1 千亿美元。

作为硅谷企业的YC,虽然服务的创业公司来自世界各地,但是在中国本土化遇到了不小的挑战,而陆奇的中美两国的经历,将是最合适的人选。

挂着YC中国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全球研究院院长的的头衔,却只有陆奇一个人。

你问YC中国是做什么的,将怎么致力于中国本土化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陆奇将会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

未来,正如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所写:人生是一场不停的,无情的战斗。向前,向前,永远不要停。

文|公子义


公子义


南宫复辟后,大明首辅陆奇执教YC书院。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 1457年,明代宗病重,太上皇英宗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南宫复辟重掌大权,太常卿、三元及第的商辂被弹劾勾结于谦一党,被英宗贬为平民。商辂回乡后创立仙居书院教书育人,还经常以客座教授身份赴庐山白鹿洞书院讲学。
  • 2018年,百度太上皇李彦宏对权力架构重新调整,原来带领百度大刀阔斧改革,切割莆田医疗,All In AI的陆奇选择「下野」,经过半年的静思,陆奇决定放弃自己辉煌的职业经理人生涯,转而加盟世界最成功孵化器YC,担任 YC 中国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和YC 全球研究院院长

    Y Combinator成立于2005年,创始人就是Paul Graham,《黑客与画家》的作者,顶尖大神。YC是全球知名的创业投资及加速器,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目前已投资超过1900家初创公司,包括的短租平台Airbnb、云储存服务供应商Dropbox、数字支付供应商Stripe等,现在YC最吸引人的一点就是YC庞大的校友网络。

商辂与陆奇的成功之路

  • 商辂21岁中了乡试第一名解元,在1445年31岁时得了会试会元、殿试状元;成为有明一朝唯一的「三元及第」,而且商辂身材高大,外形英俊,英宗朱祁镇亲自选他做展书官。4年后土木堡之变后升为翰林院侍读,又过3年升为兵部左侍郎,再过4年升为太常卿(正三品)。在

    太上皇夺门之变成功复辟后,商辂被贬为平民,转而从事教学事业;创立仙居书院,还担任其他书院的客座教授。十年后被明宪宗召回京城担任首辅,四年后加太子太保。

  • 陆奇一直都是华人工程师的传说,精力充沛,智力超常,能力杰出,职场强势,曾经是硅谷最有权势的华人。复旦硕士,CMU博士,有40多项美国专利,98年加盟雅虎,06年任雅虎资深副总裁,08年任微软执行副总裁;17年担任百度总裁兼CEO;18年5月遭遇「太上皇」李彦宏复辟,遂离开百度。现担任YC中国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YC全球研究院院长,主要做投资、培训、公益、科研四个领域。

不为良相,便为良师

很多人分析陆奇为什么选择去做投资人而非CEO,还有人评论李开复的创新工场也面临困境,陆奇的YC中国错过了最大的红利期,为什么陆奇现在还选择这项事业。从36氪对陆奇的采访里,我基本上明白了陆总的思路。


从古到今,中国的成功人士都有告老还乡的习惯,而非恋栈不去;而无论当年三元及第的商辂,还是今日名满天下的陆奇,当他们遭遇复辟之后,他们本身就不会去恋栈权位,而是追求更高层面的满足。而陆奇所需要的满足,都能在YC中找到。

创业、投资、赋能、科研,陆奇选择一箭四雕。不仅如此,加盟硅谷最成功的创业加速器YC,还能够帮助陆奇兼顾中美,成为中美沟通的桥梁,工作家庭两不误。 中国处在一个将要迎来技术创新井喷的时代;无论是智能制造的发展、物联网的兴起、5G的商用、云服务器的普及、应用的快速搭建,这些的合力都将广泛改变我们的工作、娱乐和生活。


而陆总此时想要的,可能不再是在大公司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了,毕竟陆总当宰相当了12年,边际满意度恐怕已经递进为零,彻底熟能生厌。 沿着这个思路分析,陆总当时愿意接任百度总裁,也是因为Robin选择退到幕后,由陆总全权执掌大局;陆总从微软的「执行副总裁」转到百度「总裁」,也属于职场上的一次升格和新体验。


但正如唐骏当年隔空对陆总的喊话:在百度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里,原有的老臣、势力范围、部门壁垒永远存在,陆总虽然匹马入荆州,但是毕竟不是真正的一把手,他需要花更多的力气,才能克服庞大的组织惯性,去弥合不同的利益群体,才能贯彻他的意志;而很多人都在等待质疑和抢功的机会,所以陆总在杯葛下,只能选择离开


经过微软和百度的洗礼,陆总不可能再选择做某家公司的「首辅」,那么一直致力于开拓中国业务的硅谷著名创业加速器YC中国区首长,真正的实权诸侯就成了陆总最好的选择。陆总可以从头开始,拣选招聘满意的人才,搭建如臂指使的团队,不再受任何掣肘,又能利用自己在美国的人脉,与YC的校友网络实现最高效的沟通。


除此之外,陆总还能够对其他学员赋能;对每个读书人来说,举凡著书立言、桃李三千、薪火相传、众望所归,都能够提供极大的精神满足感;所以常凯申担任黄埔军校校长,柳传志、马云办了湖畔大学,而陆总开办的YC中国训练营,也正是这样一个性质。


不为良相,便为良师。无论六百年前的大明首辅商辂,还是今天的百度总裁陆奇,在面对职业生涯的挫折时,都选择了「老师」这样性质的工作,不再用行政命令贯彻自己的意志,而是用自己的感染力、影响力和判断力,去帮助更多的创业者,善莫大焉

美丽新世界

陆总认为,在未来的十年内:

  • 人工智能技术会带来新的基础设施和计算平台;
  • 无人驾驶和智能工厂将成为新一代生产力的核心基础设施;
  • 自然语言交互技术会创造庞大的想象空间,给每个人提供个人助手;
  • 人工智能在科研上的应用将产生越来越多的跨学科研究


所以,他未来在YC要做的,就是借助中国的工程师基础、海量人口、优势制造业、庞大的真实数据,通过YC研究院以及对创业公司的投资,推进中美两国在技术领域的合作和交流,逐步推动各种新技术的落地,打造美丽新世界


忘了说大明首辅商辂的结局了。商辂在明宪宗年间官复原职担任阁老,后来担任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后来因为弹劾枉直,罢黜西厂而与汪直结怨,被诬告后辞官回家,安享晚年,七十三岁逝世,谥文毅。


我以前拿大明首辅夏言跟陆总比,其实不妥;陆总深知进退,又深孚众望,自然能够如同商文毅公一般,保全一世声名,做出一番大事。


任易


我觉得这个很正常。很多企业高管到了一定年龄后,由于家庭关系和体能下降等原因,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工作有效率,就会退出一线管理和经营,转向投资、幕后管理等负荷较低的工作。

互联网行业比较知名的人有不少,比如李开复、曾李青、沈皓瑜等,他们在离开一线之后,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和丰富经验,继续在投资行业发挥自己的作用。

李开复之前的经历我就不用介绍了,现在是创新工场的董事长兼CEO,非常活跃堪称科技界国内第一网红。曾李青大家相对陌生,他是腾讯创始人之一,曾任腾讯CEO,离职后成为天使投资人。而沈皓瑜是前京东商城CEO,后来逐渐淡出一线,离职之后加盟了高瓴资本。

关于陆奇在百度的是非功过,我们在此不作评论。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陆奇即将年满60岁,不再年富力强,意味着人生最佳的职业生涯阶段即将过去。很可能这就是陆奇选择进入YC中国的原因之一,毕竟创业加速器的工作压力相对要小得多。当然,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也可能是他离开百度时与百度签订了竞业限制的协议,为了遵守契约他只能放弃从前的专业。

而对YC中国来说,陆奇的到来则是大利好。陆奇在行业具有广泛的影响和很高的知名度,可以帮助YC中国吸引更多有潜力的创业团队。有人说陆奇加盟YC中国是下下之选,我倒不这么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虑,只要自己认为能够发挥价值,就是正确的选择。以陆奇的能力,在YC中国同样有机会做出优秀的成绩。


【蚂蚁虫】系悟空问答签约作者;为科技评论人、专栏作者;虎嗅、钛媒体、艾瑞等多家科技网站认证作者。


蚂蚁虫


这对陆奇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我并不看好陆奇的在YC的发展,因为从0开始在中国进行资本运作对于陆奇来说太过于困难。

一、YC主要是做什么的?

YC是美国最知名的创业孵化孵化公司,已经投了560多家公司,市值超过140亿美金,占据了硅谷1/4的初创孵化项目。其创始人Paul Graham证明,天使投资也可以像工业生产一样规模化和标准化。

今年,有 13000 家创业公司申请进入 YC,最终只有 240 家入选,比考进斯坦福还困难。

陆奇介绍了YC 中国的新业务,主要由四类:1)创业孵化、2)人才培训、3)科研和4)公益。但这是从0开始的。

二、陆奇为什么选择进入YC

陆奇其实是没有选择才进入yc的,陆奇说是天时地利人和,但是实际上就是没得选啊。

陆奇要的是对企业绝对的控制权,因为无论是在微软还是百度,陆奇的职业经理身份已经做到头了。在微软成为权势最大的华人,在百度成为仅次于李彦宏和李东敏的存在。

但是陆奇想要成为企业绝对控制者,毕竟在百度已经尝到了不能做决策的痛苦,而陆奇想要自己有更大的舞台,但是阿里和腾讯的管理层稳定,根本没有这种机会给陆奇,其他公司体量不够陆奇又看不上,所以陆奇最终只有要么自己创业,要么加入投资机构,而国内成熟的投资机构根本就不适合陆奇,陆奇也不能证明自己,除到中国的yc就成了必然选择。



三、YC为什么不是最好的选择

Yc的创业孵化模式在中国或许发展并不顺畅,李开复的创新工厂就是这样的公司,但是最终李开复投资的企业很多都被迫退出,很少有上市的,而专业投资机构的营收吸引力也让很多创业孵化模式耐不住寂寞。

而yc模式最大的特色是对创业者进行创业副导,但是呢,陆奇有成功创业过吗?没有,陆奇有创业公司的经历吗?也没有,陆奇有系统性的了解过中国的创业生态吗?也没有。yc是一个服务机构,对于创业者来说,投资辅导最为关键,但陆奇自己并不擅长,陆奇在微软和百度擅长的是技术,销售管理,以及组织架构的调整,但这一切是初创公司不会遇到的。

你认为陆奇多久会从YC离职?


毛琳Michael


“愚蠢和天才的区别是天才有它的局限(The Difference Between Stupidity and Genius Is That Genius Has Its Limits)”——爱因斯坦

尽管从1998年任职雅虎起陆奇就已经是全球顶级科技公司华人高管,但陆奇真正被中文互联网圈熟知还是两年前从微软的蹊跷离职和几乎没有任何征兆的宣布加盟百度,成为这家口碑与盈利双双陷入困境的昔日巨头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陆奇从百度突然的离开,和当初从因腿伤离开微软一样,一时间成为所以互联网媒体追逐的热点,与之相伴的是各种蜚短流长的传言。从拼多多到比特大陆,各种戏剧性的故事从互联网各个角落四散而发,谁也没想到陆奇最后的选择竟然是一家和科技一点都不沾边的投资公司。但站在现在的节点回顾,YC又或许是陆奇最好的选择。



陆奇历任全球顶尖公司后选择了百度,尽管有李彦宏力保,但陆奇的结局还是离开,百度内部的阻力不得而知,但事实证明纵使是陆奇,也难以抗衡暗潮汹涌的资本,倒并不是贬低陆奇,尺有所短罢了。

离开了百度的陆奇,很难再有同地位公司供陆奇选择,即使去了AT或是苹果谷歌又如何?从百度折戟的陆奇还需要给人生履历再加一笔相似的经历吗?创业似乎是另一种选择,但抛开中国VC和PE资本和耐心都已经消耗殆尽不说,已近耳顺之年且珍惜家人的陆奇又是否真的有精力去全身心投入?站在陆奇如今的角度来看,YC的确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近日陆奇在36kr的采访中反复提到人工智能与技术创新的在未来的重要性,谈到如何推动这两者陆奇如是说,“创新的摇篮是早期生态,我认为这个生态中的资本投资、人才开发、科研和商业化创新机会这四个方面,都急切需要被全面革新。”回顾陆奇在百度的遭遇,就不难理解他最后为什么会选择在技术的上游——资本投资——发力。

一心屠龙的骑士最终不敌恶龙,铩羽而归后逐渐领悟,既然不能屠龙,那干脆替代它。正如陆奇的衣服上印着:愚蠢和天才的区别是天才有它的局限”这句话折射出的道理相同,有时候妥协未尝不是一种智慧。至于这只龙是好是坏,现在还难下定论,但此刻来看,这只龙的眼睛里充满对光明未来的向往。


病毒先生(ID:virussir),悟空问答签约作者,十大原创营销自媒体,2017年度最具价值科技&营销自媒体,全网粉丝数超百万,全网原创文章总阅读5亿+。由知名互联网分析师刘涛先生主笔,精选分析最新最热营销案例,提供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领域深度独家观察。刘涛是知名策划人、社会化营销专家、病毒营销研究者,“基础激活”理论倡导者,欢迎大家关注病毒先生。


病毒先生


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陆奇可以考虑邀请我加盟呢,我长期关注国内创投,且对新技术形态的新世界有一定理解。

“五年、十年,我看到的美丽新世界”,这是陆奇多么感性和浪漫的想法呀。

我判断,陆奇加入YC,有极大的自主权,如红衫中国的沈南鹏,经纬中国的张磊一样,陆奇在自己创业呢。

李开复离开谷歌创立了创新工场,陆奇离开百度做YC,陆奇和李开复是好友、老友,陆有受李开复的影响吧。

做创投是可以成为最后一份职业的,创新工场当年做孵化没成功,用YC的模式和陆奇的开创举措,或许陆奇在中国能做成。

一方面,我们面对较大的经济困境,国内创投环境需要激活和升级,YC或能起到部分作用。

另一方面,国内科技创新还需全球化和更成熟机制的注入,陆奇的角色很恰当。

天时地利人和,陆奇加入百度时也这么说过,现在看,做创投,做扶持高科技创业的事,更能创造美丽的未来。

在百度不能,那是陆奇最后一次的大公司依赖。

开创YC中国,祝福陆奇,他可以想想邀请我的事,我能帮到他。


财经作家邱恒明


人有所能,哪里都是东家。作为技术出生的陆奇来说,换东家就像换衣服,随意合身就好。也正因为如此,陆奇的来来去去才备受瞩目。

特别是陆奇在百度一年时间里,其个人身价、个人品牌、个人价值均达到了新的高度,这是其在职业生涯上的转折点,也可以说是某种程度上的单飞成功事件。

就像当时大家众说纷纭一样,他是“被去”了知名企业,比如阿里巴巴、比如腾讯、比如华为等等,这本身就已经证明了陆奇个人影响力。

但是,成功的人就是成功的人,不走别人设计的路,另辟蹊径是成功人士行走江湖的最佳途径。有人以为陆奇“因家人原因离职百度”之后,可能尾身于某个大公司,提前退休一样颐养天年。

比如说有传言陆奇将加盟阿里巴巴,有人传言可能去腾讯的要害部门,甚至有人私下说华为才是陆奇最该去的下一站。

事实上,人们宁做鸡头也不愿做凤尾。陆奇没有突破这样世俗的个人职业规则,当然不可能会去像阿里巴巴、百度、华为这样凤头百灵的大公司,也不会到跟百度直接竞争的公司。

当然,在中国的创业大潮中另起锅炉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而陆奇本人也见证了不少创业起起落落的经历,对于创业的投资,不仅有其技术上的优势,更有个人方面的资历,我个人是比较看好的。

特别是作为YC中国的主舵,比在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更有话语权,更有施展个人才能的机会与空间。不过投资可能比创业还需要胆识胆量,更需要胆略,这可能是陆奇需要补齐的短板!

更需要警惕的是,中国投资行业正处于关键暑期,投资泡沫正困扰着整个创业环境,这个时候YC进入中国市场,可以说是生不逢时,更有可能陷入困境!

从这个角度而言,陆奇可能面临诸多挑战,比如资本游戏中“吃资本”,可能让YC水土不服,陆奇是否能在资本泡沫中“鹤立鸡群”真很难说!


唐氏二少


不看好!真的不是黑!技术天才转行做起了服务,坑很多啊!


陆奇是谁?曾经微软职位最高的华人,也是最接近微软整个集团最接近权力中心的人,一度是比尔盖茨和鲍尔默之后的接班人候选人,但是很遗憾,他被印度人打败了。黯然离场。后来去了百度,力排众议,大力改革,凭着一人之力,让百度老树逢春,股价提升了一倍,让百度再次回到互联网中心,回归技术的中心。但是也很遗憾,由于百度的重重复杂关系,老陆再次离开。


这么一个技术和领导的天才,这次干起了孵化器的事。为啥不看好呢?

1、管理技术的公司,和服务投资的公司,还是有区别,陆老板擅长的是技术,跳去一个重服务型的公司,这个其实转型很大。


2、陆老板长期在硅谷工作,虽然后来在百度工作一年,但毕竟已经有很厚的家底了。这次YC是完全从零开始,对于中国人情,法律,政府关系之类的,完全是从0开始,很多外企因为搞不定这些东西,最后倒闭了或者黯然离开中国,这点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


之前的谷歌、MSN等都是血淋淋的现实!希望陆老板好运!


南七道


陆奇,YC 中国的 01 号员工 | 36氪独家

我要启程去美丽新世界了,你们要一起么?

文 | 孟小白

陆奇,和你认识的不一样。

当他说自己今后不再做职业经理人时,大多数人猜测他会去创业或者做投资。而陆奇决定一箭双雕。

今天,全球负有盛名的创业加速器 Y Combinator 宣布正式进入中国;陆奇担任 YC 中国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并任 YC 全球研究院院长。这家成立于2005年的加速器投资机构已经孵化了超过1900 家初创公司,这些公司的总估值达到 1 千亿美元。

十多年来,虽然 YC 服务的创业公司来自世界各地,但他们却一直只在硅谷运营。进入中国是 YC 设立的首个海外业务拓展团队,它将由中国的人才组建(By China)、为中国的创业者和经济发展服务(For China)、以及成为中国社会的组成部分(Of China)。

陆奇,就是这艘新航舰的 01 号员工,也是它的掌舵人。

陆奇的加入代表着,作为硅谷企业的 YC ,要在中国彻底本土化的决心。

YC 中国的使命和太平洋彼岸保持一致:利用技术创新,推动社会变革;并让进步的成果被尽可能广泛的人群公平地享有。陆奇认为,中国处在一个将要迎来技术创新井喷的时代,而他,还有他所带领的 YC 中国,必须要成为其中的参与者。

YC 中国的新业务会包括1)创业孵化、2)人才培训、3)科研和4)公益。这些在陆奇的计划中,都将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运作。他要的不仅仅是新技术,技术只是变革社会的一种能力;他要建立新的生态支持新技术对社会的变革,那才是他心目中新世界的正确打开方式。

这显然是件道阻且长的事情,而且这一路上他可能需要非常多的援手。不过,在这充满焦虑、迷雾重重的年代,有人说:“我要启程去美丽新世界了,你们要一起么?”——是多么美好的故事开头。

故事开篇,我们和这位主人公见了一面。聊了聊他的人生选择、愿景、计划,以及一些有趣的彩蛋话题。

考虑了天时地利人和,我不会后悔

其实陆奇过去几个月经历的事情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职业转型,做什么才好?

为了做出自己不后悔的决定,他会向挚友伙伴寻求建议,和未来的老板深入了解彼此,用笔在纸上写字画图分析自己的处境、写下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对未来的看法、审视自己和坚定信仰。

36氪:不少 BAT 级别的公司也向你发出了工作邀约,为何最后选择加入 YC ?

陆奇:我是用“天时地利人和”来做决定的。老祖宗的智慧真的很管用,考虑完全部因素,YC 是我唯一剩下的选择。

第一个天时,是我马上要57岁了。

我要考虑的是,自己接下来的5年到10年,能成什么事情?继续在大公司做大规模、强度高的工作已经不适合我了。

第二个天时,是我们正处在大规模技术驱动创新的前夜,这让我非常兴奋。

由中国和美国共同驱动的新一轮技术创新将对世界工业和社会产生变革,所以我们需要设计新的机制和环境推动和拥抱这样的挑战。而创新的摇篮是早期生态,我认为这个生态中的资本投资、人才开发、科研和商业化创新机会这四个方面,都急切需要被全面革新。

新的制度和新的组合方式需要被探讨和创造,尤其是跨太平洋的合作。

第三个天时,是中国处在一个尤其需要新生态的阶段。

过去十几年,中国在商业模式和用户体验的创新上做得非常好,但是真正能够带来巨大变革的还是要依靠技术的创新。在前两者创新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况下,中国非常需要大规模的技术创新推动社会新一轮的进步。

天时里包含了地利,当然还有,因为家庭原因,我需要一份工作能够在中美两国之间频繁往返,从而能和两地的亲人都有更多的时间待在一起。

至于人和,1998年在雅虎,我就和后来 YC 的创始人Paul Graham 坐在一起工作。2005年Paul 举办第一期 YC 夏令营的时候,我就代表雅虎参加,并结识了 YC 现在的CEOSam。

当年我就很非常认可 YC 的方法,于是后来我也在微软依照 YC 模式创立了Bing Fund (必应基金),后者后来逐渐发展成了Microsoft Ventures (微软风投)。这一次,我和Sam 聊了很多很多,发现我们的理念和情怀高度一致。

因为我个人喜欢结构化地去做选择,所以没有任何单一因素会影响最终结果。用所有的考量、价值观和理想组成一个大漏斗,被筛下来的选项在我看来是最不会后悔的那个。组成漏斗的条件越苛刻,筛出的选择越少。

所以除了天时地利人和,我还希望我的工作不能只利用过往的经验,而是要每天学新东西。不学新东西的话,就没什么乐趣。以及,我喜欢做的这个事情,最好有机会对社会产生贡献;最好是长远的贡献。

五年、十年,我看到的美丽新世界

陆奇在向我们描述美丽新世界的时候,既满怀对未来的希冀,也充斥了对现实的不满。他相信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新会给全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进步和公平。

但同时,他很讨厌看到只有技术进步、而没有与之配套的新生态建设。还有他更讨厌的是,当今的创新生态越来越不支持持续的技术创新,因为这将直接影响他心目中美丽新世界的到来速度。

36氪:你所说的技术创新驱动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陆奇:人工智能技术会带来新的基础设施和计算平台。

首先,能够自己按照既定目的运作的 autonomous system(自主系统)将对所有行业产生变革;无人驾驶车只是最早的应用之一。它会成为新一代生产力的核心基础设施,并且,这种基础设施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布局的。

第二,自然语言交互技术会创造新的计算平台。对人来说,最自然的交互是通过自然语言和视觉进行交互,所以成熟的自然语言交互技术将创造出无处不在的个人助手。这也会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以前只有有钱人请得起个人助手,以后任何人都可以拥有助手帮忙做事。

这个助手可以听得懂、看得懂,而且可以无处不在。那么,这个平台通过延伸性就可以做更多事情,比如衣食住行、还有教育。当然,这需要一点时间才会实现。

最后,人工智能技术对科研领域有非常大的影响。我认为我们将迎来一次科学界的文艺复兴;因为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多的跨学科研究和应用可以被开发出来。

我在 YC 做的事情,就是希望能够尽快推动这些愿景的落地,特别是在中国。因为中国的人口多和实体工业多,人多意味着数据多,这是人工智能技术革命与以往技术革命最主要的不同点。

这次的技术革命不是把人的知识敲成代码就可以了,比如你想要开发一个可以听懂人对话的系统,我给你全世界最聪明的人或者 100 万工程师,你也是开发不出来的。你的起点需要两万多个小时的标注数据,再加入方言又是几千个小时。

数据是新时代的生产资本,就像农业时代的土地是主要生产资料一样。人再聪明,如果土地不多,也没有用。而且,中国人多的同时,又是语言统一的市场,带来的实验机会就多,任何点子实验、迭代的速度会更快。所以我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方面有结构化的优势。

36氪:你上面聊到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驱动力是数据,那么大公司掌握的数据越来越多,创业门槛变得越来越高怎么办?

陆奇:我其实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安全、受保护的情况下共享数据。标注成本越来越贵,对创业者来说是很大的问题。所以从宏观上来讲,为了早期生态长期的健康,我们需要创造一个更开放的数据平台,让创业者能从中获益。这么做就像是十几年前云计算的兴起一样,它能把创业门槛拉得很低。

我希望以后会有一个数据生态,让与人有关的数据最终属于个人,他有权利决定在什么情况下、出于什么目的,让某个企业使用它的数据。在这个生态里,创业公司也可以得到用户的支持,例如用户对教育有热忱并且希望支持教育公司创业,他就可以将自己的数据开放给这家公司使用。我希望 YC 自己在这个点上也有所探索。

36氪:说到这里,我不得不问你对区块链的看法;一部分区块链理想主义者在尝试创建以身份为基础的生态,允许用户对个人数据享有权益。

陆奇:我对区块链技术长期看好,它的特性带来很多好处。

1. 对隐私和数据的保护。

2. 可以为创新带来不同的激励机制。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激励机制通常是财务层面的,例如股权和债券,但区块链技术在长期可能会带来激励机制方面的创新。

3. 更长期的是,通过数字化的形式,用户可以相互传递信任度。

具体创业形式还不确定,但是区块链技术会在上述这些方面降低创业的门槛。

36氪:能感觉到你非常迫切地想加快技术创新,加大投入,那你觉得目前即使是 Google、Amazon 这样的公司,对科研的投入也远远不够么?

陆奇:我认为是不够的。

首先,举个例子,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支持创建新型的医院。这个医院里,人工智能可以对医生、护士和病人的各方面状况进行数据化的呈现。实际上,李飞飞在斯坦福大学就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但是大学的投入有限,显然是跟不上实验进度的。

第二,造福我们社会发展的很多技术都是美国大学在 20、30 年前研究出来的成果。技术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的源头是长期的科研投入,而我能看到的是,源头创新的速度已经跟不上了。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问:谁是科研投入最大的受益者?最大的受益者是创业成功的人,其次是他们的投资人。但是目前,他们没有系统化的方式来为科研做投入。目前,美国依靠联邦政府的税收向科研机构拨款,但是我在 YC 希望推动更多主要受益人为之投入。

我和不少投资人私下交流的时候,发现他们其实乐意拿一部分钱出来做科研投入,但是目前还没有什么人把这件事有效地组织起来。我认为只要这样的大环境在,我就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来把原本脱节的利益绑在一起。

36氪:所以,你认为目前依靠政府税收拨款的科研投入方式不够好?

陆奇:我不太懂税收相关的政策,但是我觉得如果有更多的钱投入到科研,那会是个更好的世界。因为真正改变世界的创新发明往往是好奇心和想象力驱动的。大公司的研发通常是任务驱动,我并不是说任务驱动不好,而是我认为如果有更多好奇心和想象力驱动的科研会更好。

36氪:你刚刚也提到了技术促进公平,但这一点是有争议的,过去一百多年来的技术发展实际上伴随着贫富差距的不断加剧。你怎么理解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公平?

陆奇:促进公平是 YC 核心理念的一部分;YC 一直相信技术驱动的创新,但同时追求创新成果被全人类更广泛、更公平地享有。人工智能技术只是一个可以被利用的力量,它能达到什么结果需要全社会各个层面的创新。实际上,YC研究院也会研究全民基本收入制度和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希望创造与新技术结合得更好的制度。

我的计划、困难、以及需要得到的帮助

为了创造美丽新世界,陆奇要借助 YC 中国的力量建设新的创新生态。这包括了创业孵化、培训、科研和投资。他说 YC 是一家创新引擎公司,创新生态需要做什么,YC 就做什么,他的目标就是做影响力尽可能大的引擎;如果创业生态需要的不只是技术,还有新的组织形态、新的激励机制,他们也会做。

36氪:YC 中国会怎么起步呢?

陆奇:四项业务中,最先开始的就是孵化营。孵化营会是 YC 本地化的第一个尝试,但同时它会吸取 YC 的核心部分:

1. Paul Graham 所总结设立的孵化营流程、培训内容等方法论;

2. 超过4000人的 YC 校友网络。校友们会帮助后来的创业者,而且对于中国创业者来说,世界各地的校友网络能够为出海企业搭建通道;

3. YC 品牌,被 YC 孵化的企业相当于得到了认可和背书,更容易获得投资机构的青睐。

其他方面,YC 中国可能会自己开发创业课程,并期望能够反向影响美国的创业者,因为我相信全球化是最好的创新方式。YC 中国的研究院会设立在 YC 全球研究院下,并和中国的科研机构建立合作。最后,公益业务是希望重点解决新技术对人们就业造成的影响。

但是,现在才是发布 YC 中国成立的第一天,一切都还非常早期。我现在只有一个人,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招人。

36氪:你想招什么样的人?

陆奇:有直接创业经验的、志同道合的、对中国创新事业抱有热忱的、愿意努力实现愿景的人。

为了让尽可能多优秀的人参与进来,我希望可以搭建一个合伙人– 兼职合伙人– 社区的结构。合伙人是推动 YC 中国业务发展最主要的人;兼职是考虑到有些优秀的创业者依然选择创业,但是希望可以利用一部分时间帮助我们;社区则是希望通过线上线下的讨论和活动,让更多创新人群有归属感。

我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个赋能者,我希望看到有好理念、好愿景的人在 YC 中国的平台上做出更大的事情。

36氪:除了找到优秀的人才之外,你还需要得到哪些帮助么?

陆奇:因为我们需要建立新的创新生态,所以非常多不同角色的玩家都可以参与进来。

首先是中国的投资人。因为 YC 中国会更加靠近早期项目,所以希望能和中国的中后期投资人建立良好的互动。还有,YC 中国也将会独立融资,我也希望能得到中国LP 的支持。

其次,我们和大公司也会产生很多合作。YC 中国投资的项目可能会在后期得到大公司的投资、被收并购,或者为他们提供服务。

YC 中国研究院也会和政府或者企业内的科研机构建立联系,并且希望成为推动中国成为创新大国的路上,得到中国政府的支持。

36氪:规模化一直是 YC 的挑战和努力方向,YC 中国会担任起规模化的任务么?你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背景能怎么帮助 YC 业务规模化?

陆奇:规模化背后的目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推动创新。我认为更加工程化、系统化的做法,可以推动 YC 业务的规模化,而且 YC 中国确实是可以用来尝试的平台。

但是,需要平衡的是,YC 中国刚刚起步,我不希望太着急。因为基础打不好,会造成长期不良的影响。所以在把底子做扎实的前提下,我们不会放弃寻找规模化的机制。

关于我自己,我在过往所有人工智能技术和商业产品开发经历中学的比较多的一点是“生态的建立”。我认为人工智能最好的商业化方式就是平台化和生态化。

这个道理很好理解。人工智能的核心驱动力是数据,数据是多维度的,拥有权也永远是多维度的。例如在无人驾驶车上,行车记录仪的数据到底属于谁?是车主的、还是记录仪运营商的?还是城市的管理者?以及如果这个人是美国公民,美国政府是不是可以说拥有数据所有权?

通过生态的建立在利益上、激励机制上有更大程度的协同,才是规模化最好的方式。

谈未来的 Google、爱因斯坦和非线性书

陆奇是不喜欢接受采访的。他说自己不擅长、也不享受。去微软的时候,他明确跟Steve Ballmer 说“我一年只做 2 次公关活动,剩下的请你代劳。” 所以在采访的绝大多数时间里,陆奇始终在强调自己工作的一切都是为了组织的使命和发展。

只有到采访快结束的时候,陆奇聊起了他的一些零碎思考和日常好奇,我惊喜地发现这位曾深处舆论中心的华人高管,聊到兴奋时,摇起椅子来,像极了一个阳光大男孩。

36氪:我们观察到现在不少中国公司和投资人希望不断地刺激短期增长,而不愿意投入长期发展,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陆奇:据我的观察,中国和美国都有这种情况。有很多很好的企业在这个平衡上,没有掌握好,而失去了很多机会。

但是改变世界的技术创新公司需要三家事情:信心、耐心和恒心。这是我一定要强调的个人经验。就是一定要相信、一定要忍耐住、一定要静得下来。

Sam 在很多场合都说过,未来十年全球会有 10 家公司达到Google 的规模,其中三至四家会诞生在中国,而 20 多年的职业经验告诉我,这三、四家公司,必定是相信长期的公司。

当然这也跟一些制度有关系。1855 年英国创建了有限责任法,这是历史上很成功的一件事,它让投资起来了。但是它给投资人的权益没有改,现在的资本市场都这么发达了,几分钟就可以决定买入或者卖出一家公司的股票,股东还依然有权利通过董事会决定 CEO;但是公司是需要长期投入的,不能有短期行为的,这是需要改革的。

36氪:企业在既有业务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之后,面临创新的瓶颈该怎么办?尤其是,新的技术创新需要企业和组织文化改革的时候,怎么办?

陆奇:这是有方法论的。

Geoffrey A. Moore 最近的一本书叫做 Escape Velocity(逃逸速度),讲的就是企业过去越成功,越容易死掉;因为过去的成功容易让你锁在过去,如何逃逸过去的成功就是他所建立的方法论。

另外关于文化,人学新的东西往往很容易,忘记学会的东西往往很难,就像是一种肌肉记忆。而组织也是有肌肉记忆的,它忘记不了以前;在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它以为自己在思考,其实没有在思考。

36氪:你平时有时间看书么?

陆奇:每周 5 个小时吧,一天 1 个小时。要看的文章越来越多,看不完;好处是有kindle,但是我一般都不看完。

说到这,其实我一直想开一家小公司去做书的行业。我觉得书的行业需要改革。首先,激励机制有问题,其实大部分书真正值得看的就两句话,但是出版社是按页数付费,所以作者不得不写一大堆不那么有价值的。

另外,书为什么是线性的东西?我自己写博士论文的时候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36氪:非线性书长什么样?

陆奇:人的通讯是线性的,媒介是线性的,所以我只能把我的思想用线性的方式交流。我很希望能找到办法把我多维度的思想直接给你,你也可以把你多维度的思想交流给我。

人类的语言从数学上来讲,其实是非常不合理的函数,而且表达能力很差。例如,这个房间的光线其实有很高的丰富度,但我只能用不到 10 个形容词来给你表达。语言本身对我来说就很不满意。

36氪:你怎么理解你衣服上的那句话:愚蠢和天才的区别是天才有它的局限(The Difference Between Stupidity and Genius Is That Genius Has Its Limits)——爱因斯坦?

陆奇:我其实没有注意过这句话,但是我最近在重新看爱因斯坦。

36氪:传记还是学术文章?

陆奇:都看。我想回过头去看他当初对社会和文化的观念,他为什么能找到相对论。

(更多信息,欢迎下载“零售老板内参”APP或关注微信公众号:lslb168)


零售老板内参



作为“硅谷最有影响力的华人”,陆奇的离开、加盟是互联网业界的重大事件。

胡老师 有趣、有料、有态度,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文末有彩蛋!私信小编“绩效”两字,免费发送60分钟薪酬绩效管理内部培训视频。

1、对于陆奇来说,在这之前的二十年间,应得的名声、权势、地位、金钱,他都已经得到。

1998年陆奇加盟雅虎
2006年被任命为雅虎的资深副总裁,2007年任雅虎执行副总裁;
2008年加盟微软任执行副总裁,2016年9月从微软离职;
2017年1月,陆奇加入百度,担任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2月,被任命为百度公司董事及董事会副主席,3月起兼任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2018年7月,陆奇不再担任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职务,继续担任集团公司副董事长。
现任百度集团公司副董事长,Y Combinator中国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Y Combinator全球研究院院长。

“陆奇集资深专业技术知识、出色的领导能力和广泛的商业知识于一身,在业界是非常罕见的奇才。”(微软CEO斯蒂芬·鲍尔默)

2、所以,我觉得,陆奇加入Y Combinator是因为梦想,是想驱动新一轮技术创新。希望在他的手中孵化出一批高科技的企业出来,这比加入阿里、腾讯作一名高管对于他来说更有价值的一件事情。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已经极大的改变着人类。

那么,谁能掌握新一轮的技术创新,谁将成为世界的王者。
而陆奇认为,这新一轮的技术创新将是由中美两国之间产生,陆奇加入Y Combinator,利用YC的资金、管理模式优势,在中国投资创新企业,与中国的人才合作搞研发创新,孵化创新的企业,并且利用中国的人口、市场优势来实现技术创新的转化。


3、孵化创新企业这条路的难度系数有多大?

说句实在话,在目前中国高科技行业中,基本已经被几大公司阿里、腾讯、百度等巨头抢占,只要有新兴的商业模式或产品,这几大巨头都是第一时间出面抢占。留给中小投资基金的肉其实并不多了。

因此,这条路其实并不好走,那么陆奇还是坚持走这条路,这是他就自己的专业技术、商业知识、管理模式的一种极大的自信。

希望他能一路走好!


薪酬绩效、股权合伙人难题,请私信胡老师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